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搞清我国农业科技革命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解决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情况及其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提出农业科技革命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证了农业科技革命的两面性,指出人类可以用科技手段解决科技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农业集约化发达地区都面临着资源紧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压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分析了当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形势,提出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淑琴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141-145
近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引入环境会计把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纳入会计核算中,强化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防控农业污染.该文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角度阐述了加强环境会计在我国农业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污染的特点与农业环境会计的职能和目标,探讨了加强农业领域中环境会计应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环境会计实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几十年,化学农药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给农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对农业环境土壤与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农业环境的好坏又直接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污染与破坏,本文主要剖析了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及相关预防措施。1.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农业环境作为农业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提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留好 《陕西农业科学》2007,(6):116-120146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盲目的施肥不可避免地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进而危及到人体健康。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主要讨论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水体环境及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以便正确认识施肥与生态环境各要素及环境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科学合理施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保持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农业生产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环境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为例,对该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应对建议,以期能促进区域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环境现状,强调农业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从保护农业环境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治理"三废"及城市垃圾、肥料、农药和农膜等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徐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94-2995,2997
综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环境政策现状,提出了农业环境保护对策,以期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排放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破坏的实质在于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亟待完善的法律对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是缺乏法治保障,法律手段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因此,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法律措施与手段,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保护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刘飞  杨园园  陶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349-2354
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实行农业环境保险是一种约束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危害行为的有益制度性安排。在对美国较成熟的两种农业环境保险产品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论证了农业保险在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可行性;结合中国国情,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农业环境保险制度变迁路径,设计了我国农业环境保险经营模式的基本方案,并构建了经营模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吴江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实现"源头控制、节能减排"为基本目标,阐述了怎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的新方法,旨在促进吴江市农业清洁生产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文献资料与扶贫工作实践,就增强呼伦贝尔沙区生态保护、发展林业精准扶贫进行分析,阐述了林业在呼伦贝尔沙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地位,就呼伦贝尔实际情况提出了沙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1~2005年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4个站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相时湿度资料,分析其地表干涅状况的时空分布和年际謇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05年呼伦贝尔市牧区春夏秋(冬季除外)季地表水分亏损面积在扩大,干旱化趋势加脚;牧区各站地表湿润指数和水分盈亏有差异,相对于全市其他地区而言,牧区比较干燥,水分亏损严重,这已严重影响牧区生产;敷区地衷湿润’指数呈减小趋势,地表趋于变干。由此推测,呼伦贝尔市牧区地表逐渐变干可能与降水量减少和气温的逐渐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在分析农业功能区划分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设置了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障碍因素等5个农业功能分区指标组,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完成东北农业功能指标的空间聚类,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国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区、辽东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长白山老爷岭林地区、大小兴安岭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牧区等6个农业功能区,并分析提出了各区功能定位和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呼伦贝尔草原现状,综合分析影响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气候因素与人为因素,得出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成因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和人类活动,指出气候影响主要表现在干旱、大风、暴雨等气象灾害,是草原沙化的自然背景;分析草原沙化对环境的危害,从而提出呼伦贝尔草原沙化防治对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25-26日呼伦贝尔市强降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对流天气是呼伦贝尔市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中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最为常见。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降水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对2011年7月25日8:00时至26日8:00时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发生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南北向的低空急流将日本海和东海的暖湿空气带入该市,其次低空急流左侧强烈的风速和风向切边,有低压生成发展,并在流场上形成辐合,从而造成急流轴左侧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再次西风槽带来的干冷西北气流与之配合形成不稳定层结,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极有利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5种主要实践模式:以肥药减量控害和生产清洁节约为特点的减量化模式;包括农牧结合和新型农作模式的生态链连接和转换模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农产品质量提升型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特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健全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发展循环农业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8.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经。实施平衡施肥不但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而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农业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要求施肥遵循“增施腐熟有机肥料,减氮控磷增钾补微肥”的原则,并注意选用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缓释肥料等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19.
广西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广西农业投入品污染、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大气、水质和土地造成污染的原因,探讨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技术,提出通过强化农业行政执法职能,大力实施生态农业、节水农业、配方施肥等技术,可有效遏制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态势,促进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北京农业》2012,(3):27-28
在现阶段下,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代农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相关思路,要思考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要考虑到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要适应中国有机农业的新技术。要依靠科技,提高栽培农作物的单产量,奠定种植业的调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