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绍兴市夏秋茶资源利用水平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绍兴有俗话说:“春荼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由于夏秋茶多酚类和咖啡碱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等原因,利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夏秋茶品质较春茶要差,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致使茶农全年只采一季春茶,放弃采制夏秋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以梅占品种加工红茶的工艺,以“重萎凋,偏轻发酵,文焙火”为宜。与黄棪、福云6号、菜茶采制的红茶进行对比,感官审评结果为紧细重实毫显,甜香、花香浓郁,汤色红亮,滋味浓爽带花香、甘香可口,叶底肥壮红亮,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3.
太湖白云茶     
太湖白云茶于1986年在江苏溧阳市上黄茶林场开发成功,1998年5月通过江苏省常州市科委组织的技术和产品鉴定,2002年由溧阳市恒峰茶业有限公司注册“太湖白云”商标。产地江苏溧阳天目湖边,生态环境极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该茶细紧匀直,绿翠显毫,花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品质优异,于1990年荣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无公害食品证书。其采制工艺如下。1.采摘选用品种为福鼎大白茶良种。开采时间在3月下旬。采摘标准为单芽,长度在2cm以内。要求细嫩匀净,不采雨水芽、露水芽、瘦小芽、病虫芽,不带鱼叶和杂物。用洁净竹篮盛装,轻采轻…  相似文献   

4.
曲条形名优茶是指加工中采用了搓团提毫造形技术,茶条紧细卷曲的名优茶,如碧螺春、都匀毛尖、高桥银峰等.这类茶以其条索紧细卷曲、茸毫显露、银霜隐翠、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碧绿清澈、叶底绿匀明亮的优异品质而博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品走俏,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因此,各地都在积极仿制和创制,产品已由过去的几种发展到几十种,产量也不断增多,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但曲条形名优茶对鲜叶质量和加工技术的要求很高,一些地方由于多种原因,茶叶品质存在一些弊病,比较突出的是茶叶色泽暗黑.本文就这类茶叶色泽暗黑弊病产生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都梁毛尖     
近年来,国营湖南武冈县茶叶示范场积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1988年试制的都梁毛尖已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优名茶。该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挺直,白毫满披,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 1.鲜叶采摘选择晴天,露水少的时间开始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采摘时不准用  相似文献   

6.
在安溪县茶科所茶园开展铁观音伏季休茶试验。结果表明:采制春、暑、秋茶,留养夏茶的处理方式,秋茶采摘面平整、成熟期一致,秋茶产量、品质较佳,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苍南翠龙     
苍南翠龙茶产于浙闽交界处,平均海拔高度达400m以上的苍南县五凤乡五岱山上,是县农业局于1996年创制的名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甘甜,汤色翠绿明亮,叶底成朵嫩绿明亮。1999年产量为15t,产值为200多万元。该茶在浙江省第13届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一类名茶,在’99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上荣获国际名茶金奖。现将其采制工艺介绍如下: 1.鲜时采摘苍南翠龙茶鲜叶原料采于当地群体种茶园或不带茸毛的早芽良种茶园,如龙井43、乌牛早等。春分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按不…  相似文献   

8.
雪青     
“雪青”是山东省日照市上李家庄子茶场于1975年春创制成功的新名茶。该茶以其茶芽出自冰雪环境,且成茶又显色泽翠绿、条索细紧,白毫显露的特点而得此名。茶叶香气高爽持久,滋味鲜嫩醇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嫩匀整,品质优异,1988年荣获省农业厅颁发的优质高档绿茶证书,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茶,成为山东绿茶中的一枝新秀。雪青于4月下旬至5月15日以前择晴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据测定,1kg干茶约有7.2  相似文献   

9.
1973年春,我县郑墩镇双源村魏明西在九龙岗发现二株发芽特早、芽毫特多的茶树;当年秋季用压条法繁育了二十多株,此后又用短穗扦插法繁育,并集中栽植在九龙岗茶园上用其鲜叶原料,采制成烘青绿茶经茶师评定:毫针显露、条索紧直、汤色碧绿、香高昧醇,品质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金观音又名“茗科一号”,是福建省茶科所近几年重点推广的茶树良种,该品种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棱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因而融合了父母本的优良特性,制成乌龙茶品质既有黄棱品种的高长香气,又有铁观音品种的醇厚滋味。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好品种。2006年春季引进2万株金观音茶苗种植在龙海市程溪镇,采用单株双行在水田地里试种3亩,当年秋季开始采制第一批茶;2007年在自然栽培的条件下共采制了六季,亩产干茶78kg,亩产值达6440元(每季采摘时间及干毛茶产量表1),预计2008年亩产值可超过一万元。现将主要栽培技术及加工技术作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省外茶市紧细型绿茶大为走俏,在三明产地每公斤卖价比同期产的毛峰条高6─8元,而且时效性不强,价格也较平稳。然而,包括三明在内的我省绿条主产区大多种植大叶型绿茶品种,这给加工紧细绿茶带来困难,如何应用大叶品种制作紧细绿茶?除应根据品质要求选择适制品种和严格控制采摘标准外,加工技术则与制作毛峰茶有较大区别,尤其是揉捻作业。主要工艺分为:鲜叶摊凉──杀青──初揉──初烘──复揉──毛火──足火。摊凉掌握鲜叶含水量在70─72%为宜;杀青应适度老杀,以微有焦边为度;揉捻一般要进行两次,其间进行解块、分筛…  相似文献   

12.
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而著称.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也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4个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3.
碧螺春茶是我国各茶之一。经过数十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不断承前启后,丰富提高,形成了现在的采制方法。碧螺春茶的采制可分采摘、拣剔。和初制三个过程。初制中又可  相似文献   

14.
福云大叶种绿茶是以福云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大叶种加工工艺制作的绿茶,目前主要产区在闽东的福安,寿宁和桂北的柳城、鹿寨等地,是我国绿茶中又一具有独特风格的新花色品种。本文通过品种原料、自然环境条件、采制工艺和产品内质分析与审评,阐述福云大叶种绿茶的品质形成。分析表明,福云大叶种绿茶优良品质的形成,与鲜叶原料含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优良自然环境条件和精细的制茶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陈慧 《中国茶叶》2020,(5):45-47
六安瓜片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茶,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只用单片鲜叶加工的片茶,因其独特的采摘方式和烘焙工艺,茶汤滋味更加浓醇。本文从茶树品种、产地环境与栽培模式、加工工艺和冲泡条件4个方面分析影响六安瓜片品质形成与茶汤滋味的关键因素,为六安瓜片品质的稳定性和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据霞浦县茶叶局召开1994年春茶生产形势分析座谈会上获悉,该县今年春茶生产情况。一、今年春茶生产是丰产不丰收:全县去冬今春施肥面积约5万多亩,施肥1600多吨,加强了茶园的肥培管理,入春以来,气温、雨水亦有利春茶生产与采制,今年春茶本来可望增产增收。但今年“清明”刚过,茶警价格即呈下跌趋势。同一品种采摘规格的茶菩,每公斤较去年下跌3—4元、特别严重的是“谷雨”过后,产生“茶有卖价不如采工价”的反常现象。由于采制成本与价格倒挂,生产者不愿采摘,造成茶树留叶多少丰产而不丰收。二、春茶价格下跌,茶叶压库严重:今…  相似文献   

17.
以榕春早鲜叶为供试材料,按扁形绿茶工艺和功夫红茶工艺加工,采用化学分析和感官审评方法,评价榕春旱适制性.结果表明:早春采制鲜叶加工扁形绿茶,以一芽一叶初展最好,香气具有清新花香的品种香,加工温度升高,具有梁香,滋味浓但微带苦,回甘,汤色嫩绿亮;叶底嫩绿微黄,主脉明显:夏季采制红茶,外形尚紧色泽乌润,香气具甜香,也有类似...  相似文献   

18.
佛手是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以佛手为原料加工的乌龙茶,具有独持的品质风格。近年来,明溪县经作姑指导茶(农)场生产的佛手马龙茶,其产品具有:外形条索卷曲、肥壮、重实,色泽乌润稍带砂级,汤色金黄清澈,香气葱郁情长,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肥厚软亮,饮后齿须留芳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该茶多次获得三朗市茶叶质量评比佛手类第一名,1993年,1995年分别荣获福建省优质茶,产品供不应求,销售价平均在3O元/公斤以上,最高者达160元/公斤。生产优质佛手乌龙茶.要有精湛的采制技术。从采摘鲜叶到成品烘干的各个环节,各道工序…  相似文献   

19.
高山茶区如何早采名优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荣华 《茶叶》1994,20(4):18-19
余姚市四明山镇的绝大部分茶树栽培在海拔600公尺以上的坡地上,属高山茶区。全镇有茶园面积8122亩,其采摘茶园7018亩,在正常年景年产量(大宗珠茶)45万余公斤,产值达350万元,占农业收入32.3%。1990年春开始推行多茶类生产,并试点采制名优茶,至1990年春各类名优茶产量  相似文献   

20.
陈俊  金鑫  许佳妮  汤一 《茶叶》2020,(4):218-222
‘中黄1号’是从浙江省天台县群体种中发现并繁育而成的黄化茶树品种;该品种于1998年发现,2008年开始推广,其所制茶叶具有"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截至2020年,‘中黄1号’种植基地已基本开始投产,且已推广至丽水、山东、四川等全国各地种植,其扁形茶加工工艺依据《DB33/T 239-2012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然而,种植在不同地区又会以当地的加工工艺为主,比如兰花形茶、直条形茶和曲条形茶等,且在实际加工中也会在工艺参数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和细化。本文以‘中黄1号’研究现状为基础,用不同生长环境下‘中黄1号’的春茶鲜叶一芽一二叶作原料,加工成扁形绿茶进行对比,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指标的试验结果与分析,初步了解‘中黄1号’品种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适制性和制茶品质,旨在充分利用该品种的优良特性和生产性能,为该品种在省内乃至全国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