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三门峡市认真执行《渔业法》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切实保护黄河中游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保护渔业种质资源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由陕西省潼关县东入河南进入三门峡市境内,流经灵宝、陕县、湖滨、渑池四个县(市)区,在三门峡市境内全长225公里。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三门峡水库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领导上对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指示,根据1971和1972年全国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座谈会纪要精神,在省水产局的领导下,由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厦门海洋渔捞公社、厦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东山县水产局等单位组成生产、科研与教学“三结合”资源调查组,对闽南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黄河小浪底水库主河道水域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013年11月25日和2014年5月22日,使用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Simrad EY60,70 kHz,挪威)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尾大坝至黄河三峡段主河道的渔业资源进行了2次声学调查。通过对鱼类目标强度的现场测量,使用回波积分方法对库区内不同区域鱼类资源平均密度、资源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查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库区内调查水域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NASC)分别为29.38 m2/nm2和49.77 m2/nm2,对应的鱼类资源平均密度分别为0.016 尾/m2和0.290 尾/m2,资源量分别为41.56 t和606.70 t。库区调查区域鱼类密度的空间水平分布,在大坝附近、主河道中游、上游以及黄河三峡2013年11月分别为0.016、0.023、0.024和0.009 尾/m2,2014年5月分别为0.848、0.248、0.077和0.083 尾/m2。2013年11月鱼类资源主要集中于主河道中上游水域,而2014年5月则主要集中于主河道中下游水域。鱼类的垂直分布显示了层状分布特征,黄河三峡段鱼类主要分布于10~20 m水层,其他主河道区域则主要分布在表层以及20~30 m水层。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鱼类目标强度分别以-59.5 dB和-56.5~-53.5 dB所占比例最高,体长较小且经过半年体长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声学方法适用于黄河小浪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河干流宁蒙段渔业资源现状,于2007年10月对这一河段的饵料生物资源和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重点是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鱼类区系特点和渔获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宁蒙段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偏少,鱼类资源量呈下降趋势;然后,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和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分析讨论了黄河干流宁蒙段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并且为这一河段的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3年4-12月对黄河陕西段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黄河陕西段现有鱼类55种,隶属7目15科,鱼类减少25种,外来入侵品种24种,年捕捞量92500 kg,有粘性卵鱼类产卵场13处,索饵和越冬场6处,洄游通道1处,并对环境变化和鱼类种群结构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下游浅水湖泊石臼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2013年对石臼湖水质和鱼类资源开展的2次调查数据,研究石臼湖水质、鱼类资源现状及演变趋势。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方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OECO富营养湖泊判断标准,研究石臼湖、姑溪河、塘沟河、清水河的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通过商业捕捞的渔获物调查,收集石臼湖和姑溪河鱼类资源数据,分析河网区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等渔业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石臼湖及毗邻水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污染,且湖区受水量变化影响低于河流区,总体水质状况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为富营养状态。石臼湖分布鱼类110种,2012-2013年共调查到54种;其中,石臼湖38种,固城湖33种,姑溪河51种。石臼湖、固城湖和姑溪河主要经济鱼类(数量和重量均超过1%的种类)分别有13、11和9种。石臼湖鱼类主要以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鲇(Silurus asotus)等适应静、缓流生境的鱼类为主,并以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等小型鱼类或小规格个体鱼类(1 000 g)为主;湖区天然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由于和长江下游干流相通,姑溪河鱼类种类数高于湖区,但其生物量远低于湖区;渔业资源的分布状况与水质状况无明显相关性,与河湖的连通性有关;受枯水期水量偏少、上游和周边来水污染以及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影响,石臼湖水质出现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宜采取源头控污、限制养殖、渔民转产以及人工增殖等措施,保护石臼湖水质,恢复天然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7.
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对莱州湾渔业资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8月-2013年8月莱州湾海域渔业拖网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渔业种群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和资源量的年际变动,以了解黄河入海泥沙通量对莱州湾渔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莱州湾渔业资源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以鱼类为主,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少;鱼类中以中上层鱼类为主,网获量明显多于底层鱼类,但2011年8月底层鱼类稍多于中上层鱼类;(2)莱州湾渔业资源各年份的优势种有所变动,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的优势种变动较大,甲壳类优势种变动较少,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主要优势种集中于斑鲦、矛尾鰕虎鱼、口虾蛄、小带鱼和日本枪乌贼等种类.2010年斑鲦大量暴发,为唯一优势种;(3)2009-2013年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与鱼类种数、底层鱼类数和渔业资源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底层鱼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的变动对莱州湾渔业资源量和资源结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水产》2012,(2):47
5月22日,农业部黄渤海渔政局蔡文仙副巡视员、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守文一行3人,就渔业生产安全和渔业资源养护等问题到水产院进行专题调研。水产院五忠民院长介绍了水产院目前基本情况和黄河渔业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蔡文仙副巡视员与院科技人员进行了座谈,对河南在黄河流域渔业资源调查、养护等方面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黄渔委将加大支持力度,着眼于渔业生态环境调查和生态养护,确保黄河生物多样性,保护我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1977,(10):16-16
1977年4月下旬至7月初,由我所和区水电局水产处、厦门水产学院养殖系联合组成的“博斯腾湖渔业资源调查队”,在博湖县养殖场、渔场大力支持下,对博斯腾湖的水域环境、饵料生物、主要经济鱼类的生活习性、渔具渔法以及资源增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头足类资源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梓荣 《齐鲁渔业》2005,22(6):21-22
南海水产研究所于1990-199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进行了5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关于主要渔场的位置和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已有专文报告,但对于头足类数量动态分布方面未作进一步分析。头足类由枪乌贼(鱿鱼)、乌贼(墨鱼)和蛸(章鱼)组成,经济价值较高。本文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渔业资源春秋两季调查结果,结合1990-1993年的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头足类的资源变动状况,并讨论合理利用该种类资源的措施,旨在为该种类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柳河是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6年7月-8月对柳河中下游河段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分布有鱼类23种,隶属于3目7科,其中鲤科鱼类13种、鲿科和鳅科各3种、鲇科、鰕虎鱼科、塘鳢科和鮨科各1种。优势种类为鲫、黄颡鱼、乌苏里拟鲿、马口鱼等,以小型鱼类为主,较大型经济鱼类较少。部分物种种群数量较小,渔获物组成趋于低龄化,小型化,受人为干扰较大。针对本河段鱼类资源量衰退的原因,本文提出了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南极周边海域的犬牙鱼类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成为南极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日本水产厅水产综合研究中心2013年出版的《2012年度国际渔业资源现况》中有关犬牙南极鱼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编译,介绍了犬牙南极鱼类的生物学特性、渔业概况和资源情况、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对犬牙渔业的管理措施以及2011/12年渔期的捕捞产量动态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怒江州的鱼类资源,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要求,于2006年1月至2007年底开展怒江州鱼类资源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州29个乡(镇)中的28个,覆盖了怒江州的内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3大水系的干流和主要支流。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现有鱼类72种;其中,土著鱼类58种,隶属5目、8科、32属;分析了鱼类组成区系和分布特点,并提出了保护鱼类资源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玛曲河段系黄河上游的主要渔区之一,其渔获量占甘肃省水产总量的60~70%。我们于1979年10~11月和1980年4~5月对该段鱼类资源做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本文还就玛曲段鱼类资源现状、增殖途径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产信息     
《河南水产》2016,(4):45-46
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开展三门峡市鱼类资源调查为全面掌握河南省鱼类资源情况,摸清鱼类资源家底,为划定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开发、培育新的养殖品种、促进我省水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院长聂国兴带队的河南鱼类资源调查队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护怒江州的鱼类资源,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要求,于2006年1月至2007年底开展怒江州鱼类资源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州29个乡(镇)中的28个,覆盖了怒江州的内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3大水系的干流和主要支流.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现有鱼类72种;其中,土著鱼类58种,隶属5目、8科、32属;分析了鱼类组成区系和分布特点,并提出了保护鱼类资源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鱼类配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02,26(2):161-168
种质资源是水产养殖生产、优良品种培育及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水生生物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无序利用及人工放流等 ,造成了某些鱼类资源的衰退和濒临灭绝 ,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若干年后 ,在自然界中将难以找到上述鱼类原种、良种的遗传资源 ;由于忽视鱼类种质保护及品种选育的工作 ,养殖鱼类近亲交配越来越严重 ,造成种质退化 ,遗传多样性减少 ,生长速度减缓 ,品质下降 ,对病害…  相似文献   

18.
<正>3月23日,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张海鹏带队一行4人,深入磁县岳城水库开展水生生物资源量和增殖放流效益评估调查。分别对水库的水质、水生生物、底栖动物及现有鱼类品种进行现场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弄清岳城水库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现状,评价水质营养与污染程度,分析鱼类种群结构,为后期实施水库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根据1987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渔业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商定,由几邀请中方派资源调查船赴该国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东方号"资源调查船接受任务后,组织了海洋捕捞、海洋渔业资源和鱼类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口水域为典型的河口生态系统,构建黄河口近岸渔业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鱼类生物完整性,为河口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基于2020年在黄河口近岸水域利用底拖网进行的鱼类资源调查,分别以1982—1983年和2013—2014年的调查数据为参照点,从种类组成与丰度、繁殖共位群和营养结构等方面筛选了1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3、5赋值法计算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用以评价黄河口近岸渔业水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水平“差”;与2013—2014年相比,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水平为“好”。这表明,较20世纪80年代初,近40年来黄河口近岸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下降严重,处于较差的水平;但与2013—2014年相比较,2020年黄河口近岸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变化不明显。过度捕捞、环境污染、黄河入海径流量锐减等因素致使黄河口水域鱼类栖息环境恶化,资源结构破坏,生物完整性降低,生态健康状况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