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以邵东玉竹芽为外植体,研究经不同杀菌剂,不同杀菌剂组合、不同处理时间对其灭菌的效果。筛选出适合玉竹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体系,为加快玉竹种苗快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升汞对玉竹外植体上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所以含有升汞的灭菌组合效果更佳。当2种杀菌剂复合使用时比单一杀菌剂的灭菌效果好。初次灭菌处理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二次灭菌用0.1%升汞浸泡15min效果最佳,玉竹组培苗污染率为1.67%,成活率为96.67%。另外,在灭菌处理后用超声波清洗仪清洗15min可有效加强除菌效果。初次灭菌处理用0.2%多菌灵浸泡15min,二次灭菌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再用超声波处理15min,污染降为3.67%,成活率为95.00%,可作为不使用升汞灭菌的替代方案。外植体浸泡杀菌剂的时间在10~15min为宜。  相似文献   

2.
外植体污染一直是植物组织过程中极难解决的问题,外植体的灭菌效果直接关系着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启动。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报道的植物组织培养成功案例,发现在干旱季节或连续的晴朗天气时采取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外植体在进行表面灭菌之前先进行冲洗、黄化、热水浴等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污染率;外植体的表面消毒可以使用氯化汞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当外植体有严重的内生菌时,则可以使用四环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抑制;此外,纳米材料也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物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芋脱毒培养时降低外植体污染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芋茎尖脱毒时,通过调整灭菌前芽的长度和灭菌时间,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灭菌效果,大幅度降低污染率,获得较高的转绿率。即灭菌前剥去外部叶鞘,仅保留2-3层,芋芽长度小于1cm,氯化汞灭菌时间缩短为8rain,污染率可降至26.6%以下,转绿率提高至66.7%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求省沽油组织培养中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方法]研究了70%乙醇、0.1%HgCl2、0.1%HgCl2+70%乙醇组合在不同灭菌时间内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技术:茎尖用1%HgCl2+70%乙醇处理时间分别为5 min+50 s,成活率100%;茎段用1%HgCl2处理时间为15 m,成活率95%;幼叶用1%HgCl2处理时间为12 min,成活率85%。[结论]1%HgCl2+70%乙醇、1%HgCl2是省沽油外植体的有效灭菌剂。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百色忍冬品种红腺忍冬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通过不同的灭菌剂进行不同时间和浓度梯度的对比,并采用2种灭菌剂混合使用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得出最佳灭菌组合,即为先用75%乙醇灭菌45 s,然后用0.15% HgCl2灭菌8min.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材料,研究外植体类型与不同灭菌方法对其组织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10月份室外取材灭菌效果最理想,Hg Cl2灭菌处理7—8月份取的外植体的时间需控制在10 min内,而灭菌处理9—10月份取的外植体的时间需控制在5 min。此外,室内水培木薯茎段和室外茎段的中部均可作为组织培养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不同消毒处理对竹芋组培无菌外植体获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渡栽培植株的侧芽或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处理对竹芋组培无菌外植体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抗菌素浸泡5h、熏蒸12min并配合常规消毒处理(75%酒精浸泡1min;3.0%~5.0%的次氯酸钠和0.1%升汞1∶1混合溶液浸泡10~12min)对外植体进行综合灭菌,能较快地杀灭竹芋外植体表面细菌,使初次接种污染率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8.
白魔芋不同外植体组培分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白魔芋的5种营养器官作外植体在11种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M6培养基适于侧芽生长和生下组织诱导愈伤;M9培养基适于主茎生长和基部组织诱导愈伤;M2培养基适于皮上芽苞组织分化生长;且皮上芽苞组织为最好的接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任何组织、细胞、器官都能再生植株,但事实上,不同品种、器官之间的分化能力差异很大,外植体的制备和培养又是建立在无菌操作基础上的一门技术,选择适宜的外植体是确保外植体培养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把好材料的灭……  相似文献   

10.
以水果型番木瓜成龄株顶芽和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剂组合和灭菌时间、抗生素组合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3种灭菌剂组合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优于两种灭菌剂组合;3种灭菌剂组合中以采用0.1%KMnO4浸泡10min→5%NaClO浸泡10min→0.1%HgCl2浸泡8min的灭菌效果最好,外植体成活率最高,为47.27%。经不同抗生素组合灭菌,外植体平均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28.57%~45.16%、54.84%~71.43%,灭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说明抗生素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水果型番木瓜外植体的内源菌污染,提高其成活率,其中以MS+6-BA1.5rag/L+庆大霉素80mg/L+头孢噻肟钠500mg/L的效果最好,利于获得番木瓜无性系。此外,以幼苗顶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灭菌培养的效果优于侧芽,利于促进外植体的萌动生长和形成丛生芽。  相似文献   

11.
延边地区紫苏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适宜于延边地区紫苏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延边地区最适宜紫苏出苗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80%,适宜播种期为4月20日~5月15日.高产密度为行距60cm,株距22cm,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20kg/11m^2、80kg/11m^2和60kg/11m^2.紫苏每株荚数和分枝数对紫苏的高产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紫苏是延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目前随着种植年限的延续,开始大量发生虫害、病害以及草害等,从而导致减产、降效,严重影响苏子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延边紫苏地适宜土壤处理的除草剂为敌草胺与扑草净的混剂,使用剂量为3kg/hm^2 5kg/hm^2,一年生杂草除草效果可达到90%以上;茎叶处理除草剂为拿捕净(12.5%,1.0kg/hm^2)、稳杀得(35%,1.0kg/hm^2)、精禾草克(5%,1.0kg/hm^2);紫苏的主要病害为锈病,对紫苏叶片质量影响较大;主要食粒虫害(待定)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彭小平  熊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09-8711
通过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对1999-2008年我国紫苏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紫苏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全面,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但研究系统性不强,总体发展不平衡,存在结构性矛盾。从紫苏产业化发展角度,阐明了当前紫苏科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紫苏开发利用价值,提出了促进紫苏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忠宝  刘丽华  李大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22+12074
[目的]研究低温处理对紫苏生理指标的影响,确定造成紫苏叶片低温伤害的时间。[方法]将紫苏叶分别低温处理0、12、24、36、48和60 h,并测定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并考察2~5℃低温对紫苏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确定紫苏叶片低温伤害的时间。[结果]低温处理48 h能明显减少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而且低温处理60 h的叶绿素含量减少非常明显;低温处理48 h能明显减少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论]低温处理超过48 h,紫苏就会受到伤害;低温处理时间达到60 h时,紫苏受到的伤害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5.
云南紫苏的种子DNA提取和RAPD引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保存多年的云南紫苏种子为材料,对其DNA提取和RAPD引物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力很低的紫苏种子提取的DNA也有较高的质量,可以用于RAPD分析;从8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42个显示紫苏遗传差异的多态性引物。  相似文献   

16.
为紫苏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化学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以奇苏3号紫苏品种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培养皿发芽方法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不同浓度及诱变处理时间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即EMS诱变剂对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EMS浓度对紫苏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大于诱变处理时间。在处理8h时,EMS诱变紫苏种子的半致死浓度和极限致死浓度分别为1.25%和2.5%。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采用HPLC法,以UltimateTMXB-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A)-0.1%乙酸(B)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在330nm波长下以迷迭香酸为参照物测定了9个不同产地的紫苏叶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建立了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相似文献   

18.
紫苏属植物分类刍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概述了我国古代及现代有关紫苏属植物分类的学说,并提出紫苏属植物应分为白苏和紫苏两个种,其中紫苏有两个变种,即野生紫苏和回回苏。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紫苏粕的综合利用率,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紫苏粕中的天然类胡萝卜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适宜的提取溶剂种类、丙酮与甲醇的体积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紫苏粕质量与混合液体积的比),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有机溶剂提取紫苏粕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丙酮与甲醇体积比为2:1,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8h,固液比为...  相似文献   

20.
为紫苏新品种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区域试验方法,在贵州省6个区域试验点对7个紫苏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较对照(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农家种)增产,增幅为19.52%~62.2%;生育期较对照提早2~9.4d;参试品种(系)含油率为40.11%~49.12%,除7号外其余品系均较对照提高;亚麻酸含量为51.22%~60.62%,除8号和9号品系外,其余品种(系)均高于对照。筛选获得产量、品质及稳定性均较优良的品种(系)5号和8号及含油率表现突出的1号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