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0.1μm微波膜对茶水提离心上清液进行微波处理,探讨了微滤温度对干物率、咖啡碱、各儿茶素组分以及微滤处理对产品冷溶性的影响。同时,选用不同的超滤膜对儿茶素粗提液进行超滤处理,比较分了超滤处理对儿茶素各组分比值和儿茶素终端产品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滤滤出液的干物率、咖啡碱及各儿茶素组分含量随微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产品的各项冷溶性指标明显好于对照样产品;选用超滤膜-1可获得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比值较小的产品,适用超滤膜-2可获得比值较大的产品;超滤膜-12比超滤膜-2能更有效地去除儿茶素终端产品色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提法制备绿茶、乌龙茶、红茶、青砖茶和普洱茶提取物,研究5种提取物对体外小肠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浓度(0.5mg/mL)条件下,5种茶叶提取物均能抑制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活性,抑制能力大小依次为绿茶!乌龙茶!红茶!青砖茶!普洱茶;与对照相比,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青砖茶提取物极显著抑制葡萄糖的吸收,但普洱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茶叶提取物抑制小肠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可能与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绿茶原料对茶叶提取物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绿茶原料与其提取物进行感官评价和儿茶素组成、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分析,研究了绿茶原料与茶叶提取物之间的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绿茶速溶茶以中小叶种绿茶原料的适制性较好,但制率低于大叶种原料26.75%.大叶种原料的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分别高出小叶种的40.27%和39.71%,适合生产高含量儿茶素的速溶茶和儿茶素提取物.以云南和广西大叶种绿茶为原料,通过三个不同的拼配方案提制速溶绿茶,可利用茶叶原料的互补性,在保持较稳定和较好品质的前提下将制率提高10.00%. 相似文献
4.
5.
6.
茶叶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赵新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9(3):284-288
对茶叶提取物的自由基(·OH)清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绿茶的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要高于红茶,但由于含有不稳定的成分易受到热、活性炭或硅藻土处理等影响而降低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而红茶提取物受热、硅藻土处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AMP的苦味掩盖效果评价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茶叶内部可能存在的苦味抑制效应,采用定量感官分析法比较了蔗糖、D-葡萄糖酸钠、L-谷氨酸钠、乳酸锌和腺苷-5'-磷酸(AMP)对咖啡因、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茶汤的苦味掩盖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蔗糖(5 mmol·L-1)、葡萄糖酸钠(5 mmol·L-1)和谷氨酸钠(2 mmol·L-1)对苦味掩盖不明显,在高浓度下这3种物质的苦味掩盖效果明显,但对茶汤滋味的协调性产生不利影响.乳酸锌(0.5~1.5 mmol·L-1)和AMP(0.2~0.6 mmol·L-1)对苦味的掩盖作用均明显,但是乳酸锌即使在低浓度下涩感也较强,加重茶汤涩感;AMP是最为有效的苦味掩盖剂,可有效掩盖茶汤的苦味,且对茶汤滋味协调性没有明显影响.此外,还建立了茶叶中AMP的HPLC测定方法,1/15 mmol·L-1的磷酸盐缓冲体系(pH7.0,含5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5%甲醇)为主要流动相,35℃条件下C18柱分离,254 nm测定AMP的方法.茶叶中AMP的含量(0.23~0.32 mg·g-1)尚未达到明显掩盖茶叶自身苦味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茶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gallat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gallate,ECG)对体外培养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GCG、GCG、ECG和熊果苷(Arbutin,AR)处理细胞,观察效应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用溴化二苯四偶氮法(MTT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左旋多巴(L–DOPA)为底物,测定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采用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细胞内黑色素的含量。结果显示,EGCG、ECG、GCG能显著抑制B16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当浓度为60μg/mL时,细胞增殖率均低于50%,酪氨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6.67%、27.27%和32.71%,黑色素生成抑制率均在30%以上。结果表明,茶叶提取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黑色素生成,且GCG的作用效果最优,ECG的作用效果次之,三者的作用效果均优于熊果苷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选用凌云白毫茶品种鲜叶加工的红茶、绿茶为原料(绿茶1号、绿茶2号、红茶1号、红茶2号),在控温控湿条件下,不同的"渥堆"时间、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黑茶加工工艺试验,通过对试验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生化成分分析,研究"渥堆"过程的"渥堆"叶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变化情况及对六堡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红茶为原料加工黑茶,品质达到或超过传统黑茶品质要求,且减少了杀青工序、缩短了黑茶加工的渥堆时间及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提高黑茶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工艺对信阳夏季茶叶进行加工,利用理化分析及感官审评比较各样品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摊放4~6 h,杀青180℃~220℃制得的夏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预处理6 h,以60 mJ/cm2的剂量照射细胞,比较细胞生存率和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并对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及儿茶素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辐射模型组的HaCaT细胞活性下降了21.61%,细胞损伤严重;与UVB辐射模型组相比,绿茶、红茶提取物可提高UVB辐射后HaCaT细胞的存活率,提高SOD、GSH–Px活性(P<0.01),降低LDH活性、MDA含量和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P<0.01),降低由UVB辐射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1),使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6.94%和3.68%;绿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红茶,绿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红茶提取物。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认为绿茶、红茶提取物可以减少由UVB辐射导致的HaCaT细胞损伤和凋亡,具有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增强和氧自由基的加速清除有关,且绿茶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比红茶提取物的好。 相似文献
14.
以中低档信阳毛尖茶和桂花鲜花为原料研制成桂花毛尖茶,对桂花毛尖茶加工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袋泡绿茶原料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袋泡绿茶原料加工过程中揉捻和切碎工艺对品质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揉捻的加重 ,原料末茶率增大 ,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一次浸出量增加 ,香味鲜爽度变低 ,色泽绿色度下降 ;在制品经过切碎后再干燥更有利于主要品质成分的有效浸出及滋味浓度提高 ,切碎工序宜在杀青后或初干后进行。 相似文献
16.
17.
18.
茶叶加工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西茶产业发展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针对广西茶叶生产实际,根据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标准,从加工厂环境、鲜叶原料、加工工艺、成品包装等环节探索研究一套标准化茶叶加工技术管理规程,推广与示范,有效地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绿茶无热浸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茶为原料,以传统工业化应用的茶叶浸提方法作对照,在获取绿茶无热浸提对茶叶品质成分的浸出得率可以达到传统水提浸出得率的基础上,通过茶水比与浸提时间的正交试验,从茶叶品质成分浸出得率、产品冷溶性方面,优化筛选了绿茶无热浸提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增大茶水比、延长浸提时间,绿茶无热浸提的品质成分得率完全可以达到传统浸提的效果.采用茶水比1:90、1次浸提2.0 h是绿茶无热浸提的最优技术参数,水浸出物、氨酸酸、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咖啡碱的浸出量分别为传统浸提的1.03倍、1.26倍、1.05倍、1.06倍、1.09倍、1.04倍,同时,茶无热浸提液的感官品质及其加工品冷溶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信阳红”条形红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2010年春季开始,信阳市开始研制开发生产"信阳红"条形红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生产实践,对"信阳红"条形红茶的鲜叶处理及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工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信阳红茶加工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