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只8岁比熊犬因突然后肢瘫痪,无法正常行走,患病2 d不见好转,遂就诊。为了对该患犬进行诊断治疗,笔者采用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核磁共振(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患犬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经过检查初步诊断该犬是由L3~L4椎间盘钙化并突出压迫脊髓导致后肢瘫痪,经过手术治疗加术后针灸、推拿,该犬后肢瘫痪成功治愈并出院。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瘫痪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引起犬后肢瘫痪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由暴力损伤骨髓而导致瘫痪或内科疾病的营养代谢病如缺乏VB1等病引起的。笔者共收治52例病犬。从病因分析可看出,49例是外伤性造成脊髓受损引起的瘫痪,占瘫痪总数的94.2%。采用电针治疗2疗程(6天为1疗程)后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宠物犬后肢瘫痪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特别是由于外力作用,使得脊髓受损而出现的瘫痪更为多见。其特征为后肢运动障碍,单肢或两后肢拖地而行,大、小便失禁。患犬往往因长期卧地不起,产生褥疮,严重者甚至全身感染以致死亡,给犬主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和承受精神痛苦。多年来,我们在犬病临床工作中,曾采用针灸疗法成功治愈多例瘫痪犬,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临床上共治后肢瘫痪犬14例,年龄为2~7岁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西医结合诊治1例猫后肢瘫痪,采用临床检测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通过对1例猫后肢瘫痪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光片判断确诊疾病——后肢动脉阻塞引起的瘫痪,并通过输液、水针、针灸,中西结合治疗,患猫病症逐渐好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高信钦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9):I0024-I0024
母猪瘫痪是一种代谢病,主要发生在母猪产后和哺乳过程中。前者因母猪产仔数量多,分娩后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导致血钙血糖偏低;或因胎儿过大,在分娩过程中,伤及支配后肢肌肉的神经。后者在母猪哺乳过程中,多因管理不善、饲料营养不全,母猪缺钙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而瘫痪。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母猪瘫痪获得满意疗效。1临床症状母猪在产后1周内或在泌乳高峰期内发病。病猪食欲不振或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体温一般正常,有的下降。病猪卧地不起、呈俯卧。驱赶病猪时,有的勉强站立走几步,步态摇晃,后因后肢无力又躺下;有的一直卧地不起呈昏睡…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针灸疗法对犬后肢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对一例4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犬进行针灸治疗,并与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药物保守疗法改善效果不明显,治疗3次后,患犬大小便仍不能正常控制,后肢依然瘫痪;针灸疗法采用白针、电针、水针、磁针相结合,选取百会穴、后三里穴、环跳穴、中枢穴、六缝穴等穴位,通过10次间断针灸治疗,患犬起卧行走和排便能力均恢复到正常水平,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说明针灸治疗方案可以用于犬后肢瘫痪的治疗,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9岁雄性已去势狸花猫1只,按时免疫驱虫,2018年9月28日后肢突然无力,且呕吐,于发病后1 h就诊,发病前未见明显异常,为了对该患猫所患疾病进行诊治,试验采用临床检查、心电图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进行确诊,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猫双后肢瘫痪,后肢脚垫发绀,触诊有疼痛感,无后肢股动脉脉搏;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未见明显异常;B型超声波检查结果提示左心室壁增厚,左心房扩张,腹主动脉分叉处有血栓,确诊为猫肥厚性心肌病继发腹主动脉血栓。经行长期针灸、艾灸及中成药治疗,结合预防、溶解血栓西药及心脏病药物治疗后,患猫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运动机能基本恢复。说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猫肥厚性心肌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后肢瘫痪是指后肢因受外界的损伤因素或机体自身代谢紊乱,运动神经通路阻断,使后肢的肌肉发生大面积的麻痹、感受器感应度降低甚至完全消失,造成动物轻度或重度瘫痪的一种症状。本文作者于动物医院实习期间接诊一病例,通过病史调查、视诊、触诊、生化检查、B超等检查确诊为代谢障碍所造成的后肢瘫痪,通过治疗,病犬很快恢复运动功能并完全痊愈。作者对该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该犬后肢瘫痪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999年 9月初 ,我园饲养的 2头马来熊同时发生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经综合诊断 ,确认为大肠杆菌病 ,现报告如下。1 症状 患熊均已成年 ,一公一母 ,两熊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多卧少动 ,垂头闭眼 ,蜷缩伏地 ,腹泻 ,一日数次 ,粪腥臭 ,呈酱红色、糊状 ,内有少量未消化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2月12日,河北阜平县照旺台村王某诉其饲养的一头奶牛产后卧地不起,不吃不喝,已经有两天了。1临床症状患牛右侧卧,右后肢压于躯体之下,肌肉震颤,精神沉郁、反应迟钝、昏睡状态,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针刺右后肢无反应,耳尖、四肢末端发凉、体温下降,心跳加速,呼吸略快,诊断为奶牛生产瘫痪。  相似文献   

11.
牛后肢风湿瘫痪是兽医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几年笔者使用电针治疗耕牛后肢风湿瘫痪14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症状 后肢强直似杆,不能屈曲,行动、起卧困难,多伏卧,少站立.严重时后肢肌肉痉挛、麻痹,卧地难起,人工辅助后才能起立,但站立持续时间仅为数分钟,患牛往往不能坚持而卧地.  相似文献   

12.
一条5岁柯基犬双后肢瘫痪,结合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该犬患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取出脱出物,术后给药(头孢曲松注射液、美洛昔康注射液、大活络丸、益宠堂续筋接骨丹),并施以电针针灸以改善后肢麻痹、缓解脊髓炎。治疗效果:患病犬于术后第3天后,肢皮肌反射恢复;术后第7天,后肢可以用力;术后第15天,可自主行走,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结束。该病例诊疗结果表明:手术辅以给药及针灸可用于治疗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3.
犬后肢瘫痪主要是由椎间盘损伤、神经阻滞、代谢紊乱等因素作用使动物后肢失去运动功能的病症,常采用手术和激素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文章介绍了一例犬后肢瘫痪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过程。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血气分析及影像学检查,对该病例进行综合确诊。采用支持疗法、针灸、穴位注射神经营养液及辅助康复练习进行治疗,患犬痊愈。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脊柱炎主要是由感染性因素引起椎体和椎间盘共同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可导致犬双后肢瘫痪,现代医学一般通过长期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论文分析1例从中兽医角度诊治犬后肢瘫痪的病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椎间盘脊柱炎,同时采用中兽医辨证方法,进行内服中药、外用中药离子导入、针灸和激光联合治疗,患犬在治疗约2个月后...  相似文献   

15.
<正>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又称小狗熊、太阳熊,是熊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我国的云南绿春和西藏芒康有少量分布。马来熊的野外种群少且正在不断下降,已被列入CITES附录I和IUCN红皮书的濒危级,现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今国内外对马来熊已有一定的研究,多为圈养条件下食性、营养、繁殖、遗传多样性等。在繁殖方面,人们对野生马来熊的了解十分稀少。它们可能没有固定的交配季节,因为一年到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低血磷症会导致奶牛产后瘫痪,此病是危害较大的代谢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牛被淘汰。生产中,奶牛产后瘫痪主要由低血钙引起,低血磷引发的产后瘫痪则较为少见。1临床检查患牛蹄部未见损伤,针刺后肢,牛有痛感但敏感性不强,其生理指标未见明显异常,体温38.1℃,心率76次/min,呼吸深沉。根据临床检查初步诊断患牛为产后瘫痪,随后立即将牛转至病牛舍,采静脉血进行电解质检测,并按低血钙导致的产后瘫痪进行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17.
正动物行为训练是动物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动物应激,提高动物生活质量,为饲养管理、科研繁殖、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便利。我园对两只雌性马来熊进行简单的行为学训练,逐渐消除戒备,适应饲养员和兽医师,减少应激,方便管理。1马来熊简介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是现存8个熊亚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马来熊体长110~140cm,体重40~70kg,全身黑色,体胖颈短,头部短圆;鼻与唇周为棕黄色,眼圈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通过一例犬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过程,来探讨犬腰椎骨质增生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针灸治疗方法。病例中患犬曾因左侧髌骨内脱位进行过保守治疗,但未见明显改善,之后丧失行走能力至今5年多,近期因右后肢出现瘫痪而于2017年1月4日前来我院就诊。该病例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腰椎骨质增生症。笔者对该病例进行了中西结合辩证,并实施了针对性的针灸和按摩疗法,最终恢复运动能力。由于治疗效果显著,特将治疗心得加以分享,供同行之间交流总结。  相似文献   

19.
<正>瘫痪是指骨骼肌随意运动能力减弱或丧失,也称麻痹,是多种疾病损伤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常为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病或渐进性发病。该病由于神经功能恢复较慢,故疗程长,疗效并不明显。最近,笔者收治一例德国牧羊犬后肢瘫痪,经过综合治疗和功能锻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012年11月,本院收治一成年德国牧羊患犬,据犬主所述,该犬三天前玩耍跳跃时后肢突然瘫痪,有起立动作但无法  相似文献   

20.
1只7岁雄性未绝育柯利犬,突然出现左侧后肢走路跛行的情况,表现疼痛。从发现到就诊3个月以来病发迅速,现因患宠后肢肿胀严重,行走困难,精神食欲减退,遂来就诊。通过临床检查、后肢FNA检查,血液学、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对该病例进行初步筛查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确定该病例为原发性骨肉瘤,原发部位为左侧后肢患处的干骺端,并在肺部出现转移病灶。采取外科截肢手术治疗,切除左侧股骨头及以下部位,并辅助全身化疗,治疗后患犬恢复良好,1年内未见复发。该研究结果既可为犬原发性骨肉瘤的确诊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又可为临床病例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