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尚未彻底解决大面积栽培木腐菇类的防污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因此,木腐菇类的廉价防污生产法是食用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自1981年以来,我们已研究成功木腐菇类以木屑为主体的堆积发酵栽培法,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木腐性食用菌的几种常用栽培原料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虽然可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原料很多,但木屑、棉子壳、麸皮、米糠等仍是木腐性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本文对木腐性食用菌的几种常用栽培原料的主要成分作了分析,可供栽培者在配制培养料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种绿化植物的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的根际与根外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二者根际与根外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和真菌。根际中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均比相应的根外多,根际效应明显,而且细菌的根际效应最大。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对细菌与微生物总数的根际效应都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但二者根际环境的不同使其对放线菌与真菌的根际效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不同栽培料(秸秆)处理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同时分析了大球盖菇栽培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熟料栽培(处理3)下的大球盖菇单位面积平均产量、生物转化率最高,其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与生料栽培(处理1)和发酵料栽培(处理2)相比分别提高214.3%和60.2%,其生物转化率分别提高了78.62、43.29个百分点;且利用秸秆作为栽培料栽培大球盖菇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酸碱性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 a生和10 a生连翘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连翘生长期的延长,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长明显,放线菌呈下降趋势,所有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均占优势;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厌气性固氮菌等重要有益微生物生理类群随连翘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强,而反硝化细菌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同时连翘生长能够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蛋白酶活性,而对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据研究,酸泡菜的主要过程是乳酸菌引起的乳酸发酵,我们就几种酸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区系动态进行了研究. 发酵材料为白萝卜、小白菜、莴苣、菜豆等制作的泡菜及武汉市一综合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雪里蕻、甜酸(?)头,按原料加等重的7%食盐水,置于26℃下保温发酵.乳酸菌分离、鉴定采用稍作修改的MRS培养基。其方法是在酸泡菜发酵过程中,定期取发酵液,测定PH、总酸(以乳酸计),将  相似文献   

7.
8.
几种中国野生菊的染色体组分析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通过对不同倍性的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杂种F1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配对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菊花脑(D.nankingense)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但已发生了某种程度分化的二倍体;南京野菊(D.indicum)和尖叶野菊(D.indicum var.acutum)是含有相同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毛华菊(D.sestitum)为异源六倍体,它们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均能较好地配成二价体构型。尖叶野菊(4x)与菊花脑(2x)、南京野菊(4x)与毛华菊(6x)的F1,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接近于9Ⅰ 9Ⅱ和9Ⅰ 18Ⅱ,表明菊花脑或其近缘种是尖叶野菊染色体组之一的供体,南京野菊或其近缘种是毛华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本文还对这几种菊属植物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团及几种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梨品种西子绿、菊水及砀山酥梨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梨果实石细胞团的密度、大小及几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细胞团的分布密度在幼果期较高,以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和膨大,密度逐渐减小,接近成熟前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石细胞团的直径随果实的生长而逐渐变大;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果实发育初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随着果实的生长逐渐降低,花后75d后保持低水平不变;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稍迟于苯丙氨酸解氨酶,高峰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波动较大,总的变化趋势逐渐下降。品种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石细胞团的形成之间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为了探求柿树需光量及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的周日变化,及光照条件对结果的关系,以作研究柿树生理基础及栽培技术的依据,于1977年8月,分别在我院校园、泰安县姜家庄大队,孙家沟大队等地以15-14年生的镜面柿及四烘柿作为试材,进行了测定与研究。初步得出结果如下: 二、结果及分析 (一)柿的需光量 植物的需光特性直接影响到它的生长与发育,与生产关系至为密切。需光量的两个主要指标是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由试验得知柿的光补偿点为900米烛光,只有夏日最强自然光照的百分之一。光饱和点为64,000米烛光,只有夏日最强自然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