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优质油菜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安徽省优质油菜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研究06-P230、6-P24、06-崇8、06-崇11、06-崇42、06-崇47、ND8804共7个甘蓝型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系在安徽地区的适应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06-崇8的产量最高,平均为3 350 kg/hm2,比对照增产12.29%。06-崇420、6-P24、ND8804、06-崇11分别比对照增产9.12%、7.07%、6.89%、1.67%。06-P24的有效角果数最多,为538.6个。ND8804的每角粒数最多,为24.0粒,其次是06-崇42。06-崇8和06-P24的熟期早,分别比对照早2.00、1.33 d。06-崇8的菌核病发病率最低,为11.88%。ND8804的抗倒性强。[结论]06-崇8、06-崇420、6-P24和ND8804新品系的经济性状协调,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较强,可进一步参加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
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目的是为河南省优质芝麻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是以豫芝四号为对照,研究驻122、郑芝2010、漯芝03—7、05—4082、429、07A5、029共7个芝麻新品系在河南省的适应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驻122的产量最高,平均为944.91kg/hm2,比对照增产18.20%;郑芝2010、漯芝03-7、05-4082、429分别比对照增产16.39%、12.70%、8.38%、0.44%。驻122的单株蒴数最多,为108.0个。郑芝2010的每蒴粒数最多,为68.2粒,其次是驻122。郑芝2010和驻122的熟期较早,分别比对照早2.9d、2.1d。郑芝2010的茎点枯病发病率最低,为4.70%,05—4082的抗倒性强。结论:驻122、郑芝2010、漯芝03—7和05-4082新品系的经济性状协调,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较强.可在河南省芝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夏播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系951300是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承省"九五"重点攻关完成的成果.采用杂交育种的杂种后代,单株自交分离经秋播与夏播交替种植,定向筛选而成.于2000年9月省科技厅委托省农科院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了现场鉴评. 相似文献
4.
5.
6.
7.
8.
1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对 6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及 1个对照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综合分析表明 :970 79(双低 )每公顷产量最高 ,与其他品系 (品种 )相比 ,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他各品系 (品种 )之间的产量差异亦达极量著水平。建议对 970 79等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作进一步探讨 ,以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筛选适宜黄泛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方法]以豫豆22(CK1)、周豆12(CK2)为对照,研究了13个大豆品种的田间表现与产量性状。[结果]徐豆9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07 d,06B3、06B8、06B9、郑98120最长,为122 d。泛豆5号、06B3、06B8、郑98120最为抗倒。06B3株高最高,徐豆9号最低;泛豆9号的结荚高度最高,为37.7 cm,徐豆9号最低,为19.0 cm;节数以06B3最多,为22.1节,徐豆9号最少,为15.0节;分枝数以泛豆9号最多,06B9最少;株荚数以泛豆3号最多,06B9最少;株秕荚数以泛豆9号最多,郑98120最少。13个品种产量变化幅度在2 847~3 565.5 kg/hm2,06B8较CK1、CK2增产显著,泛豆5号较CK1增产显著。[结论]06B8和泛豆5号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适宜全程机械化的优质油菜新品种信油2508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油2508是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核不育两系杂交的方法选育的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中熟,生育期平均230d,茎秆粗壮,匀生分枝型,分枝长,角果中长,籽粒黑色、圆形;平均株高185.3cm,有效分枝位60.3cm,单株有效分枝8.6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300~350个,每角23粒,千粒重3.8g;抗倒性和抗裂角性强、分枝节位较高;抗逆性强,高抗菌核病、病毒病。主要适宜河南、安徽、湖北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陇啤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陇啤1号是从匈牙利品种Jaxana中选择优异的变异单株培育而成。在2008—2009年甘肃省多点试验中,陇啤1号折合平均产量8 663.89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啤4号和甘啤5号平均增产825.79kg/hm2,增产率达10.54%,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春性,生育期110 d左右,株高70~85 cm,穗长7.7cm左右;穗粒数22粒左右,绝干千粒重43~45 g,绝干蛋白质含量9.7%~11.0%,2.5 mm筛选率在91%以上,浸出物(以干基计)达到81.8%,α-氨基氮为160 mg/100 g,糖化力为355.5 WK,库尔巴哈值为42.4%。具有丰产、抗逆、优质和广适等特点,适宜甘肃省河西、沿黄、引大灌区和中南部雨养旱作区及北方同类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18.
“B232”系由“赣苎1号”的优良单蔸与“家麻”杂交,从其F1代种子繁殖中选出的优良单蔸培育而成的。经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芦竹青”增产39.77%,增产达极显著。大田生产示范推广,平均产量在2250kg/hm2以上,较对照“芦竹青”增产43.50%。单纤维支数高,3年省区试平均为2472.60支,达特优质指标。高抗苎麻花叶病、炭疽病和疫病。该品种以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风、易剥易刮和适应强为其优良特性问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