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抗病番茄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个抗病番茄材料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相关和通径系数分析,得知座果数是构成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但它要在花序数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而有了座果数还要有一定的单果平均重才会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3.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弄清影响玉米产量性状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进行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重、行粒数、吐丝期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株高、籽粒含水量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小,行粒数、株高、籽粒含水量、吐丝期均通过穗重间接地对穗粒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对辽宁省14个水稻栽培品种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正相关,而穴穗数与产量成负相关。除穴穗数以外,其它任何性状的提高都将不同程度地促进产量增加;4个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均为正值。通径分析表明:四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2.2387),其次是穴穗数(1.4853)。但穴穗数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向效应较大。所以通径分析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因此在今后的高产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中,应注重穗粒数的选择,同时保证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穴穗数可以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5.
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州市2007年、2008年晚稻新品种(组合)联合区试20个杂交稻组合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穴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但经偏相关分析,穗实粒数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负值,且不显著,其余的4个性状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穗实粒数与产量真实关系不密切,其余的4个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穴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总粒数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穴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但穗粒数通过穴穗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值较大。因此,在福州地区杂交晚稻的选育中,首先应注重穗粒数的选择,兼顾穴穗数,同时保证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通辽地区引进不同加工番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外引进48个新加工番茄品种,通过在通辽地区种植观察其特性特征及经济性状,选出适合通辽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其产量均在40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7.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籽粒产量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复杂的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许多相关分析,但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大小还不甚全面了解,本文通过对大豆不同类型品种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以期明确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为大豆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主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收集到的89份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数据,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不同,低产水平下,穗数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中产和高产条件下,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各产量水平下,穗数与实粒/穗、千粒重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低产到中低产水平,单个产量因素的增加即可达到;中低产到中产水平,需要两个因素的同时提高;中产到高产水平,则需要3个因素共同提高。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目标产量水平,协调好产量因素构成,以获得理想的收获产量。 相似文献
10.
11.
加工番茄测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测产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加工番茄每次采收的平均单果重和果实数量不同,对5个有代表性的加工番茄品种进行测产方法研究,计算出了方便、快捷而且更加准确的测产公式,同时还调查了这5个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及理化指标,这为今后对这5个品种及其它相似品种进行测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新型尿素对加工番茄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新型尿素品种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生物量、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新型尿素品种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效益。【方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 7 个处理:不施氮肥、普通尿素(Urea)、聚能网尿素(P-Urea)、腐殖酸尿素(H-Urea)、含锌尿素(Zn-Urea)、控失尿素(LC-Urea)和普通尿素加锌(Urea+Zn)。各处理的氮磷钾用量相同,除了控失尿素的氮全部基施外,其他尿素30%作基肥,70%后期随水滴施,磷钾锌肥全部基施。于加工番茄成熟期测定加工番茄生物量、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结果】与普通尿素相比,新型尿素的加工番茄产量增加了5.26%~11.37%、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了1.85%~19.26%,其中腐殖酸尿素比普通尿素显著增加了加工番茄的干物质量和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加17.95%和10.31%。新型尿素显著增加加工番茄的氮素吸收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氮肥利用平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腐殖酸尿素氮肥利用率提高了9.72个百分点。施用新型尿素增加加工番茄的效益,其中腐殖酸尿素收益最高,与普通尿素相比,增收2 975 元/hm2。【结论】新型尿素中腐殖酸尿素是新疆加工番茄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增加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加工番茄叶片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叶内生理性酶活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的数据经分析认为:加工番茄单株总产与一、二级侧枝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与主枝产量间存在显著相关,与三级侧枝不存在相关性.说明对于丰产性育种来说,选择侧枝多的品系至关重要,并且想获得高产,催生侧枝和保花保果也不容忽视.对主枝及各级侧枝叶片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 二级侧枝叶宽和二级侧枝叶片数分别与单株其它各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在这一时期二级侧枝叶片特性对单株产量起关键作用.回归分析二级侧枝的叶片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Y=1.716-0.29 X1+0.23 X2+0.117 X3,相关性检验:R=0.810**得知方程是显著的.植物的早衰在叶片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叶绿素的衰减,由测定的数据看出参试品种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前期深松处理下两品种叶绿素含量相比较在未深松处理下增加快,后期却出现比未深松处理减少快的趋势,并且四个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曲线基本趋于一致表现,即叶绿素含量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减小.对于这一点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到达最低值时,测定各生理性酶活性,由测定的数据可看出:各品种生理性酶活性在各处理下相同时期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H2O2、SOD、POD各酶活性在深松处理下比在未深松处理下表现出一定的高值,脯氨酸含量表现低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深松处理更有利于加工番茄的抗逆性和抗早衰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于南疆喀什地区冬麦收获后复播加工番茄的适宜品种及育苗最佳播种时期.[方法]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分三个育苗播种时期,分别为播期Ⅰ(4月23日)、播期Ⅱ(4月29日)、播期Ⅲ(5月5日),每个播期安排早熟8个加工番茄杂交品种,成苗后进行每个播期的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产量:播期Ⅱ的新番36号,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潜力,在几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屯河33号,屯河35号和新红40号表现出高值;单株结果数:新番36号和屯河33号表现较好;单果重:新红40号表现出大果的特性.[结论]加工番茄麦茬复播最佳育苗播种时期在4月25日~5月5日,移栽时间6月10~15日,选择复播加工番茄品种时必须要选择早熟或特早熟品种,而且集中成熟度好,综合性状显示,新红40号、新番36号比较适宜南疆复播.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量磷肥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金番1606加工番茄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在相同氮钾(N 24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设5个处理:(1)P0:不施磷肥;(2)P60:磷肥(P2O5)用量为60 kg/hm2;(3)P120:磷肥(P2O5)用量为120 kg/hm2;(4)P180:磷肥(P2O5)用量为180 kg/hm2;(5)P240:磷肥(P2O5)用量为240 kg/hm2。【结果】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用磷肥显著提高了加工番茄的磷素吸收量,且P吸收速率随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