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实地考察法、比较分析法、案例法等方法,对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土地复垦学"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课程坚持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研教结合特点,以专题形式进行组织;特别强调野外实习和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等,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土地复垦学"课程特色。其课程体系特点对我国"土地复垦学"及相关学科课程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基础系列课程是面向全体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和部分非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相关专业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分析,构建了突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包括"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三三式"实验教学体系以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以及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体系,有效的保障了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实践表明,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农科类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输包装"是包装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运输包装"课程理论模块的优化,实践课程模块的增加,合理地构建"运输包装"课程体系。并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业比赛和产学研合作等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此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于包装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包装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推行,关键在于"平台 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该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引下,按照课程、课程类群、课程子系统、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递进展开,同时还需要实施一系列配套的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大课程体系,就是通过开设课程进行大范围教育,使课堂教学起到团体咨询的作用,而将心理咨询服务和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大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科学整合各种教育形式,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上教育与课下服务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它涵盖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辅导课程四种相互作用的课程形式。  相似文献   

6.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理论重构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缺乏对农林经济管理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分析和教育理念支持的现状,梳理前人研究成果,重构农林经济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创新专业课程改革运行机制,提出行政中心推动、实践中心推动及"四位一体"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理论够用,实际为重"的专业建设理念,提出了"3+1"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规划,构建了适应工程应用型专业的课程体系,还设计了与此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与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专业的建设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科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绕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学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农科类专业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提出了以"3层6块18门"为基础的农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通过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农科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培养现代化的人,课程体系在其中起到了主要载体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转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结构—功能"理论出发,借助AGIL图式对现有研究生课程体系开展分析,明晰了其整体性问题,即课程与社会发展脱节,学生满意度低;并进一步将具体问题归结为"课程目标严重错位""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课程效果整合力度不足"和"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四个方面。深入探究发现,问题的成因在于,存在课程体系—社会需求的匹配矛盾以及课程设计—管理僵化的匹配矛盾。据此,以AGIL图式下的课程理想模型为基础,将硕士研究生这一行动者和社会系统的关系纳入考量的范畴,提出整体性变革的进路和具体变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不能精准对接,是高职教育实践一直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当前高职宠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对该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调研与创业意向调查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由职业素质课程、职业技术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职业情景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宠物医学专业"双基三递进三段式"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课程的地位及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属性,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必须强调其工程技术类课程的重要性。以"土地整治"课程为例,分析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地位、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提出"土地整治"课程理论教学可增加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可实施以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与工作协调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它需要妥善处理包括显性与隐性、基础与专业、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四种课程关系。既要界定清楚它们各自在整体中的不同功用,又要选择合适的逻辑主线来组织架构。大学教育可以根据以人为本、彰显特色、学科联动、刚柔相济四个原则,以"培养有个性的全人"作为逻辑主线,多路径地去建构大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民办本科院校《粮油加工学》课程为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程建设中。以"能力"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培养、锻炼"为一体的"1+2+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民办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理论,培养学生在粮油深加工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科学学院光电子专业设置的光学类课程与长江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光电子方向)所开设的光学类课程进行比较,根据长江大学实际情况和社会对光电人才知识的要求,对长江大学所开设的光学类课程进行优化。提出"全光谱光学"的教学理念,将光电专业光学工程系列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层次全局通盘考虑,构建科学课程体系,从科学研究角度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实验课程项目,打破课程独立设置实验的界限,避免实验设置的无序和可能造成的交叉重复,建立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新课程体系重视数学知识在光学中的应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整体观,以培养光电工程师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与北大青鸟实施课程置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引入ACCP4.0国际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与北大青鸟实施课程置换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的重大举措。课程置换就是将高职院校中现有的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全部或部分替换为"北大青鸟APTECH成熟的职业教育课程"。其使用的ACCP4.0国际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以其完善的市场支持、系统的师资培训、科学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考核认证体系,使得理论与实训教学、教师教与学生学水乳交融,知识与能力培养相得益彰,深受高职院校的青睐。在实施课程置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宣传不够深入、上机课时不足等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民办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转型为契机,选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将"专业结合行业、实践结合创新、创新结合创业"的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创业就业"指导"学业","学业"促进"创业就业"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进而为吉林省农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电气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将工程应用融入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已成为必然。课程组创建了三位一体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体系,提出了"围绕一条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整合优化了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类课程,即人文素质课程和业务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法律基础、体育等;业务素质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的核心,通过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把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从而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实现定向和规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作物育种学教学面临社会对高素质作物育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应该着眼专业方向,突出实践教学。并以作物育种学理论为支撑,建设包含系列课程的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既兼顾基础与发展的理论,又使实践教学比重大于理论教学,以适应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借鉴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的特点,建立高职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双元制"课程体系耦合运行机制,通过政府牵头成立烟草职教集团,学校负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参与课程实施全过程,行业协会考核课程质量,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质量保障、就业保障和监控保障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