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某鸡场送检的40日龄发病鸡法氏囊经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以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病毒株.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72~84h内死亡,经琼脂扩散、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排除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鉴定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地方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酶处理、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理化试验等研究病毒的特性;利用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S1和N基因片段。【结果】病毒盲传至第2代后鸡胚出现死亡和侏儒胚,将病毒盲传至第8代时,病毒的毒力逐渐由104.0增强到107.2;经质量分数1%胰酶处理或用磷酸酯酶C处理的病毒液能够明显凝集质量分数1%鸡红细胞,血凝滴度分别在29和27左右;病毒能够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单独接种分离毒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0,先接种HN99毒株再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3,同时接种HN99毒株和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8.5,单独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9;病毒可致SPF雏鸡发病,引起肾脏肿大、花斑肾、尿酸盐沉积等肾脏病变;该毒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病毒粒子直径90~105 nm;扩增到了分离毒株S1基因片段大小为1 739 bp(含前导序列),N基因全长为1 230 bp,通过与其他IBV毒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证明分离毒株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N99株。  相似文献   

3.
某鸡场蛋鸡群产蛋大幅下降,采集病鸡不同脏器研磨,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结果发现输卵管研磨液接种的鸡胚死亡,收集死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证实为新城疫病毒.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该病毒的F基因,克隆测序,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为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裂解位点序列显示该毒株属强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安徽某鸡场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在SPF鸡上复制出支气管堵塞的症状,扩增分离毒株的S1基因片段,并与IBV疫苗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HA检测,结果表明收获的尿囊液对鸡红细胞无凝集活性,说明分离到的病毒中无NDV、AIV等,但经1%胰酶处理则可凝集鸡红细胞,符合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该毒株的第6代SPF鸡胚尿囊液通过滴鼻接种SPF鸡,可复制出与现场相似的临床症状,其发生了支气管堵塞的现象,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XZ株。[结论]该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到的SG、Chas、Jid三株鸽新城疫病毒进行了回归鸽试验、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测得三毒株的鸡胚致死时间为40~56h,死胚尿囊液及胚体的HA效价分别为5log2和6log2。分离毒株与LaSota毒株接种鸡胚后,在致死时间、尿囊液及胚体HA效价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三毒株制备成灭活苗免疫接种健康鸽后都能产生高滴度的鸽高免血清(HI效价达9log2)。用分离到的三毒株回归接种健康鸽后第4天即发病,随后出现了典型的鸽新城疫临床症状,于7~8天死亡并出现典型的剖检病变。通过用鸡、鸽等10种动物的红细胞对分离毒株进行HA、HI试验,测得鸡、鸽的红细胞对分离毒株有良好的凝集性。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三株病毒为鸽新城疫病毒,在抗原性上三毒株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与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一定差异;用三毒株制成的灭活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H9)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豫西某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HI试验鉴定为H9型禽流感病毒,以该分离毒株作为种毒,制备了禽流感灭活油乳苗,经免疫试验和田问试验证明,该苗在接种后第14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HI效价为9.0(log2)),至第28天血清中HI效价达到峰值9.5(log2),直到第49天,其HI效价仍为7.5(log2),此时攻毒,免疫接种组的保护率为100%(死亡率为0%),而对照组死亡率为70%,证明该苗产生免疫力快、强而且持久,能有效地控制该禽流感毒株在本地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从江苏某地患病鹅群的脑、脾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试验鉴定,该毒株具有血凝性,且可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和中和,而不能被AI(H5亚型与H9亚型)和EDS-76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与自然病例有相似的症状和病变.该野外分离病毒的鸡胚半数致死量为每0.1 mL含有10-9.16,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8.8 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41,电境观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粒径100~200 nm,有囊膜和纤突.综合上述结果得出,该野外分离病毒为鹅副黏病毒(GPMV)强毒力毒株.人工感染发病的鹅和鸡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鹅的相类似.  相似文献   

8.
从重庆市发病地区分离到一株鸡新城疫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鸡胚接种、细胞培养、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及动物实验鉴定,证明为一株超强新城疫病毒.病料接种鸡胚2~3天死亡,接种的鸡胚成纤维细胞,48~72h出现细胞病变,分离的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HA效价6~7log2,该凝集特性被标准新城疫血清所抑制,动物实验接种的小鸡2~6天死亡.流行地区鸡注射由分离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疫苗,不再表现临床症状,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用分离的疑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vvIBDV)地方分离株HN01,经处理后接种SPF鸡,36h后接种鸡开始发病,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以上。剖检可见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腺胃、心脏出血,法氏囊水肿且多呈"紫葡萄"样外观。经血清学试验、毒力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超强毒株,从而证明河南省鸡群中存在不同于IBDV一般强毒株、经典株和变异株的超强毒株。通过对IBDV不同毒株VP2基因高变区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发现,HN01与华南超强毒株G9201、欧洲超强毒株UK661关系最接近,而与HK46,OKYM,D6948,UPM92-04和KS等毒株关系依次渐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从河南省某疑似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场中分离到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过鸡胚矮小化试验、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试验对该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能使鸡胚形成典型的“侏儒胚”;病毒尿囊液经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效价达28;病毒能够显著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病毒可致使15日龄SPF雏鸡出现典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其S1基因全长为1 620 bp,与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部分国内外毒株S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5.6% ~ 99.1%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属于QX-like基因型,与疫苗株H120、W93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8.5%和78.3%,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从发病雏鸭体内分离到1株具血凝活性病毒,并鉴定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取发病鸭肺作为病毒分离病料,接种10日龄SPF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具血凝活性,且不能被已知鸡新城疫(ND)阳性血清、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单克隆抗体、禽流感H5亚型阳性血清抑制,但能被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血凝抑制价为211。该毒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鉴定为H9N2亚型。对分离株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毒株为低致病力毒株,其ICPI为0.26,IVPI为0。用第三代鸡胚尿囊液原液0.5 m l静脉注射8日龄樱桃谷鸭,雏鸭死亡率达50%。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春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鸡群中分离到2株新城疫病毒,该二毒株经鸡胚传代培养,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试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6周龄非免疫鸡静脉接种指数(IVPI)测定及空斑试验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二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13.
鸡新城疫超强病毒株的分离鉴定与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市发病地区分离到一株鸡新城疫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鸡胚接种,细胞培养,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及动物实验鉴定,证明为一株超强新城疫病毒。病料种鸡胚2 ̄3天死亡,接种的鸡胚成纤维细胞,48 ̄72h出现细胞病变,分离的病毒能凝集鸡药细胞,HA效价6 ̄7log2,该凝集特性被标准新城疫血清所抑制,动物实验接种的小鸡2 ̄6天死亡。流行地区鸡注射由分离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疫苗,不再表现临床症状,可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致麻鸡发病的病毒毒株的分离,经电镜观察、血液凝集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鸡胚接种试验等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呈球形,表面有囊膜,直径100~450 nm,能凝集鸡红细胞,血凝反应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能致4周龄鸡发病死亡,MDT为38.2 h,ICPI为1.68,IVPI为2.33。病毒对氯仿、胰酶及酸敏感,能被二价镁离子保护,在4℃放置30 min,其感染力无影响,但对热敏感。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病毒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15.
七彩山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振湘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58-11560
用SPF鸡胚从疑似七彩山鸡新城疫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进行HA及HI试验以及病毒中试验。结果表明,血凝作用可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AIV(H9亚型)、EDS76所抑制,经ND标准阳性血清处理的病料接种的鸡胚未见死亡,证明分离毒为NDV。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毒肌肉注射非免疫七彩山鸡能使之发病、死亡,出现与自然病例一致的症状与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其生物学特性NHAT为快、HOT为8min、ICPI为1.73、IVPI为1.45、MDT为44h。表明该七彩山鸡NDV分离株与鸡F48E9株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用分离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以分离毒株和Lasota株的灭活苗免疫广西麻鸡和七彩山鸡,进行疫苗免疫效果比较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株灭活苗免疫组鸡各个时期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和Lasota灭活苗免疫纽鸡的抗体效价相差不明显,各组的升降规律也基本一致;Lasota灭活苗免疫七彩山鸡对分离毒株的攻击只能80%保护。而其他各免疫组的无论是对分离毒株还是F48E9株的攻击均能100%保护。说明NDV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和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发病鸡病变组织采集病料 ,通过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经电镜观察、包涵体检查和理化特性检查证明分离病毒为鸡痘病毒 ;用分离毒株研制出鸡痘油乳剂灭活苗 ,配合鸡痘鹌鹑化弱毒苗使用 ,用于鸡痘的预防 ,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强毒株C364和弱毒株C545分别接种1日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阴性的健康雏鸡,于接种后第7天和14天每组抽查3只测定血球压积值,并在接种后第1、3、5、7、10和14天各组分别宰杀3只雏鸡,取胸腺、肝脏和骨髓组织,用竞争性PCR测定其病毒含量.结果表明,雏鸡感染CAV,后表现为血球压积值下降,其中强毒感染鸡较弱毒感染鸡的红细胞压积值下降幅度大;病毒能够在雏鸡胸腺、肝脏和骨髓内繁殖,其中胸腺内病毒增殖最快,病毒滴度最高,肝脏其次,骨髓最低.  相似文献   

18.
从河南省长葛、荥阳等地采集的病鸡(临床疑似感染ILTV)喉气管组织中分离得到两株病毒,暂命名为ILTV-CG和ILTV-XY.经人工接种易感鸡,ILTV-CG组于接种后第四天、ILTV-XY组于接种后第三天部分鸡只死亡,并可致死部分鸡胚,绒毛尿囊膜增厚且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白色痘斑;两株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六边形、二十面体对称、有囊膜、具空心颗粒的病毒粒子;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ILTV TK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以两病毒株及参考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均扩增出完全一致的特异带,扩增产物用EcoR Ⅰ酶切后的酶切图谱也完全一致.试验结果表明两分离株均为ILTV.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安徽省合肥郊县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清学、人工感染、鸡胚接种、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人工感染易感鸡试验表明,4株中有2株具有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将其接种36日龄鸡后第2天精神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第3~4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达80%。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接种鸡胚后72~96 h引起鸡胚全部死亡。另外2株接种易感鸡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亚临床传染性法氏囊病,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表明此2株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禽腺病毒4型的禽源细胞感染模型,并考察细胞培养毒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将实验室2014-2017年间分离的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并盲传,选取各病毒的LMH细胞培养物,按一定剂量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4周龄SPF鸡;记录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剖检采集发病或死亡鸡的脏器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并分析病毒细胞培养物感染SPF鸡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在LMH细胞上盲传至第4代时开始出现I群禽腺病毒所致的特异性细胞病变,提取培养物中病毒核酸并进行PCR鉴定,均能扩增出大小约564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表明病毒能在LMH细胞上稳定增殖。选取各病毒第10代细胞培养物进行SPF鸡回归试验,发现细胞培养上清接种4周龄SPF鸡后第3天开始,有部分鸡开始精神沉郁,食欲消退、卧地不起瘫痪并迅速死亡,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B-1、HB-2、HB-3和SD-1毒株保持对4周龄SPF鸡的致病性,病死鸡中能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对照组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LMH细胞可用于禽腺病毒增殖传代,是开展禽腺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