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8月1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各级农牧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有关牧区发展的政策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狠抓落实,按照统筹兼顾、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推动牧区实现“保生态、保生产、保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生态长廊。在长期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下,对草地缺乏合理利用和管理,天然草原超载过牧,工程建设和矿藏开采占用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现象普遍存在,加剧了草地“三化”面积扩大趋势。当前,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草原工作的战略重点已经由经济目标为主,转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并重,生态优先”上来,只有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才能保持经济发展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仓央加措  德央 《乡村科技》2023,(17):122-124
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及甘肃省等地)。草原是我国生态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且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阐述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植被恢复工作、建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对畜牧业的监管及加强草原生态监督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青海省牧区草原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地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为了巩l古1草原生态保护,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牧”的目标,要加强饲料种植和加工基地建设,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发展半舍饲、舍饲圈养和规模养殖,实现生态有效保护,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期优化“三生”协调的村域尺度国土空间格局,为各类村庄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空间支撑。运用5 m×5 m格网法对各类村庄分别进行“三生”功能适宜性评价,并基于村庄定位目标差异化设定主导功能区划定原则,依据高适宜及优先递减原则构建二维空间权重矩阵,实现各类村庄“三生”功能分区划定。结果表明:现状适宜程度较高的“三生”功能排序为城郊融合类村庄农业生产>生活>非农生产>生态,而集聚提升类村庄为农业生产>生态>生活>非农生产。未来城郊融合类村庄优先递减原则设置为生活—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生态,集聚提升类村庄设定为农业生产—生活—非农生产—生态。城郊融合类村庄A农业生产与生活主导区面积占比最大,生态主导区零星分散,非农生产主导区分布集聚但占比最小,明显高于集聚提升类村庄;集聚提升类村庄B农业生产主导区面积最大,其次为生态主导区、生活主导区,非农生产主导区。基于“三生”功能适宜性评价与功能主导区划定原则,分类施策科学指引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布局,引导形成突出特色的“三生”协调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琦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719-3726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和长效机制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致富中的必要性。通过对不同草原区域实施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实地调研、对牧户固有的生产决策行为对草原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当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认为目前草原生态补偿存在如下主要问题:长期欠账,草原生态治理难度巨大;草原生态投入少、周期短,保护成果尚难以得到有效巩固;牧民存在心理载畜率和超载惯性,对生态补偿减畜产生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进一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延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期限;增加草原生态补奖经费;实行多样化的适应性减畜模式;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和加强草原畜牧业制度保障体系。旨在为中国脆弱性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7,(12):17-18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特殊,熔岩地形导致石漠化问题严重。本文在分析岩溶区石漠化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了石漠化恶化的根本原因,并结合生态国内优先原则,对其中的核心问题做出分析,提出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需要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尤其以生态功能的补偿和优化为先导,通过生态补偿、石漠化区域人口转移降低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深化生态治理理论,加大政府支持独立,以维护岩溶区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石漠化发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8.
孟英环 《新农业》2013,(5):46-47
实施科尔沁沙化草原治理工程目的是探索治理科尔沁沙化草原的有效途径,遏制科尔沁沙地继续南侵的势头,恢复草原生态功能,提高草原综合生产力。确保草原在畜牧业生产、防风固沙、蓄水保土、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天然草原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一、对象与方法科尔沁沙化草原治理工程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除了原有的生产功能外,其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愈发显现。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返朴归真田园生活已成为都市人所向往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农业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田园风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三生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1,(12):8-8
近期,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草原监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草原保护建设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但面临的挑战也异常严峻,保护草原,实现人与草原和谐发展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是草原总体退化仍在持续。全国约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产能力严重下降,有些草原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季节性和永久性裸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草原生态功能弱化,加剧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产不久公布了对全国草原的首次全面监测情况,监测结果显示:草原生产力与2004年基本持平,保护建设工程区植被呈现良性恢复势头,但草原灾害仍较严重,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2.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也被称之为草原新政.该文分析了在稳步推进政策落实过程中,其对我国牧区牛羊肉生产的影响,提出了落实草原新政和确保畜产品供给安全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如何确保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林场,2017年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如何科学评价造林对塞罕坝森林生态功能恢复的贡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从不同角度分析塞罕坝森林生态功能现状,为未来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物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和枯枝落叶厚度8个评价因子对塞罕坝北曼甸林场各类森林进行生态功能等级评价。【结果】北曼甸林场有林地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为0.488,其中生态功能等级达到较好水平的林分占总林分的3.8%;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水平的占总林分的52.7%;生态功能等级为较差的林分占42.4%;生态功能等级为差的林分占1.1%。不同森林起源的生态功能指数表现为:天然林(0.545)>人工林(0.474)。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功能指数排序为:针阔混交林(0.710)>阔叶混交林(0.617)>白桦天然次生林(0.535)>针叶混交林(0.487)>落叶松人工林(0.478)>云杉人工林(0.443)>...  相似文献   

14.
我国草原面积广袤,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突出,草原区地处祖国边疆,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探讨草原的持续利用意义重大。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草原退化势头得到遏制,但受超载过牧、自由放牧、草原建设投入不足及气候暖干化等因素影响,草原退化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为此,应在完善草原承包制基础上,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草原监理,并加大草产业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7月23日《中国生态大讲堂》在北京举办"2010年夏季焦点论坛",主题是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与草原管理政策。该次论坛的主旨为:聚焦草原,进一步研究分析草原生态服务功能,解读  相似文献   

16.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模式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兼顾景观”的基本原则,探讨生态观光型、生态保健型、生态环保型及人文景观型模式的规划原理、结构功能和植物配置,营建乔、灌、草(地被)复合的生态环境林模式,改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古、绿、水、文、秀”特色的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环境林。  相似文献   

17.
王敏  陈明 《中国农垦》2022,(1):54-55
<正>草业不仅关系到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也密不可分。近几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将发展草原生态产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现代草牧业示范区、草原产业集聚区,探索生态草牧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草地的生产力状况及生态服务功能,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草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植被调查监测数据,借鉴前人构建的草地生产力指数、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数和草地生态功能分区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的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结果】(1)草地生产力指数水平最低的为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最高的为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和温性荒漠。(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主要是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3)玛纳斯河流域草地从空间上可划分为3种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区主要包括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经济功能区面积最大,包括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混合经营管理功能区主要是温性草原类。【结论】不同的草地类型其生产力状况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对草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淤泥质潮间带,其在维护海岸生态平衡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广西北部湾现有红树林湿地5.6×10^4hm^2,是我国湿地优先保护区域之一。该文就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存现状、生态功能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草原具有双重功能,既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生产资料,同时又具有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可以阻止沙漠前行,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的生态环境。草原的生态价值是目前生产价值的几倍至几十倍。然而,由于人们长期对草原生态价值的漠视,过分地强调其生产价值,导致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国家启动了不少与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有关的工程,并使局部草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全国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危及草原牧区居民的生产与生活,许多牧民已沦为生态难民,对我国广大的草原牧区和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所以,改变观念,加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