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麦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大田生产中抽取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16个小麦品种样品,进行品质分析,并对其中9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9个品种品质性状在品种材料间差异显著,变异丰富。相关分析显示,14对品质性状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累计百分率达87.73%,其中蛋白质因子的百分率最高(51.94%),其次湿面筋的百分率为16.98%。  相似文献   

2.
啤酒大麦新品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蘖力与实粒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穗极显著正相关.抽穗期早晚影响全生育期显著正相关.株高和实粒数、空粒数都显著正相关,和产量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前5个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2.26%,其中第四主成分得分高的品种千粒重和成穗率高,基本苗少,对应的品种有品2、13、15、16;第五个主成分得分高的品种产量高,株高矮,对应的品种有品2、7、8、14和15.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6个普通甜玉米(su)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值可以用来表述全部性状的信息.第一主成分为品种的生育期因子,第二主成分为糖分因子,第三主成分为赖氨酸因子,第四主成分为口感因子,第五主成分为鲜果穗产量和外观品质因子.36个甜玉米品种可以分成5类,根据各类的特点可对品种进行集中选择.12个性状可以分成6类,同一类性状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个进行相关选择。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品种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 2 3份陆地棉品种 (品系 )形态、产量、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 ,形态性状与产量、品质性状组间极显著典型相关 (0 .0 1水平 ) ,说明可以通过形态性状间接选择产量、品质性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不显著 ,说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对2009-2010年河南省棉花区试的49个杂交种(组合)的4组15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取5个主成分就可以使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5.18%;按特征向量由大到小的顺序,育种时应选择果枝数多、单株结铃性强、子指大、纤维强度大的杂交种。典型相关分析表明:4组性状间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在形态性状中选择生育期长、植株高大的杂交种,可以提高产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对黄萎病的抗性、纤维整齐度和纤维强度。即由易选择的形态性状,可间接对黄萎病、纤维整齐度、纤维强度等抗病性和纤维品质性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2个甜高粱品种(系)的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反映甜高粱性状的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熟期因子、节数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值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证明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7个玉米品种12个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小区产量、行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23%、7.49%和7.21%,生育期和出籽率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98%和1.86%;小区产量与出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行粒、穗长、穗粗、千粒重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35%。性状间的这种相关关系反映了数量性状遗传的"一因多效"和"多因共效"特性及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对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出籽率、行粒、穗行、千粒重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芝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个芝麻品种(品系)为材料,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5个性状归纳为4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基因 型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由多个农艺性状间接改良品质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 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农艺性状(株高、果轴长、始蒴部位)和产量构成因子(蒴粒数、千粒重) ,而且农艺性状 与产量构成因子以正相关为主,因此可以同步改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含油量与主 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种子容重呈正相关,而与粒宽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含油量和产量可以 协调发展,同步提高,而且可以通过籽粒性状间接辅助选择高产、高含油量的芝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四棱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份四棱豆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单株商品荚数、单荚重等2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探讨四棱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性,为四棱豆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7份四棱豆种质可以归纳为4大类;1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可分为产量、生育期、粒重和品质因子,这4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6.356%.  相似文献   

10.
密植条件下国审冬油菜品种主要性状特点与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增大种植密度后油菜品种的群体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以2013年品种区域试验中密植条件下(3.45×105~4.05×105株/hm2)国家审定的22个冬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状,分析不同区域审定品种各性状的差异,比较密植条件与稀植条件下油菜品种在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 861.25kg/hm2,平均含油量为44.88%;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为280.52个、21.13个和3.85g,其中,以单株角果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21,表明其在不同品种间差异大,是最不稳定的产量因子。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68,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单位面积产量则与3个产量构成因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81.83%,可以用其对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概括分析。与2001-2010年间稀植条件下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相比,2013年密植条件下审定的冬油菜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0.61%,然而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降幅为29.08%,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则无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主要归因于油菜种植密度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育种课题组利用早熟棉品种与高产优质的中熟棉材料进行杂交的F1代22份材料,采用主成分、聚类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12个主要性状综合评价分析,以期筛选出早熟、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或组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2份材料的各个性状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籽棉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和纤维整齐度指数变异系数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马克隆值、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均呈正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到70.71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5.0处,22份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第IV类和第V类产量高、品质好,其中第V类生育期短、植株矮。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早熟高产优质材料2份,可进一步育成早熟棉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此外还筛选出高产材料3份,优质材料2份,早熟材料1份,可进一步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18个陆地常规非抗虫棉品种铃壳重与7个产量性状、6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铃壳重与全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子棉重、衣指、整齐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皮棉产量、纤维品质综合分值无显著相关。铃壳重较轻与光合产物较多的提供给棉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促进子棉产量的提高和纤维品质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用5个两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制成40个杂交组合,对其5个产量性状和10个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两个集团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典型相关关系,关系密切的性状有每穗实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精米长和长宽比。说明在各品质性状中,除粒形外,其它性状均可与产量同时改进,高产与优质可以协调。此外,在蒸煮品质性状与外观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中,精米长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垩白粒率间存在着一定的负效应。说明增加精米长有利于降低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大通湖、省棉科所、南县、君山、安乡7个区试点。对包括湘杂棉8号在内的共11个杂交棉品种组合进行了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来看,铃数和麦克隆值变异系数较大,衣分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来看,皮棉产量与铃数、衣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铃重呈负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比强、纤维长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麦克隆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衣分值是产量性状中最稳定的,整齐度是纤维品质性状中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广西南部充足的光热资源,为陆海杂交种的选育及其宿生栽培利用提供参考。研究陆地棉和海岛棉及种间杂种的主要性状表现,并对一、二年生海岛棉及陆海杂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相对陆地棉和海岛棉亲本,陆海杂种具有出苗率较高、生长速率较快、植株比较粗壮的特点,生育期长于陆地棉而短于海岛棉,且其产量较高、品质较好;(2)二年生与一年生棉花相比,皮棉产量增高64.97%~94.11%;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陆海杂种及其宿生栽培在广西南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国外早熟大事产冠层产量分布特点及冠层产量百分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在产量空间分布的上层产量及下层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中层产量差异不显著;上层产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下层产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中层产量与小区产量无明显相关;在产量冠层结构中,上中层产量占全株产量比重较大的品种,其最终产量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7.
氮肥和氮磷钾配比对科棉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t转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和氮磷钾配比对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375kg/hm^2.氮磷钾配比1:0.4:0.8能够有效增加单株成铃数.提高铃重.提高皮棉产量.获得的皮棉产量最高.这到1650.43kg/hm^2。随着氮磷钾配比的提高.当提高到1:0.8:1.6时。皮棉产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施氮量375kg/hm^2.氮磷钾配比1:0.8:1.6能够有效地促进纤维品质的改善.主要表现为:马克隆值有所优化.更加接近A级.成熟度和长度整齐度均有所提高。断裂比强度显著增加.短绒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的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育种角度探讨了玉米的耐密性及玉米的边际效应指数,并研究了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穗部各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玉米的耐密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选育耐密品种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品种的指标.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粒深、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穗行数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果蔗含有丰富的糖分、纤维分、水分、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指标受环境条件与品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主栽的2个果蔗品种的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蔗区之间的差异.于果蔗成熟期,分别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个甘蔗主产区,选取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2个果蔗品种('Badila'和'粤糖54-474')为材料,对其主...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大麦不同组织(茎、叶和穗)在不同刈割期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安徽省两个主栽饲用大麦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两年度两个品种茎、叶和穗分别在齐穗期及其后14 d和28 d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组织、刈割期及组织×刈割期互作效应对饲草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年度效应主要影响产量,其他互作效应因品种和性状不同而异。饲草产量随刈割期后移增加,对其贡献表现为茎﹥穗﹥叶,第2年度高于第1年度。饲草品质性状在组织间和刈割期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度间仅在单个品种若干性状上存在差异;粗蛋白含量表现为穗﹥叶﹥茎,且随刈割期后移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为茎﹥叶﹥穗,且随刈割期后移前3个性状先降后升,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持续上升;粗脂肪含量为叶﹥穗﹥茎,且随刈割期后移上升。综上,在株高相当时,增加穗部比例可提高大麦饲草产量和品质;刈割期后移可提升饲草产量但降低品质。基于本研究,选育大穗、多叶型品种,适期刈割,有望同步提升大麦饲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