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军  李霞 《草业科学》2009,26(1):94-99
通过分析中国在农牧交错带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从中透视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关注的重点、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中国农牧交错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系统、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等领域;2)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系统和模型分析等逐渐成为农牧交错带研究的重要方法;3)基于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研究、多尺度研究和时空综合研究及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等是今后农牧交错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农牧交错带特征分析与苜蓿燕麦种植区域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严重,人口增长迅速,存在生态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保护生态寓于经济发展之中。退耕种草,发展畜牧业是该区域的农业经营方向。通过在农牧交错带建立苜蓿、燕麦种植区域,可形成有特色的营养体农业。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农业部在山西省朔州市召开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现场观摩会,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强调,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各级农业部门要善作善为、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引领带动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于康震指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是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内容。2016年以来,农业部会同  相似文献   

5.
时讯     
正韩长赋主持召开农业部常务会议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东北黑土地保护等工作11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东北黑土地保护、奶业发展和农业电子政务等工作。会议原则通过《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十三五"农业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北方农牧交错带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质量农牧交错带草食畜牧业、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是农业相关部门及养殖户共同关心的问题,适度规模养殖为解决我国农牧交错带肉羊养殖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因此,本文以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规模肉羊养殖场为研究对象,根据417份养殖场(户)实地调研问卷数据,运用SPSS 26.0软件研究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现有养殖条件下肉羊养殖适度规模,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9月18日,农业部在山西省朔州市召开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现场观摩会,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强调,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各级农业部门要善作善为、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引领带动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要闻     
正农业部发文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近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构建科学合理的农牧业产业新体系、资源利用新模式、生产生态新景观,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意见》指出,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相似文献   

9.
正推动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系列组合拳中的"关键一拳"。近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该区域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农牧业产业新体系、资源利用新模式、生产生态新景观,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青海省农牧交错带现状,探讨区域内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草地生态保护建设双赢途径,为青海省农牧交错带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卓成  韩烈保 《草业科学》2018,(5):1030-1039
气候是影响草坪草生长发育的动态综合环境因素,草坪生态气候区划对我国草坪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年均温、年均降水量、7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7月湿度、1月湿度6项气象指标作为依据,制定中国草坪气候区划表。在ArcGIS软件中完成中国草坪生态气候区划图。本研究将我国划分成9个草坪生态气候带,分别为青藏高原带、寒冷半干旱带、寒冷潮湿带、寒冷干旱带、北过渡带、云贵高原带、南过渡带、温暖潮湿带和热带亚热带。其中,云贵高原带、温暖潮湿带和热带亚热带最适合种植暖季型草坪草,寒冷潮湿带气候适宜冷季型草坪草,青藏高原带、寒冷半干旱带和寒冷干旱带的草坪业发展需要解决草坪草抗旱的问题,南北过渡带则需要培育优秀的草坪草品种及开发先进的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00-2014年宁夏草地蒸散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蒸散是水文-生态过程耦合的纽带,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研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蒸散变化特征对于区域农牧业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和构建生态屏障意义明显。基于2000-2014年MOD16地表蒸散数据,利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重新标度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宁夏草地近15年的蒸散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规律,并讨论了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宁夏草地蒸散量介于177.51~274.43 mm,平均值为228.03 mm;受降水的年际波动影响,全区草地蒸散量在近15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不同类型草地的年蒸散量和月蒸散变化动态差异明显;从空间上来看,宁夏草地的多年平均蒸散量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北部最低为135.84 mm,南部最高可达732.12 mm,但波动性不强;近15年,宁夏北部草地的蒸散以下降为主,降幅自北向南递减,中部和南部以上升为主,增幅自北向南递增,但大部分区域的蒸散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变化不显著;未来,全区草地蒸散的正向特征显著,趋势发生反转的草地比例较小;降水量是决定全区草地蒸散空间分布格局和年际波动的主要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局部蒸散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经调查,从气候,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4个方面分析了扎鲁特旗植被的过渡性特征,以揭示其规律。该地区是大兴安岭山地向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近代生态环境是形成植物区系独特的首要原因。大部分地区属低山丘陵干草原和平原干草原类型,为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基地。家畜南多北少是其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2年5月,对东北农牧交错带内某草甸土壤、小尾寒羊主食的羊草、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含硒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带春季土壤中平均含硒量为111.80μkg/kg,羊草中平均含硒量为78.88 μg/kg;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平均含硒量为420.28μg/kg。据此认为,该交错带春季放牧小尾寒羊不会发生硒缺乏症和硒中毒痛。  相似文献   

15.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农牧过渡地带,与辽阔的青海、甘南牧区接壤。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草原牧区进入枯草期,大量牲畜从牧区向农区、半农区转移,当地群众利用秋收丰富农作物秸秆进行阶段性育肥,实现了草原牧区和农耕区饲草料和草食畜资源的互补性,做到了经济和生态双赢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项目组通过现场入户、问卷调查、样本试验等方式,对犏牛育肥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和认真分析,提出了农牧过渡地区犏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文恩  包满珠 《草业科学》2005,22(11):106-109
阐述了过渡地区气候特点以及冷暖地型草坪草在该地区的生长特点,建植四季常绿草坪常用的方法,提出了采用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秋季交播黑麦草Lolium perenne建植草坪时应注意的问题:狗牙根建植方法、交播内涵的理解和2个过渡阶段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2 0 0 2年 5 ,7,9月 ,对东北农牧交错带内某草甸土壤、小尾寒羊主食 3种牧草、放牧小尾寒羊被毛和血液中镁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交错带草甸土壤中镁的总平均含量为 0 4 1% ;小尾寒羊主食 3种牧草中镁的年平均含量分别为 0 4 6 %、0 2 2 %、0 15 % ,牧草中镁的总平均含量为 0 2 8% ;放牧小尾寒羊被毛和血液中镁的总平均含量分别为 85 8 5 1μg g和 30 38μg g。据此认为 ,该交错带放牧小尾寒羊不会发生镁缺乏症和镁中毒病 ,但其镁营养处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是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变化最剧烈、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可持续性的动力,是衡量农业系统生态与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东西方向上建立通渭(TW)-渭源(WY)-夏河(XH)样带,分析农户生产系统的能量平衡特征及其沿海拔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作物生产系统,户均能量投入、能量产出、能量收益、能量效率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逐渐减少。农户占比50%时,通渭和渭源的户均能量净收益分别为104.80和44.59 GJ。2)家畜生产系统,渭源的户均能量投入最高,夏河最低;农户占比为50%时,夏河、通渭和渭源的户均能量净收益为分别为160.42、-47.43和-55.25 GJ;能量产出、能量收益和能量效率均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3)作物-家畜综合系统,能量投入依次为渭源>通渭>夏河,能量产出、能量收益和能量效率依次为夏河>通渭>渭源;农户占比为50%时,户均能量收益阈值夏河、渭源和通渭地区分别为91.54、16.50和76.98 GJ,此时,农户占比对能量变化最敏感,调控农户的能量投入能够最大化收益。4)农户生产系统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能量效率间均呈显著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SEM)显示,海拔是影响作物-家畜生产系统能量效率的关键因素(P<0.05)。研究结果可对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政策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in this study is to elucidate the laterality of chicken spinocerebellar (SC) neurons that originate from the caudal cervical to caudal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SC neurons in the spinal segment (SS) 17-20 consisted of a mixture of crossed and uncrossed axons. SC neurons in the more cranial and caudal SS than SS 17-20 (transitional zone) were generally uncrossed and cro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SC neurons in spinal border cells and ventral border cells of the ventral horn changed dramatically from an uncrossed to a crossed type between SS 17 and SS 18. Chicken SC neurons are markedly different in laterality from mammalian SC neur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