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1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花期发生受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一、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  相似文献   

3.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1、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  相似文献   

4.
<正>1大豆菌核病1.1症状识别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  相似文献   

5.
<正>一、大豆菌核病1、症状识别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  相似文献   

6.
大豆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大豆菌核病1、症状识别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  相似文献   

7.
程蕾 《农家科技》2007,(1):15-15
<正>1.油菜菌核病。①为害与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秆受害损失最大。油菜在开花结荚时,常常一株一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秆,里面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的菌核。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成株  相似文献   

8.
症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全国各地均可发生。但在大庆市为害较重,流行年份减产20%~30%。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  相似文献   

9.
一、红蜘蛛 俗称火蜘蛛、火龙.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大豆产区和黄、淮流域,大豆受红蜘蛛危害较重. (1)为害症状红蜘蛛以成虫、幼虫若虫在叶背面吐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白斑,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受害叶片卷缩、枯焦脱落,来重地块如火烧状,叶片脱落至光杆.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少,豆粒变小.  相似文献   

10.
一、大豆孢囊线虫病1主要症状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花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2发生与危害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  相似文献   

11.
<正>1.大豆菌核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权处开始,病部水浸  相似文献   

12.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1红蜘蛛俗称火蜘蛛、火龙。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大豆产区和黄、淮流域,大豆受红蜘蛛危害较重。1.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红蜘蛛以成虫、幼虫若虫在叶背面吐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白斑,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受害叶片卷缩、枯焦脱落,来重地块如火烧状,叶片脱落至光杆。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少,豆粒变小。在北纬380以南的浙江省、湖北省,一年可发生20代以上,在华北、东北一年发生十  相似文献   

14.
<正>1红蜘蛛俗称火蜘蛛、火龙。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大豆产区和黄、淮流域,大豆受红蜘蛛危害较重。1.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红蜘蛛以成虫、幼虫若虫在叶背面吐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白斑,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受害叶片卷缩、枯焦脱落,来重地块如火烧状,叶片脱落至光杆。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少,豆粒变小。在北纬380以南的浙江省、湖北省,一年可发生20代以上,在华北、东北一年发生十  相似文献   

15.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主要害虫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危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现笔者将大豆生产上常见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大豆食心虫1、症状识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入豆荚内咬食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发生年份达30%~40%,使大豆  相似文献   

17.
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造成植株矮小,结果枝和结荚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大发年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50%以上,我国主要大豆产区都有分布,而以东北三省、河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在严重发生时,大豆结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一般减产25%以上,受害严重者高达95%,几近绝收。1.发病特点花叶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大豆花叶病的危害症状变异很大,品种、染期病、气候状况、病毒株系对表现症状影响很大。黄斑型的叶片退绿黄化,多沿叶脉发生,呈斑驳  相似文献   

19.
<正>一、红蜘蛛俗称火蜘蛛、火龙。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大豆产区和黄、淮流域,大豆受红蜘蛛危害较重。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红蜘蛛以成虫、幼虫若虫在叶背面吐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白斑,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受害叶片卷缩、枯焦脱落,来重地块如火烧状,叶片脱落至光杆。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少,豆粒变小。在北纬380以南的浙江省、湖北省,一年可发生20代以上,在华北、东北一年发生十几代。在大庆地区以成虫在豆田枯叶下,  相似文献   

20.
1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技术 1.1 症状: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状.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浸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分叉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以菌核在土壤里或混在种子里越冬.阴雨连绵、地势低洼、施氮过多、去年发生过菌核病和重茬地或向日葵地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