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柞蚕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目前,柞蚕主要的常见病害有脓病、软化病、微粒子病和蝇蛆病、线虫病。对这些病害,已经研究和推广了科学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都可以达到90%以上。 1.柞蚕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高增立 《新农业》2014,(12):26-26
<正>辽宁省柞蚕放养主要集中在柞树天然林资源相对丰富的辽东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全省养蚕面积最多时达1000多万亩,成为一项规模化的传统与特色产业。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落后的放养方式得不到有效改善,蚕农盲目追求产量,使柞蚕场不断稀疏、退化、沙化。政府加强对柞蚕产业扶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养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统一关系,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柞蚕起源于我国,属完全变态昆虫,是我国特有的吐丝昆虫。在我国已有悠久的人工驯养、利用的历史。柞茧缫丝色泽淡,解舒好、丝质优。为了增加蚕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且对繁荣农村经济做出贡献。我们提倡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柞蚕生产。  相似文献   

4.
刘洪丽 《新农业》2010,(4):50-50
<正>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和柞蚕细菌病是目前危害较重的病害。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又称脓病,半蜕皮、黄烂病、水眠子、老虎病、里倒山、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东北无霜期较短的高寒山区,人们利用专门建造的具有理想低温条件的保种库或土窖,科学地控制温度和湿度,使种茧(多采用二化性品种的优质种茧)在低温保护下,安全延缓休眠期,适宜时期再出库制种,达到1年羽化1次,放养一季蚕(即  相似文献   

6.
永吉县柞蚕虽然是二化地区,但是由于无霜期短,春、秋两季柞蚕容易遭受晚、早霜的危害而不能结茧,造成一年不能放养二季柞蚕的问题。为充分利用我县的柞林资源,大力发展柞蚕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成功的开发出柞蚕春季室内繁育技术。目前,永吉县正在全面推广,彻底解决了影响永吉县几十年的一年不能放养两季柞蚕的历史,取得了永吉县柞蚕史上重大的突破。同时,也使永吉县成为了全国主要的柞蚕种繁育基地。现将春蚕室内繁育技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7.
柞蚕是一种吐丝昆虫,因喜食柞树叶得名,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柞蚕及其蚕蛹营养丰富,也倍受人们青睐。那么保证养蚕增产,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就要购买优质种子、制好优质种卵和正确暖卵,搞好柞蚕放养中关键的的几项技术处理,才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pNPV),属杆状病毒科包含体杆状病毒亚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是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病原。该成熟病毒包含体的断面分三层结构:最外层是致密层,次外层是多角体蛋白层,内部是病毒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核酸为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stI,HindⅢ,BamH,XhoI,SalI,EcoR I和EcoR I BamH I酶解后,电泳分别形成31,25,6,15,24,5,7条谱带。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通过食下和体壁创伤途径感染柞蚕幼虫,不同病毒株对柞蚕的致病性存在着差异。柞蚕幼虫消化液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溶解、灭活作用;柞蚕幼虫中肠围食膜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灭活作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在自然条件下有自然裂解现象,游离的病毒粒子在自然条件下很快失活。目前已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在分别在体内、体外表达了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09,26(4):116-116
1孵卵 时间与柞叶萌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般春蚕在放养前15d左右,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秋蚕在放养前8~11d进行。孵卵温度,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春蚕(包括一化性品种)适温为20~22℃;秋蚕适温为22—26℃。宽1.8~2.2cm,相对湿度,长3~4cm,春蚕为70%-75%;秋蚕为75%~90%。孵卵前或孵卵中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孵卵后期卵鸣结束第4天,蚁蚕即破壳而出。  相似文献   

10.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是一种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它以蛹滞育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我国柞蚕年产茧量6万t左右,占世界柞蚕产量的90%以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属杆状病毒科A亚组,是柞蚕脓病的病原体,对柞蚕蛹十分敏感。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以柞蚕蛹为宿主昆虫进行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生产,具有成本低、安全、易管理,可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概述作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其中  相似文献   

11.
柞蚕是在野外放养,因受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病害。影响柞蚕幼虫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原虫寄生性病害。在放养期间一旦发生病害,将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可达绝产程度。因此,在放养柞蚕时,要抓好生产中的每个技术环节,尤其是做到彻底消毒,消灭病源,这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先决条件之一。为了养好柞蚕,杜绝或减少幼虫期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柞蚕脓病感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  梅建顺 《新农业》2011,(12):52-52
柞蚕脓病是由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蚕体而引发的剧烈传染病,从蚕到蛹期都可以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0%左右,发病重时可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秋柞蚕放养中,掌握好各时期技术要点,目的是提高秋柞蚕蚕茧产量和质量,使蚕民增产增收,用较少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现在中国的柞蚕产分布于10多个省区,以辽宁、河南、山东等省为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作者为满足群众科学养蚕的需要,保证养蚕增产,提高养蚕经济效益,仅对柞蚕放养方面的有关技术要点,做了详细介绍,供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ApNPV侵染对柞蚕蛹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c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侵染后病毒与宿主间的拮抗关系,测定ApNPV侵染后柞蚕蛹体内SOD、CAT和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pNPV侵染使柞蚕蛹体内SOD活性呈先下降再上升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48h和96h是酶活性变化的两个转折点,48h是酶活性差值低谷,雌、雄平均较对照低622U&#183;mL^-1;96h是酶活性差值高峰.雌、雄平均较对照高850.5U&#183;mL^-1。CAT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48h是酶活性变化的转折点,雌、雄平均较对照高309.5U&#183;mL^-1;72h后酶活性变化趋于平稳。PO活性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48h是酶活性变化转折点,雌、雄平均较对照高2173.5U&#183;mL^-1。雌、雄蛹间酶系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但程度不同,雌蛹酶活性变化幅度大于雄蛹。  相似文献   

17.
一、柞蚕场的管理(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很多地方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1.补植时期通常,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  相似文献   

18.
1.选购良种 选择抗病、茧大、茧白、丝量多的品种。2.蚕宝、蚕具彻底消毒2.1喷雾消毒 用3%甲醛溶液喷雾消毒,喷雾要均匀彻底。  相似文献   

19.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病原、传染途径及发病症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3大病害之一。该病在吉林省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年份由该病造成的减产在20%左右,重的年份减产50%以上。卵面消毒技术在全省推广后,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柞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