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习军 《植物检疫》1994,8(1):51-52
苜蓿黄萎病传播媒介的检疫黄习军(北京动植物检疫局100029)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是苜蓿危险性病害。该病不仅可以通过病株残体、带菌种子传播为害,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  相似文献   

2.
苜蓿黄萎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能够危害多种重要的农艺和园艺作物,是我国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根据V.albo-atrum的ITS基因序列,结合张正光设计的引物Vaa-1和Vaa-2,设计一条TaqMan探针Vaa-probe,研究实时荧光PCR的检测方法,以更加快速、灵敏的检测出V.albo-atrum。利用该方法可检测到含V.albo-atrumDNA浓度0.0005 ng/μL以上的样品,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原真菌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苜蓿、马铃薯、啤酒花、草莓、烟草、葡子、大豆、花生、红豆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和牧草,目前分布在欧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新西兰以及日本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苜蓿黄萎病菌随牧草、饲料等从国外传人我国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主要阐述了苜蓿黄萎病的历史分布和发生流行.综述了苜蓿黄萎病的防治措施,为加强我国苜蓿黄萎病菌检疫政策、防止该病菌的入侵与扩散、保护我国苜蓿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进境美国苜蓿草中苜蓿黄萎病菌的检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分离物M1。该分离物原始菌落为白色,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苜蓿组织块不被菌丝覆盖,菌落生长速度为小于2.5 mm/d;M1在PDA上进行纯培养,前6d内,菌落为白色圆形,容易产生分子孢子轮枝状分生孢子梗,7d后菌落中央表面因产生休眠菌丝开始变成黑褐色至黑色,20d后菌落的表面和背面大部分均变黑色,仍不产生微菌核和厚垣孢子。M1的DNA用V.albo-atrum特异引物Vaa1/Vaa2进行检测,PCR扩增后得到预期330 bp的产物片段,产物序列与V.albo-atrum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该分离物接种苜蓿草根部,15d后引起苜蓿黄萎病的典型症状。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PCR检测结果、PCR产物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进境美国苜蓿草样品中的分离物M1鉴定为苜蓿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5.
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适生性评判指标分析为基础,采用生物学建模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我国677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数据以及全国土壤pH等值线图,对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强,适生范围较广,每年4~9月份,该病菌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适生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鉴于此,我国应加强苜蓿黄萎病菌的植物检疫措施力度,严防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相似文献   

6.
张金兰 《植物检疫》1999,31(6):356-35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外政策的开放,进出境产品的数量增多,有害生物病、虫、杂草传入的危险性也加大。近10多年来,口岸对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的杂草种类繁多,也截获不少危险性有害杂草,现将10来年我国从交往国的进境植物中截获的杂草及来源国情况概述如下,供有关部门参考。1 ...  相似文献   

7.
王凤瑞 《植物检疫》2007,21(4):252-252
2007年1月,廊坊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自西班牙进口一套包装机,包装机由一木箱包装。到货后廊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到达现场实施检疫,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木箱有口PPC热处理标识,拆箱时木撑条上有害虫危害状,检疫人员立即采集有关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检验,得到了3种害虫,鉴定为黑条木小蠹、楔长小蠹,另一种长小蠹待鉴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车轴草种子,本文对引进车轴草种子传入大豆黑痣病菌和苜蓿黄萎病菌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为两种病菌随车轴草种子传入我国的风险较高,传入后将对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9.
黄胜光 《广西植保》2003,16(1):33-34
大豆疫病是大豆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之一 ,自1 948年在美国首次报道该病以来 ,已先后在美洲、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 2 0多个国家发生。目前该病引起的根腐和茎腐病已成为美国大豆较为普遍的病害 ,其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如 1 989~ 1 991年间仅在美国中北部 ,在使用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平均每年造成的损失仍达 93万 t,价值 1 .87亿美元。   2 0 0 2年 3月 ,防城港某公司从美国 RESERVE港进口大豆 5 8443 .2 1 9t,经我局检验检疫人员抽样鉴定出一种我国禁止进境的危险性病菌——大豆疫病菌 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山东口岸在进境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中,狠抓疫情检出率,抓检验检疫技术,抓实验室检验工作,多次截获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和不合格农产品,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传入,较好地发挥了检验检疫把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2-2005年,于不同季节,到云南省灯盏花主要栽培区对灯盏花黄萎病发病情况、病原和发病因子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主要栽培区灯盏花黄萎病的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超过2 0%,该病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所致。灌水不当或阴雨连绵的天气,是引起灯盏花黄萎病大面积发生危害的直接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两种轮枝菌对15种豆科牧草的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人工接种测定了两种轮枝菌3个菌株对15种豆科牧草的致病性,一个菌株是来自加拿大感病苜蓿上的Verticillium albo-atrum(Vaa),两个V.dahliae菌株中,Vd来自加拿大感病的马铃薯,CVd来自中国的沙打旺。两次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对15种豆科牧草表现了不同程度的致病力。沙打旺、鹰嘴黄芪、紫花苜蓿、百脉根、埃及三叶草对3个菌株均感病,每次试验病株率都在50%以上。箭叶三叶草表现中等抗病,而白花草木樨、毛荚野豌豆、长柔毛野豌豆、波斯三叶草、杂三叶草、红三叶草和白三叶草等7种对3个菌株都表现抗病。红豆草对Vaa和CVd两个菌株感病,但抗Vd。山黛豆感染CVd,但抗Vaa和Vd。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及其近似种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和1条Taq Man-MGB探针,建立了黑白轮枝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供试黑白轮枝菌及其近似种实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只有黑白轮枝菌可被检出。通过对反应体系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引物终浓度为1.0μmol/L,探针终浓度为0.7μmol/L。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量为总DNA含量10 pg(20μL反应体系)。此方法快速灵敏,为快速检测黑白轮枝菌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检疫性轮枝菌及其近似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黑白轮枝菌(V. albo-atrum)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种作物的黄萎病,属于我国重要进境植物检疫对象。本研究对采自我国部分地区和CBS保存的多种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包括黑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及其变种大丽轮枝菌长孢变种(V. dahliae var. longisporum)、三体轮枝菌(V. tricorpus)、变黑轮枝菌(V. nigrescens)和云状轮枝菌(V. nubilum),采用生物学特性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轮枝菌在休眠结构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部分菌株不产生任何休眠结构。各供试菌株在15~25℃范围内均可生长,但黑白轮枝菌在30℃下生长受到强烈抑制,而其他菌株受影响较小。对供试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可聚为9个分支,包括三体轮枝菌、变黑轮枝菌、云状轮枝菌、V. theobromae、大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长孢变种和3个不同的黑白轮枝菌分支,黑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及其长孢变种亲缘关系较近。采用生物学性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两种检疫性轮枝菌从其他植物病原性轮枝菌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17年至2019年我国口岸截获的植物检疫性菌物进行统计,重点分析了不同寄主分布、检疫业务类型、来源国及口岸的菌物截获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2018年和2019年进境植物检疫性菌物截获数据呈明显下降趋势;按寄主分布统计,截获检疫性菌物种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粮谷、水果、种苗及原木;按检疫业务类型统计...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统计和汇总的方法,分析2014年长沙空港口岸旅游包机旅客检疫现场携带物的检验检疫情况。结果表明,长沙空港口岸出入境旅游包机旅客携带的禁止进境物有以下特点:旅游包机旅客的截获率高于普通旅客,入境旅游包机旅客的截获率为0.777%,普通旅客的为0.626%,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植物制品截获率高于动物制品,秋冬季节截获率高于春夏季节,此外与普通旅客相比旅游包机旅客的携带物数量更多,品种也更加集中。根据旅游包机旅客的特点提出了完善告知制度和加强重点航班的动植物检疫监管两项有针对性的检验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是进境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植物检疫是防控外来有害生物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不论是国境还是关境,进境动植物检疫所指的口岸都应当是指进入该国家或该地区的第一个领土接触点所在的口岸。不论是动植物检疫的国际准则,还是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以及我国的动植物检疫法,都明确规定了进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应当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这一基本要求。当前我国一些口岸的动植物检疫改革措施突破了这一基本要求,有可能造成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并对动植检工作本身造成不利影响。从动植物检疫的历史起源、科学基础、预防属性以及职能等方面看,在对进境动植物检疫采取改革措施时,都应注意坚持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这一基本要求。为落实好这一基本要求,笔者建议应当增强依法施检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创新观,不断提高口岸检疫把关能力,完善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以及进一步加强检疫及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