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东南地区的石坎梯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晋东南地区石坎梯田面积较广,长治市石坎梯田约占梯田面积的12%,其中土石山区绝大部分梯田都是石坎梯田。作者通过调查,论述了该区梯田石坎的型式、损毁情况及原因、石坎梯田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要点,认为石坎梯田的石坎是加在田面外侧的挡土墙,在设计中石坎与田面应分别计算,并对梯田的设计及干砌石坎的稳定进行了分析、核算。  相似文献   

2.
朝阳市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坎农业水平梯田建设十分必要。通过对朝阳市土坎农业水平梯田设计与施工模式实践成果的分析研究,阐明了在土坎农业水平梯田建设中工程设计应进行详细现场勘查和数据采集,结合项目区各项条件根据规范进行优化设计,选取最优梯田设计断面。分析了在土坎农业水平梯田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朝阳市土坎农业水平梯田建设多年的经验分析了水平梯田机械化施工中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方法及施工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修建隔坡梯田在地广人稀或干旱少雨地区有积极意义,但设计时如何确定隔坡间距却无明确方法。本文根据单元冲淤平衡原则,围绕隔坡间距的确定这一主题,论述了隔坡梯田的设计方法,提出了我国北方干旱区和湿润区隔坡梯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4.
茹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隔坡梯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改梯是茹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丘陵区15°~25°的缓坡上,固原市水务局选择了建设隔坡梯田作为坡改梯的主要形式。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和4a的建设,茹河流域的隔坡梯田建设取得了可观的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介绍了茹河流域隔坡梯田的设计要素,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测地形图进行梯田的优化设计刘世生(甘肃省陇南地区水保局.武都县746000)为了探索梯田优化设计的新方法、新路子,我们于1992年在成县抛沙镇广化村进行了梯田优化设计示范,尝试在实测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础上来完成梯田的优化设计。示范期间,通过外业...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梯田建设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甘肃省进行了梯田建设优化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推广。梯田优化技术包括治理规模化、工程配套化、田块断面设计优化、施工规范化和增产服务全程化。1990~1993年四年间,甘肃省推广优化梯田建设技术涉及50个县,311个乡,共完成优化梯田74833hm2,累计经济效益7979.9万元。  相似文献   

7.
文献[2]提出的面积公式和本文推导的需功量公式是运用矢量法进行二维梯田设计的基本公式。确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是进行设计优化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推广优化梯田建设技术 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优化梯田建设技术 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杨万宏,孙贵,杨国雄,王守俊(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兰州 730030)水平梯由建设优化技术(以下简称优化梯田),是指在总结吸收多年来水平梯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田区规划、田块设计、施工管理、土壤培...  相似文献   

9.
开县在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2013年三峡后续工作水土保持项目、开县水利科技项目建设中探索出薄壁小孔混凝土六角砖坎梯田建造技术,此种梯田比毛条石坎梯田成本低,比土坎梯田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埂坎占地少,与混凝土框格护坡梯田、土坎梯田相比梯坎不生杂草和虫卵。通过近3 a运行,薄壁小孔混凝土六角砖坎梯田保存率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好,值得在改造土层厚、石料稀少的坡耕地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甘肃陇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梯田建设作为发展旱作农业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从依靠人背肩挑到人机结合,再到近几年以机修梯田为主,走出了一条贷款机修、改土改田、治水治贫的新路子。到2004年底,全县梯田面积累计达到5.71万hm^2,其中机修梯田面积1.17万hm^2。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建设高荣乐(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一、梯田建设的发展历程黄河流域坡地修成梯田的历史悠久,有明确记述及可考证的是在明清两代。古代农民在坡地耕作中沿等高线留地界使坡面逐步形成阶梯状,这是黄河流域梯田最早形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坡改梯对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梯田断面设计是保证梯田功能实现和运行的关键,梯田断面稳定性与土壤的抗剪强度有关,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类型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豫西南坡改梯的重大需求,选取豫西南坡耕地分布区5种主要土壤类型并进行基本的物理性试验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得到了5种土壤类型日常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暴雨工况下不同土壤的抗剪强度指标,分别设计4种梯田田坎高度和田坎坡度样式,利用理正软件进行土坎梯田田坎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立黄土梯田在设定的4种田坎高度和边坡样式条件下,都满足稳定性要求,黄刚土在田坎高度为2.5m时,梯田最大边坡不宜超过60°时,当边坡超过60°时,土坎梯田稳定性不满足安全要求。棕壤、褐土和黄棕土壤土土坎梯田设计高度不宜超过2m,边坡不宜超过65°。这说明在相条件下,立黄土土坎梯田边坡稳定性最好,其次是黄刚土,棕壤、褐土和黄棕土壤土坎梯田稳定性相对较差,研究结果可为豫西南土坎水平梯田多样化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基本侵蚀原理导出的梯田设计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底地埂和陡埂坡梯田的设计规范由基本侵蚀原理导出.为了估算梯田宽度,假定了受限的剥离或搬运能力,在均匀坡度的模型上模拟了10年24小时暴雨.为了估算梯田渠道中的淤积,模拟试验了梯田渠道中的侵蚀与剥离.为了确定伊拉克北部干旱地区的梯田设计标准采用了一项技术.该地区是低降雨强度的代表区域,故将10年最大降雨强度来代替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作为梯田设计的基础.为了估算梯田渠道内的淤积,选择了一项简单的稳定状态的侵蚀/剥离量模型试验.渠道淤积成果表明,10cm的超高足以满足缓坡梯田和水平梯田假定的20年寿命的要求.对于伊拉克北部的条件,就梯田宽度计算技术,选用了通用土壤流失公式来验证这种新方法.在缓坡地上,这两种方法得出相似的成果.对于陡坡地而言,由于通用土壤流失公式中坡度影响的指数特性,往往会导致梯田宽度估计不足.这种新方法为那些因资金和时间受限而不能直接进行野外测量的地区选择梯田宽度提供了一种选择方案.然而,该方法的精度取决于标准侵蚀和淤积模型所需当地资料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石坎梯田断面要素和工程量的分析,以田坎高度和田坎侧坡坡率作为设计变量,以每公顷梯田的造价为目标函数,提出了石坎梯田的通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际优化计算。优化设计结果和常用的石坎梯田规格相比,优化设计的石坎梯田要比常用规格安全经济得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运设施建设正在高峰期,管道不可避免地通过大量的梯田或坡耕地地区,造成管道沿线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针对输油气管道敷设与梯田的关系,探讨了输油气管道对梯田的破坏特征及力学机理,提出了管道开挖前诹一定厚度的表层土,并回填为梯田最上层的回填方案,确保梯田土壤肥力,并根据影响梯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综合加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河曲县2021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情况,从工程总体布置及设计原则、设计依据、设计方案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在开展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进行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地和生产道路,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梯田土壤水肥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刘和斌,年永录(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兰州730070)修建梯田是坡地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改造低产田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自1986年以来,甘肃省定西县高泉村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每年新修梯田27hm2左右,到199...  相似文献   

18.
新修梯田培肥增产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梯田由于熟土被压,生土裸露,土层紧实,肥力极低,致使其产量降低戒增产不明显,难以发挥梯田应有的作用。新修梯田快速培肥和新修新修梯田丰产栽培技术是多年来群众行之有效的能使新修梯田当年增产,综合丰产的一些方法。新修梯田增产丰产要以快速培训肥为基础,快速培肥又要以重施肥料为基础,同时也要十分注重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彭阳县自建县以来狠抓机修梯田建设,截至2008年底机修梯田面积已达到4.4万hm2,人均新增机修梯田面积0.174 hm2。机修梯田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地蓄集了降雨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介绍了机修梯田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管理经验,并提出了机修梯田建设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20.
宁夏半干旱地区梯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平梯田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实现旱作区农业高产与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我国梯田建设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彭阳县水平梯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定点观测,分析,阐述梯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4个时期和垂直变化的3个层次变化规律。提出了不同时期梯田的水分情况为作物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