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优化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鉴定,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以白屈菜红碱包合率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包合过程中包合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3个因素,确定最佳包合条件;对β-环糊精甲醇溶液、白屈菜红碱甲醇溶液、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甲醇溶液及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混合物甲醇溶液进行紫外扫描,鉴定。结果表明: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包合比6∶1,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30 min;经该工艺制备的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不同于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及其混合物。说明可用该工艺制备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犬的腹泻是动物医院临床病例中发病率最高的常见病,虽然目前治疗犬腹泻的药物很多,但大都采用抗生素类。抗生素长期使用会造成体内的残留及产生耐药性问题,不仅对犬的机体造成损害,同时也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应用延边大学农学院药理教研室研制的纯中药制剂肠宁对犬各种腹泻进行了试验性治疗,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药物及用法中药肠宁由黄连、黄柏、苦参、陈皮、苍术等多种中药材组成,经研末、煎制而成。大犬、中犬为0.50g/次,小犬为0.20~0.25g/次,每日1剂。舌部涂或灌服。1.2病例选择选择延边地区的几个养犬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难溶性兽药芬苯达唑(fenbendazole, FBZ)的水溶性和溶出度,提高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恒温磁力搅拌法,配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芬苯达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FBZ-Me-β-CD)。通过设计单因素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产率为指标,研究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相溶解度试验,根据5种不同环糊精对药物的增溶效果,确定最佳包合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包合物的溶解度、包合率及体外溶出度进行检测;最后,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搅拌时间3 h、转速600 r/min、主客摩尔比1∶3,温度50℃,最佳包合材料为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02 mg/mL,是芬苯达唑原药(0.3μg/mL)的4万倍。包合物的体外溶出度是芬苯达唑原药的7倍。包合物的平均产率、包合率分别为89.50%和29.20%,经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鉴定,芬苯达唑和环糊精处于非晶体结构的包合状态。【结论】本研究通过制备芬苯达唑环糊精包合物,提高了难溶性药物芬...  相似文献   

4.
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一般毒性,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定小白鼠肌肉注射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LD50。以剂量递增染毒法测定小白鼠蓄积毒性和耐受性,按股四头肌法进行局部刺激试验。结果证明小白鼠肌注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含物的LD50为242.49mg/kg,本药对小白鼠无明显蓄积毒性、耐受性和局部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为方便莪术油在兽医临床上的使用,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包合工艺,研制出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包合物进行了稳定性研究.莪术油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75℃、搅拌1h,莪术油:β-环糊精为1∶8;包合物中吉马酮的含量为2.18±0.11%.高温、高湿可轻微影响包合物的稳定性,强光对包合物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室温储存6个月,包合物性状和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建议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应在室温、干燥、避光的密闭容器中储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恩诺沙星水溶性,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恩诺沙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利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优处方为恩诺沙星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2,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3h,溶解度增大了165倍。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羟丙基-β-环糊精可提高恩诺沙星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以维生素D2-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结率为指标,采用固液混合法制备维生素D2-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稳定性和水溶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维生素D2与β-环糊精投料比是1:15(重量比),搅拌时间是1.5h,搅拌温度是25℃。维生素D2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加入β-环糊精研磨,研磨时间为1.5h。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维生素D2-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维生素D2-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维生素D2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宽青蒿素在动物中的应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临床兽医实验室制备了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技术对该包合物的表征进行了鉴定。XRD谱图中包合物特征峰的变化和^1 HNMR中包合物的青蒿素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向高场,确认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应用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预防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青蒿素抗球虫指数均低于160,说明其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氟苯尼考在水中的溶解度,探讨氟苯尼考包合物批量生产工艺,采用胶体磨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以包合率和得率为判断指标,得到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摩尔投料比是1∶1,包合时间为1h,氟苯尼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的药物浓度为6mg/mL。所得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进行分析鉴定,表明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其包合率可达到83.74%,得率达98.48%,氟苯尼考溶解度由原来的1.25 mg/mL提高到了40.76mg/mL。表明该工艺能够用于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批量制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氟苯尼考在水中的溶解度,探讨氟苯尼考包合物批量生产工艺,采用胶体磨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以包合率和得率为判断指标,得到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摩尔投料比是1∶1,包合时间为1 h,氟苯尼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的药物浓度为6 mg/mL。所得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进行分析鉴定,表明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其包合率可达到83.74%,得率达98.48%,氟苯尼考溶解度由原来的1.25 mg/mL提高到了40.76 mg/mL。表明该工艺能够用于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批量制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阿苯达唑-β-环糊精包合物,用正交设计法筛选最佳工艺,经相溶解度图研究、熔点测定、紫外光谱分析及溶解度测定等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检验。包合反应最佳条件为:阿苯达唑与β-环糊精(β-CD)与比率为1∶2,超声时间40 min,β-CD水溶液浓度8%,此工艺条件下包合物性质稳定,重现性好。结果证明,采用超声波法可制备阿苯达唑-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简便,工艺稳定,并可明显改善阿苯达唑水溶性。  相似文献   

12.
池永哲(1973-),吉林延边人,1997年毕业于吉林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1998年~2002年在韩国江原大学畜牧兽医大学学习,并先后获得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科研上主要从事猪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理学研究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青蒿素是我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于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含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物,其分子式为C15H22O5。国内外大量理化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不仅是抗疟有效成分,而且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有诱人的前景,但其水溶性差,几乎不溶于水,且在光、氧的作用下易氧化、变质,影响了青蒿素在临床上的使用。环糊精是由6~12个葡萄糖基构成的环状化合物,具有亲水的外围和疏水的内腔,可与多种物质形成包合物而改变物质的理化性质,现将青蒿素制成β-环糊精(β-CD)包合物,以期提高其水溶性,从而改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烯丙孕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烯丙孕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β-环糊精以及羟丙基-β-环糊精对烯丙孕素的包合工艺。选用圆二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以包合物中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包合条件为烯丙孕素与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3,65℃加热搅拌3 h;烯丙孕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6,55℃加热搅拌4 h。经圆二色谱法鉴定,已经形成包合物,并且具有一定稳定性。试验得出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得到制备β-环糊精与维生素E包合物最高效的方法,试验采用微波法、溶液法、超声法三种包合方法在不同包合条件下制备β-环糊精与维生素E的包合物。结果表明:溶液法为最佳方法,在包合比例1∶3、包合时间3 h、包合温度70℃时制备效果最佳,包合率为72.4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莫能菌素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莫能菌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以包合率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IR结果表明,药物与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当投料比为3∶1,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1.5h时,该制备工艺最佳,包合率为57.54%。该制备工艺可行,扩大了莫能菌素的应用,为莫能菌素的剂型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丝桃苷是一种水溶性低的黄酮类物质,为了提高其水溶性、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本文选择3种适宜的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β-环糊精和甲基-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试验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薄层色谱、热重分析及溶解性试验等方法,对超声波法制备金丝桃苷的3种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以及溶解度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抗氧化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比较了包合前后的金丝桃苷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丝桃苷与3种环糊精的包合比均为摩尔比1∶1。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薄层色谱等表征均显示金丝桃苷和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其中,金丝桃苷-羟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提高了8.2倍,具有最高的的溶解度。体外抗氧化和细胞氧化应激试验结果显示,金丝桃苷对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和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136和8.251μg/mL,而金丝桃苷-羟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IC50分别为6.500和6.362μg/mL。另外,与金丝桃苷组相比,中浓度(100μg/mL)金丝桃苷-羟乙基-β-环糊精包...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莫能菌素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莫能菌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以包合率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IR结果表明,药物与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当投料比为3:1,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1.5 h时,该制备工艺最佳,包合率为57.54%。该制备工艺可行,扩大了莫能菌素的应用,为莫能菌素的剂型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对包合条件进行筛选,优选出的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5 h、搅拌速度300 r/min;并以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验证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通过溶出速率法测定,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比氟苯尼考对照品的水溶性提高了6.67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厚朴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β-环糊精与厚朴酚的比例、研磨时间、研磨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条件,模拟得到厚朴酚-β-环糊精包合物中厚朴酚含量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最优包合条件:β-环糊精与厚朴酚的比例为4.9∶1、研磨时间31 min、研磨温度61℃,厚朴酚含量的实测结果(20.27%)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20.59%)符合良好。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厚朴酚包合物制备工艺得到的厚朴酚含量高,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