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仙茅中仙茅苷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仙茅的提取工艺,选用U*10(108)进行均匀设计试验,以仙茅苷提取率为指标,考察粒度、乙醇浓度、固液比、浸泡时间及回流时间对仙茅苷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粒度10~20目,乙醇浓度为0%,液固比13倍,浸泡时间0h,回流时间1h.表明试验结果可为仙茅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中药萹蓄中主要药用成分杨梅苷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萹蓄杨梅苷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筛选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35倍量70%乙醇,70℃下回流提取2.5 h,提取1次。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与预测值相比误差小。  相似文献   

3.
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加醇量为考察因素,以大黄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决明子加6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乙醇提取2h,第二次加7倍量乙醇提取1.5h,大黄酚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柑橘渣中柚皮苷的提取纯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19,(14):24-31
研究柑橘渣中柚皮苷的提取纯化工艺,为增加柚皮苷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期大量应用于饲料生产中。采用乙醇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柑橘渣中的柚皮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两种方法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吸附试验,获取最适宜纯化柚皮苷的大孔树脂及最优工艺参数。乙醇提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3.5 h、料液比145 g/ml、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柚皮苷提取率为15.09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60 g/ml、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80℃、超声波频率500 W,在此条件下,柚皮苷提取率为24.15 mg/g。HPD600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HPD600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吸附时间4.0 h、样品pH值4、上样流速2 BV/h、洗脱液浓度0.05 mol/l、解吸流速2 BV/h。乙醇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成本低,无毒害,易操作,适用于工业生产。HPD600是最适合用于柚皮苷分离纯化的大孔树脂。乙醇或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可以提高柑橘渣中柚皮苷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和水为提取溶剂,选择根黄分散片提取物最佳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40%、50%、60%、70%、80%、90%和100%)的乙醇和煎煮法分别提取,以黄芩苷得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根黄分散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渗漉提取,药渣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时间分别为2、1 h。先用70%乙醇进行渗漉提取,再水煎提取,此工艺简便可行,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探索鬼针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溶剂用量为参数,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鬼针草的水提和醇提试验,并以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水提法最佳工艺参数为:10倍量水、60℃提取3次、每次0.5 h;醇提法最佳工艺参数为:10倍量乙醇、90℃提取3次、每次1.0 h。醇提法的提取率优于水提法,但综合考虑设备成本等因素,水提法更适合工业提取。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产速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提取时间,水提取工艺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乙醇沉淀中的乙醇用量进行了筛选.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提取时间6 h;水提工艺每次加水12倍量、浸泡1 h、煎煮0.5 h、煎3次,2倍量乙醇除杂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板芪口服液的制备工艺,通过L9(3~4)正交实验表设计试验,以黄芩苷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优化板芪口服液的提取与醇沉等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采用10倍量水浸泡药材1.5 h后煎煮2次,每次1.5 h,药液浓缩至1.5 g/mL,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0%,4℃静置12 h过滤,回收乙醇,加水至生药浓度为1 g/mL,4℃静置48 h,过滤,加入3‰苯甲酸钠。结论:依照最佳工艺制备得到的板芪口服液黄芩苷含量相对较高,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板芪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射干苷最佳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川射干活性成分射干苷进行方法学考察;以射干苷得率为研究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川射干中射干苷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射干苷与其他杂质峰能够达到基线分离,在5.05~80.8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射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以8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8,先后提取2次,每次时间都为2 h,射干苷得率为3.61%。说明本研究优化得到的射干苷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川射干中射干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健胃平口服液中槟榔和山楂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提取次数及回流时间作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有机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以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是80%乙醇、5倍药材量的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表明采用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七味养心健脾胶囊中薄荷、肉桂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以吸水率、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等为考察指标,分别比较薄荷、肉桂挥发油提取条件,选择优化条件;以β-环糊精-油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结果:薄荷、肉桂浸泡4 h,加水10倍,提取3 h,挥发油含量较高;最佳包合条件为:β-环糊精-油比例为5∶1,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2 h。用薄层鉴别和紫外鉴别,包合前后挥发油质量不变。结论:薄荷、肉桂包合工艺可改善挥发油挥发性,提高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牦牛血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选取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氯仿、酸性丙酮添加量分别为血液体积的1倍、4倍和4倍时效果较好,牦牛血红素纯度达到99.42%,收率为8.18g/L(按血细胞计)。  相似文献   

13.
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条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回流提取法,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按4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筛选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分析极差R值表明,乙醇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固液比对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乙醇浓度>萃取温度>固液比>萃取时间。最终确定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55%,萃取温度为95℃,萃取时间为2h,固液比为1:8时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固物收率和有效成分小檗碱含量作为考察指标,探讨双黄败毒颗粒提取工艺中的几个影响因素。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表明,提取次数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加水量,而提取时间影响不大。选用提取3次、加水10倍量、每次提取1.5h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施伟梅  吴龙火  杨翔  杨莎 《草业科学》2016,33(3):519-526
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紫花苜蓿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考察了液料比、加酶量、酶解时间、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及pH 6个因素对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该提取工艺。同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紫花苜蓿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量4.9%、超声时间74 min、超声温度49℃,多酚提取量可达3.642mg·g~(-1)。此外,紫花苜蓿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和·O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8和19.28μg·mL~(-1)。  相似文献   

16.
白三叶叶蛋白提取及纯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材料探讨了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和纯化方法。对白三叶叶蛋白提取中加热时间、温度、pH值、料液比、酸的种类等单因素以及纯化试剂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参数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90 ℃,pH值 4.0,料液比1∶2,沉淀的酸为硝酸。对加热时间、加热温度、pH值和料液比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因素为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80 ℃,pH值4.0,料液比1∶2。对叶蛋白纯化结果表明,纯化剂对叶蛋白纯度的影响依次为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但各种纯化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新银合欢中单宁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中单宁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选择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液料比40∶1、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60 min、丙酮体积分数50%的条件下,单宁提取效果最佳,测得新银合欢单宁平均含量为2.54%。  相似文献   

18.
从珠芽蓼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A1对马铃薯坏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对ZA1分泌物抑制马铃薯坏疽病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ZA1抑菌粗提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为B培养液,最佳发酵温度为17.8℃,培养基的最佳pH是6.9,150 mL三角瓶的最佳装液量为20 mL,最佳培养方式为暗处理振动培养96 h,经对ZA1进行优化培养,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EC50=0.1228 μL/mL,是优化前EC50=4.5888 μL/mL的37倍。ZA1的抑菌粗提物90℃下处理2 h,其相对活性达到76.62%,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对紫外线照射30 min后相对活性差异不明显; pH为3和11时,其相对活性分别为92.87%和85.11%;对蛋白酶和Ag+、Cu2+、Zn2+和Fe3+等金属离子不敏感,经Ag+处理后的相对活性可达到86.93%。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聚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蕾期新鲜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采用温度、pH值单因素处理及温度、加热时间、pH值和NaCl质量分数多因素处理,探讨不同方法对苜蓿叶蛋白凝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条件下,温度以75℃为宜,pH值4.0对苜蓿叶蛋白产量、叶蛋白纯度和粗蛋白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在多因素条件下,叶蛋白的最适凝聚组合条件为温度85℃,时间2min,pH值4.0,以及NaCl质量分数0.4%。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结合碘液染色法、滤纸分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得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DL。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aenibacillus cookii LZ033,它是一种产芽孢且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为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选取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装液量4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5 r/min、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以滤纸酶活力表示)为102.3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