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表明:移民措施有效地遏制草地生态退化的趋势,促进了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草原牧民享受社会福利的机会,同时其也存在生态补偿机制不尽合理、移民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建议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当地人民直接受益的产业、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加强禁牧草地监管等几个方面,对移民政策进行完善,确保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效益的现状,研究了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效益的对策,即建全社会保障机制,增加财政支持,推广生态管护员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建国以来我国实施的一项最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切实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使生态移民能够“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关系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三江源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已实施的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特点及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移民已成为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移民返牧现象。生态移民中的返牧现象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口迁移现象,是移民工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难题。以三江源区作为典型区域,分析十年来生态移民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生态移民搬迁前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家庭等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对生态移民返牧的特征与风险进行思考,为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作为对象,结合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的特点,针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生态移民补偿标准的不同方案,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牲畜机会成本法、草场机会成本法、以果洛新村和河源新村两个移民新村为例的地区发展差异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所确定的平均生态补偿标准也稍有不同,分别为1.39万元·户-1·a-1;1.03万元·户-1·a-1;1.1万元·户-1·a-1.研究为确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梁倩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73-75
为拯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缓解生态和生存的矛盾,三江源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通过生态移民,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人民生活,但由于缺乏后续产业的支撑,移民的生计和发展问题难以解决,移民回流问题凸显,如何发展后续产业,帮助移民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让生态民吃上"生态饭",进而实现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对三江源移民区后续产业的调研,结合移民区农牧民的生活现状及后续产业发展的趋势,探讨了移民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建立三江源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利益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维利"、"维稳"的视角,指出建立三江源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的利益监督机制既是三江源生态移民追求物质利益、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需要,又是确保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机制良性运行的需要,同时也是化解三江源生态移民原生性、介入性贫困达到"维稳"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维稳"、"维利"的视角,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利益监督机制的建构思路:需要探索移民后续发展渠道、加强移民知识文化教育,以建构其培育机制;需要建立移民"事前表达"与"事后表达"相结合的监督渠道,以建构其程序监督机制;需要创新移民的制度化利益监督渠道,探索移民以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非制度化利益监督渠道,以建构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从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现状,保护面临的困惑以及人类活动在该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把伦理道德的范围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论述了在青海省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紧迫性,现状、措施和方法。从生态伦理教育的角度强调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持续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析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行为特点、规律与行为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行为特点,分析了其采用新技术的行为规律,并提出了促进农民行为改变、接受新技术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三江源区独特的生物区系,成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是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使三江源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江河湖泊水量减少萎缩甚至消失等严重现象。生态系统出于恶性循环,生态危机非常严重。本文通过对三江源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与见解。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质量理论要求在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追求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状况的改善,更要关注社会体系的运行状况,关注社会体系运行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发展的协调性。通过这一理论的核心指标分析,以三江源生态移民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现实与困境为对象,研究了其社会福利机制构建的思路,从社会质量的角度实现了生态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的主体。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TYD+CA果品贮藏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户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认知即农户的接受行为,存在四个阶段:认知阶段、考察阶段、实施阶段和确认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农户的心理、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是"驱动力"与"阻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正确运用这四个过程,能增加农户的对该技术的认知程度和信任感,可提高技术推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牧民对环境保护的响应是生态保护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主体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保护项目实施的成效和可持续性,是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约283户藏族牧民通过翻译进行结构式访谈,采用Logistic模型从主体角度探讨了牧户愿意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域约87%的牧户认为生态保护对牧户有好处,但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只有近70%的牧户是在政府主导下基于有限理性而被动的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2)三江源牧户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的意愿主要受当地政府的保护力度及牧户对生态保护外部性的认知水平、生计水平、外界接触程度、工作机会的正影响,并受牧户的年龄、离中心城镇的距离和区域气候恶劣情况等因素的负影响,系数依次为:2.22、3.98、1.93、2.26、1.48、-1.63、-2.43、-0.92。(3)牧户的生计水平、退化感知和外部性认知是影响三江源牧户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的关键因素,牧户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的概率不仅仅是牧户出于自身利益和未知风险考虑下被动的响应,更是当地政府的环境知识宣传和保护投入影响下个体的抉择结果。(4)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解决牧户的单一化生计问题,构建完善地生态补偿机制让牧户分享生态保护的外部性效益,并激励牧户主动参与生态保护行为响应,才能最终实现区域生态保护、牧户幸福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和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中出现的问题,构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方法】在实地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活习俗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三江源庭院生态经济模式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以太阳能辅助沼气系统为主的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并对其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三江源区庭院生态经济模式有效地将三江源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农户联系起来,庭院生态经济系统总体成本为7~8万元,核定使用寿命为20年,年收入为8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根据估算,20m3的沼气池每年可以产生1 000m3的清洁的生物燃气,太阳能加热装置每年可以转化35 000~45 000 MJ的太阳能,每年产生40t左右的沼肥,完全处理掉人粪尿、畜禽粪便;减少CO2排放5 000kg,SO2排放30kg;设施化养殖每户每年可有效保护草地面积20hm2,生态效益明显;在社会效益方面,改变传统的游牧生活为定居后,不仅有利于居民点的统一规划和建设,而且还有利于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教育条件和医疗条件。【结论】构建的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在三江源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很适合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解决移民搬迁点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