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桑黄古称桑臣、桑耳、胡孙眼和桑黄菇,其子实体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免疫调节、控制血糖等作用。该试验对引进的1株桑黄菌株进行代料栽培试验,为明确桑黄6号在高原地区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情况,找出在拉萨地区适合人工栽培桑黄菌丝和子实体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研究表明:桑黄6号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86 d,其中菌丝生长阶段59 d,出菇阶段27 d;菌丝生长阶段及后熟转色温度为28℃左右,湿度50%~60%,后熟转色期每天用散射光照射菌袋转色;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28℃左右,湿度在85%~95%之间;桑黄平均产量干质量为40.28 g/袋,拉萨地区工厂化可出2茬,但第2茬产量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桑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培养条件试验表明,葡萄糖为桑黄菌丝平板培养时的最适碳源;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菌丝对有机氮源的吸收比无机氮源好;桑黄菌菌丝在27℃~30℃下生长较好,为最适温度范围;菌丝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5.5~6.5,最适pH为6.0。  相似文献   

3.
温度: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 湿度: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相对湿度要求90%-95%,生长阶段要求85%-90%。  相似文献   

4.
为了完善“金福菇泰山-3”新品种的栽培技术措施,我们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和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金福菇泰山-3菌丝生长,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6-7;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蔗糖 2.5%、酵母膏 0.2%、KH2PO4 0.3%、MgSO4 0.15%,琼脂2%。  相似文献   

5.
一株野生桑黄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野生桑黄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丝体种。对该菌种菌丝体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是葡萄糖,菌丝最适生长袋料培养基是桑树木屑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和平板培养法对花脸香蘑菌丝体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是花脸香蘑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浓度在3%时菌丝长势好,长速可达9.2 mm/d;蛋白胨和酵母膏氮源是最佳氮源,适宜浓度为0.3%,长速可达8.2~8.4 mm/d;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  相似文献   

7.
在前期筛选出适宜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发酵条件的筛选优化桑黄发酵工艺。结果最适桑黄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7℃,装液量30 mL/50 mL,种龄5 d,接种量10%,培养时间7 d。在最适条件下,桑黄菌丝体的产量高达26.52 g.L-1。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并探讨其培养特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桑黄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野生桑黄菌株(编号SA-1)进行鉴定;基于ITS1-5.8S-ITS2序列,对菌株SA-1和桑黄孔菌属的桑树桑黄、高山桑黄、锦带花桑黄、杨树桑黄、环区桑黄、小孔忍冬桑黄、暴马桑黄共8个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分析;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开展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培养因子对桑黄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运用L_9(3~4)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野生菌株SA-1鉴定为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e sanghuang),但其与桑黄孔菌属中其他6个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桑树桑黄和菌株SA-1聚为一类(bootstrap=100%),其他6个菌株聚为另一类。单因素试验确定SA-1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7.5℃,最适pH为7.0,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KH_2PO_4;经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 g/L,蛋白胨4 g/L,KH_2PO_4 1 g/L,培养温度30℃。【结论】确定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为桑树桑黄(S.sanghuang),并初步筛选出了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
香菇又叫冬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2℃,而最适温度范围为23℃~2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25℃,以12℃~18℃最适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0号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5~40℃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8;12 h/d光照+12 h/d黑暗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与木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病菌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最适碳源为果糖和乳糖、木糖。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适宜pH为6~8;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半光半暗、全黑暗分别有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为55℃和57℃,10 min。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栽培季节选择长江流域茶树菇袋料栽培可在春、秋季进行。茶树菇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温度23~28℃;出菇温度16~32℃,最适温度20~25℃。春季袋料栽培的茶树菇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接种,4月中下旬至5月开始出菇;秋季袋料栽培的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开始出菇。二、培养料配方及调配1.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12.
在7种温度、6种pH值、6种基质含水量条件下,分别培养两个长根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dicata (Relhan.:Fr.)Sing.)菌株,分别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从而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基质含水量对长根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5-3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在35℃时不生长。以20-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5.0-5.8mm/d)。酸碱度在pH3.0-8.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且生长势较好,以pH6.0-7.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5.3-5.6mm/d)。基质含水量在50%-6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0%时,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2.8mm/d)。  相似文献   

13.
针对皖西大别山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合作社种植的桑黄菌开展研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18S rDNA 基因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分析,依据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菌种鉴定为瓦宁木层孔菌(Sanghuangporus vaninii);对JS-1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测定了JS-1菌株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温度在5~35 ℃区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pH在4~1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菌丝生长情况为指标筛选碳源和氮源,碳源为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浓密,认为葡萄糖为其生长最适碳源;以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培养基虽然生长速度略慢于蛋白胨和玉米粉,但菌落长势最为茂盛,且最早出现黄褐色软木状环纹,认为马铃薯浸汁为其生长最适氮源;在以葡萄糖为碳源,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JS-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马铃薯100 g·L-1,pH为8,培养温度30 ℃;测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5 ℃。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酸碱度和培养温度对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蔗糖是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蛋白胨是最佳氮源,菌丝在5~30℃温度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值为6.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桑黄真菌类群中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5种原种培养基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的对比试验表明,玉米粒培养基最适合用来制作桑黄菌原种,4种木屑原种培养基中柞木屑培养基最佳,其配方为柞木屑77%、麦麸10%、玉米面10%、葡萄糖2%、石膏1%。在5种栽培种培养基质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对比试验中,结果表明棉子壳木屑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柞木屑50%,棉子壳39%,麦麸10%,石膏1%。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iferri菌丝在大麦、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在PH值3-12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8.0时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最适ph值为5.0-6.0。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分生孢子在PH值为3.0-9.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0-5.0。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45℃处理5min,分生孢子便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对稻曲病菌生长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SA适合病菌生长.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5 -30℃,最适温度均为28℃;pH 4-11适合其生长和萌发,最适pH均为6.病菌在PSB培养液中培养13 d的菌丝干重最大(16.48 mg·mL-1),培养9d的分生孢子数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桑黄真菌类群中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 5种原种培养基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的对比试验表明,玉米粒培养基最适合用来制作桑黄菌原种,4种木屑原种培养基中柞木屑培养基最佳,其配方为柞木屑77%、麦麸10%、玉米面10%、葡萄糖2%、石膏1%。在5种栽培种培养基质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对比试验中,结果表明棉子壳木屑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柞木屑50%,棉子壳39%,麦麸10%,石膏1%。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孢分离技术,经驯化筛选获得一个适应松杉木屑栽培的猴头菌新菌株宁猴6号,比较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含水量和pH条件下菌丝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宁猴6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淀粉,平均菌丝生长速度3.7mm·d-1,最佳氮源为麦麸,平均菌丝生长速度3.6mm·d-1,最佳碳氮比是301;宁猴6号接种于培养基4中,置于10℃、15℃、20℃、25℃、30℃和35℃的恒温箱中,观察菌丝生长,结果表明,25℃最适宜,平均菌丝生长速度0.6cm·d-1;宁猴6号在培养基5中,含水量调节至500g·kg-1、550g ·kg-1、600g·kg-1、650kg·kg-1、700g·kg-1、750g·kg-1、800g·kg-1和850g·kg-1,其结果表明,最适含水量为650g·kg-1,平均菌丝生长速度为0.6cm·d;最适pH值为5,平均菌丝生长速度为0.5cm·d-1.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金福菇泰山-3新品种的栽培技术措施,采用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和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金福菇泰山-3菌丝生长,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6~7;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蔗糖2.5%、酵母膏0.2%、KH2PO40.3%、MgSO40.15%、琼脂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