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可利用食物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心区和缓冲区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区域内3个时期的TM、ETM数据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及统计方法分析了区域内10种地类面积数量变化状况,发现区域内互花米草滩和建成区增长最快,近15年分别增长了16.8倍和1.7倍,禾草滩、芦苇滩、盐地碱蓬滩3种丹顶鹤主要原生生境面积分别减少了67.30%、13.08%、56.27%;此外,以2004―2005年越冬丹顶鹤对其中9种活动生境的选择程度为权重,将各生境可利用食物量分量求和,估算3个不同时期研究区域丹顶鹤可利用食物总量及变化量。结果发现,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丹顶鹤可利用食物量呈下降趋势,从1992年1132.054×104kg下降至2006年的845.385×104kg,下降了25.32%。  相似文献   

2.
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5年3—5月份,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散养与野生丹顶鹤觅食生境类型一致,均选择芦苇沼泽;因子分析表明:觅食微生境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均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影响散养丹顶鹤取食的前3个因子分别是食物因子、警戒因子和食物保障因子为主,而野生丹顶鹤的前3个因子分别是食物因子、食物保障因子和警戒因子为主。得出结论:孵化期,在扎龙保护区繁殖的散养丹顶鹤繁殖对的觅食生境选择策略与野生丹顶鹤繁殖对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研究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秋季迁徙季节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野生丹顶鹤在此期间,觅食行为时间分配显著高于散养丹顶鹤,差异均达极显著;散养丹顶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驱赶、鸣叫)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成年个体两性间行为时间分配也有一定差异。观察发现,野生丹顶鹤大量觅食,是为长途迁徙储备能量;散养丹顶鹤作为不迁徙种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分配表现出对保护区环境的适应性。野生和散养丹顶鹤家庭组中个体间行为差异体现丹顶鹤个体在家庭组中地位和职责有所不同。从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在秋季迁徙季节中行为节律观察,建立行为谱,可了解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行为差异,改进人工饲养技术,改善丹顶鹤生存环境,也为完善丹顶鹤行为生态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隐蔽物、水源、人为干扰等多个影响因素确定了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适宜生境,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顶鹤适宜生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不断萎缩,破碎化现象严重,对于丹顶鹤的生存极为不利.适宜生境退化是由于天然降水的波动,但最主要还是人为活动干扰所致.虽然保护区内适宜生境呈现明显的退化,调查表明丹顶鹤的数量却逐年增加,一方面是丹顶鹤的数量还远远未达到保护区湿地的承载量,另一方面可能是丹顶鹤对于退化的生境具有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2006-2009年对扎龙湿地内的游禽类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将结果与1983年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调查共记录到游禽鸟类3目3科24种,夏季游禽类繁殖鸟种类少、繁殖种群数量低,春秋季节迁徙鸟类种类多、数量高.在调查期间内游禽鸟类年际间的数量变动略呈下降趋势.1983年记录的37种游禽中有13种在本调查中未见.本研究6-...  相似文献   

6.
对2000~2013年南京市食物生产用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从社会经济和政策制度角度探索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南京市食物生产用地总量及各类食物生产用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流失面积约占2013年末总量的25%,且变化的时空差异显著,果园和茶园总量平稳上升而养殖水域面积略有下降;(2)各类食物生产用地的增减对相应的食物生产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2000~2013年耕地面积的缩减造成2013年粮食减产约637.92×103t,果园、茶园及养殖水域总量的增减分别导致水果、茶叶增产及水产品减产;(3)因子分析表明社会经济驱动力可归结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扎龙湿地恢复初期丹顶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2—2005年3—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积累濒危鸟类繁殖生态学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丹顶鹤对觅食生境的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警戒因子、食物保障因子和生境类型是其觅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瓜再植病害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种植年限分别为13、、5、7和8年的日光温室,采集0~20 cm根区耕层土壤,测定微生物类群和数量。[结果]连续种植5年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达2.2×108cfu/g(干土);8年的最少,为2.7×107cfu/g(干土)。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97%以上。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5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7×108和1.92×106cfu/g(干土);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连作5、3和3年达到最大值,而硝化细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急剧下降。[结论]黄瓜连作显著地改变了根际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9.
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实验法,设计调查问卷;选用Stata软件对调查样本进行条件Logit模型参数估计,分析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结果表明:当前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游憩价值约为7 136万元/a,如各项状态属性均达到最佳状态,约为9 674万元/a。游客对当前各项状态属性的满意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丹顶鹤展示方式、丹顶鹤数量、游客游览方式、丹顶鹤年龄结构。游客对丹顶鹤数量属性的提高愿望最强烈,愿为其提高至最佳状态额外支付40.1%。选择实验法,在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评价中有良好的适用性,评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于2008年春季,用Peterson采泥器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7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利用指示生物结合生物学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64种,隶属于3门6纲。昆虫纲和腹足纲为绝对优势类群,分别为37种和16种;寡毛纲5种,甲壳纲动物3种,蛭纲2种,瓣鳃纲只1种。物种分析得到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cahayensis)和细长摇蚊(Chironomus attenuatus)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各样点呈现一定差异,D6#最大,为1 120个/m2,而D7#最小,为241个/m2。扎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B)为12.40 g/m2,变化范围为1.76~25.30 g/m2,平均生物量(B)为12.40 g/m2,变化范围为1.76(B4#)~25.30 g/m2(B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3.40为2.76,采用生物学污染指数(IBP)与Chandler生物指数(ICB)对扎龙湿地的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5月,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性与营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物组成包括9科27种植物,禾本科、莎草科、黑三棱科、蓼科和眼子菜科占取食的主要部分,其中玉米(Zea may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黑三棱(Sparganium stenophyllum)、糙叶苔草(Carex tristachya)、碱蓬(Suaeda glauc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是主要食物(占取食植物的88.24%);不同植物的不同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获取率也显著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的营养成分是影响该时期取食的关键因素之一,丹顶鹤偏好取食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废弃生物质的定义、分类及资源量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准确评估中国废弃生物质资源量,梳理2008—2018年已发表文献中的废弃生物质分类、相关术语及其定义、资源量评估方法和结果。将用于生物质原料废弃物的术语统称为"废弃生物质",首次确定其定义。根据来源行业不同,将所有废弃生物质划分为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食用菌菌渣、畜禽和水产废弃物、工业有机废物及生活垃圾等一级分类,并分别确定二级和三级分类。结合已有对资源量的评估结果,总结2015年中国废弃生物质资源总量,其中固体类风干重为16.91亿t,包括作物秸秆9.12亿t、畜禽粪便4.17亿t、林业剩余物2.51亿t、食用菌菌渣0.87亿t、餐饮垃圾0.13亿t和污水污泥0.11亿t,液体废弃生物质即工业有机废水为199.50亿t。  相似文献   

13.
Sex determining gene primers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were used to amplify sex-linked gene of the Red-crowned Crane‘s W chromosome-specific by PCR for sex identification. The sexes of 7 couples of grown Red-crowned Cranes and 15 young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identity is 94.7-% between Red-crowned Crane and Oriental White Stork.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 is practicable for determining sex in the Red-crowned Crane.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巢湖2018年水质与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对水质状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优势种类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巢湖2018年夏季浮游植物为118种(含变种),隶属5门26科60属,细胞丰度与生物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1×107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5.7 mg/L;浮游动物140种(含属),其中枝角类、桡足类各9种,轮虫24种,纤毛虫98种(含属),平均丰度1898.9 ind./L,生物量为4.4mg/L;底栖动物为16种(含属),平均密度为495.5 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04 g/m2;鱼类47种,隶属于8目15科,优势鱼类为刀鲚Coilia ectenes、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太湖新银鱼 Neosalanx taihuensis等,各样点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有明显差异。在巢湖流域未来管理中,综合运用食物链调控技术、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等生态修复工程,以提升巢湖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08和BS-209在番茄叶面和土壤中的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BS-208菌株的定殖菌量分别为11×108~5 6×108cfu/g鲜叶和15×108~0 02×108cfu/g鲜叶,BS-209菌株的定殖菌量分别为222×106~55×106cfu/g鲜叶和205×106~0 48×106cfu/g鲜叶;扫描电镜观察表明,BS-208菌株在番茄叶面分布不均匀,大多定殖于伤口周围、叶面的凹陷处和绒毛的根部;并且都能够在自然土和灭菌土中定殖,自然土中的菌量低于在灭菌土中的菌量。  相似文献   

16.
把鹤类及其生境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评估鹤对生境的选择性,利用Neu方法通过可获得性系数与可利用性系数比较评估鹤对生境类型的偏好,研究了2001—2006年黄河三角洲鹤类与生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芦苇沼泽是鹤类偏好性选择的生境,为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优先选择的生境。潮间带是鹤类回避性选择生境,为白鹤和丹顶鹤优先选择的生境。河道、养殖池、农田和草地4类生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重,鹤类利用较低,年度间利用情况变化大。当生境类型发生改变时,鹤类会自主选择更为适宜的生境并导致对其它生境的选择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小浮萍Lemna minor、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摄食与生长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投放克氏原螯虾20尾;另外,在稻田的环沟内对不同投饲模式(分别投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颗粒饲料及水草和小杂鱼)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幼虾肠道内的食物组成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成虾对食物的选择性降低,水域中所能得到的水生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均可成为其维持生存的食物,而分布广、生物量大且最易摄取的水草是其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8:00—10:00和19:00—22:00分别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摄食时段,其它时段摄食强度较弱;投喂伊乐藻、小浮萍和苦草饲养克氏原螯虾的效果优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小浮萍的饲养效果略好于伊乐藻和苦草,但3种水草间的饲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规格的虾苗投喂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和水葫芦的平均日增重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稻田环沟内不同投饲模式下,投喂小杂鱼的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优于投喂颗粒饲料组和颗粒饲料+水草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益经济评价初探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北京市建成区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益量化数据为基础,笔者采用生态效益经济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对园林绿地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价。经初步估算,北京市建成区城市园林绿地一年创造的生态价值达34 902亿元,其中固碳释氧的价值为26 21亿元,净化空气价值7 209亿元,蒸腾吸热的价值1 169亿元,涵养水源价值0 314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