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用菌补充营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过科学合理地补充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可有效提高食用菌产量和品质。但在补充营养的过程中,方法不当也会适得其反。笔者将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慎重选择补液方法给食用菌补充营养的方法大致有喷洒、灌注和浸泡三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俗称山珍、蘑菇,是一类可以食用的高等真菌。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医疗作用,因而受到各国营养美食与医疗保健界专家的极大关注。联合国营养研究中心提出,人类最完善的膳食结构是“荤菜菌菜一一素菜”的科学平衡搭配,首次将食用菌列人人类三大鼎立食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食用菌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的最新研究成果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药用价值涉及提高免疫、抗癌、抗菌、抗病毒、保护心血管、健胃、助消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1.选择科学补施方法。食用菌补施营养的方法有喷洒、灌注和浸泡等。最常用的方法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结合喷水往菌床、菌筒或菌块上喷洒。幼蕾期喷洒时,注意将营养液喷在无菇蕾区域或小菇蕾周围,然后用清水淋洗子实体。喷洒营养液最好在菌株落潮时进行。对菌块、菌柱和段木还可采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的营养评价,实际是对食用菌蛋白质营养的评价。蛋白质营养评价分生物学评价和非生物学评价两种方法。生物学评价方法需要进行动物实验,步骤繁琐,时间长;非生物学评价方法,先检测氨基酸含量,再利用数学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潘继兰 《食用菌》2005,27(6):53-53
1补养方法 给食用菌补充营养的方法有喷洒、灌注和浸泡。最常用的方法为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结合补充水分在菌床、菌块上喷洒。在幼蕾期喷洒时,要注意将营养液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喷后用清水淋洗子实体。喷洒营养液最好在落潮时进行。对菌块和椴木还可采用浸泡法补充,即让其在配制好的营养液中吸足后取出,一般在每潮菇采收结束后进行。在菌床上也可采用灌注法补充,即将菌床面覆土扒开,把漏斗插入培养料内,灌入营养液后再覆盖。一般灌液穴的距离以10cm左右为宜,每穴灌液约5mL。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多数系腐生性真菌,通过自身分泌各种酶,将有机物中高分子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水解为可溶性的低分子单糖,加以吸收利用,供给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因此,纤维素和木质素这类有机物被认为是食用菌营养代谢的主要碳源。但据报道,在食用菌生长的不同阶段对这类物质的利用是不一样的。为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特性,我们对7种食用菌菌丝生长期的营养代谢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营养剂的配制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祥法 《食用菌》2003,25(6):22-22
在食用菌生产中,人工合成栽培料的营养成分不能均衡满足整个生长过程中的养分供应,导致产量不高,品质欠佳。为了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在培养料中添加某些营养成份,可提高菌丝的生理活性,促进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明显的效果。食用菌的营养成份资源丰富,如葡萄糠、单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有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这首先表现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尽管目前的测定结果还不完全一致,但就人们常见的香菇、口蘑、草菇、平菇等品种来看,其蛋白质的含量也高于蔬菜,有的甚至超过肉类和乳制品的含量。如双孢蘑菇,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是猪肉含量的2~3倍,且氨基酸的组成也较全面。所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是低脂及高蛋白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人体实验均广泛证实食用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人体健康的好帮手。本文综述食用菌的营养组成,及其于降血糖、降血压、降胆固醇、保肝、提升免疫、改善便秘及对抗老年痴呆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及其在食用菌营养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本文阐述了食用菌蛋白质营养评价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学评价法中主要介绍了真消化值、蛋白质功效比、净蛋白比、净蛋白利用率及生物价;在非生物学评价法中主要介绍了化学分、氨基酸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文中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井探讨了菌类蛋白质营养评价的应用价值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棉籽壳栽培食用菌是我国食用菌栽培业的一大成就,但不少人觉得棉花生产中使用农药较多,且棉花植株各部分含有毒的棉酚,利用棉籽壳栽培出来的食用菌,其子实体内农药残留怎样?有没有毒?这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83~1985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试验测定。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栽培的营养条件与环境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用菌》2012,(2):56-56
《食用菌营养与烹饪》由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与中国食用菌协会、昆明食用菌协会合作主编,内容主要包括有毒菌类的识别方法、食用菌的选购与贮藏、食用菌的营养与保健作用等一些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39种常见食用菌141个菜品的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浙江食用菌》2008,(5):10-10
北京食用菌协会秘书长刘宇表示,中国已知的食用菌共350多种,人工栽培的有30多种,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等。据统计,平菇、香菇、金针菇等是我国菌类中销量最大的几类。这几类菇有什么不同的营养保健功能?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平菇抗癌。其含有抗肿瘤细胞的多糖体,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平菇还能治疗植物神经紊乱,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辅助治疗效果。注意:平菇要选干燥的。香菇美容养颜。其含有丰富的钾、钙等,还含有核糖类物质。可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增加,促进血液循环,有降血压、滋养皮肤等作用。注意:发好的香菇要放在冰箱里冷藏才不会损失营养。金针菇有益智力。在日本,人们称它为“增智菇”或“聪明菇”。金针菇中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健脑的作用,被誉为“益智菇”。注意:金针菇宜熟食,不宜生吃。脾胃虚寒者金针菇不宜吃太多。草菇解毒。在所有菇类中,草菇维生素C含量最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它具有解毒作用,如铅、砷、苯进入人体时,可与其结合,随小便排出;还能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上选食品。口蘑助发育。口蘑含锌量比香菇高,是非常好的补锌食品。锌是人体...  相似文献   

16.
岳肖倩 《中国食用菌》2020,(10):217-219+223
研究食用菌营养饮食干预对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影响。以40名青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试验,服用以口蘑、平菇、木耳、杏鲍菇干品自制的食用菌营养餐,比较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血尿素氮等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H、CK、AST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1),BUN水平基本不变;试验组MDA水平在显著下降(P <0.01),SOD水平显著上升(P <0.01)。食用菌是优质高蛋白和氨基酸且低脂肪营养食物,食用菌营养饮食在改善青少年运动性疲劳、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Alb. et Schw. : Fr. )Sacc.又名黄环菌.在青海俗称黄蘑菇.该菌在青海的环海四州及玉树、果洛的部分草原上均有分布.本调查区主要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草原,东经100°34′~100°28′,北纬34°45′~35°32′之间.海拔3500~4400m,此菌我国除分布于青海外,也见于西藏的亚东地区.黄绿蜜环菌,营养丰富,肉肥厚脆嫩,味鲜可口,是当地享有盛名的传统食用菇.干样品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利用葛根渣栽培的平菇和香菇的营养价值和重金属含量做出评价,采用国家检测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葛根渣栽培的、市售的平菇和香菇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铅、砷、汞、镉的含量。结果显示利用葛根渣栽培的平菇、香菇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与市售的同种菌含量相近,但部分重金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限量。说明利用葛根渣栽培的平菇、香菇与市售的同种菌相比,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但受到了部分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其他生物一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除了受内因(遗传因素)的控制外,还受各种营养物质和外界条件(如温度、光线、pH 值等)的影响和制约。在整个生理过程中,营养生理生化的研究尤为重要,它不仅是食用菌生理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有关生理实验的内容较丰富,方法多种多样,本讲以碳、氮营养状态为例,介绍有关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用菌营养成分研究和报告,始见于1909年。在晚清食用菌文献中,严保诚撰写的"蕈"篇,首次提及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未注明出处,可能是引自国外。民国时期研究和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耳、竹荪、香杏口蘑和茯苓等7种,其中银耳、木耳、金耳、竹荪和香杏口蘑等5种的数据是国人自己研究分析所得。最早报告蘑菇营养成分的是胡竟良1922年撰写的《蕈之栽培》篇,银耳营养成分首见于1932年胡泽撰写的《四川银耳之研究》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