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茉莉酸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茉莉酸-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作为免疫原,获得了兔抗茉莉酸甲酯抗血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茉莉酸固相抗原型ELISA。此外,利用茉莉酸甲酯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茉莉酸对鼠抗茉莉酸甲酯单克隆抗体的竞争结合,建立了茉莉酸固相抗体型ELISA。上述两种ELISA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42pmol和0.20pmol,检测范围分别为0.98~1000pmol和0.63~20pmol,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3.44%和1.62%,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47%和2.06%。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3.3%和76.9%。  相似文献   

2.
台湾种茉莉的种性与繁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4年在福州金山对面临绝种的台湾种茉莉(单瓣)和目前广为栽培的广东种茉莉(双瓣)的种性和繁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台湾种与广东种的种性有显著差异.台湾种茉莉插枝直接定植繁殖系数大.成苗率高,嫁接繁殖成活率低,但成活的植株长势旺盛,产花量高.人工授粉能结实.成熟的果实为紫黑色扁球形浆果状核果.进而提出保存、利用台湾种茉莉这一种质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用茉莉酸不同处理方式对林木诱导抗虫性的影响,以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1.00、0.10、0.01 mmol · L-1的茉莉酸进行全株或局部喷施诱导,分析不同处理对其针叶内SOD、PPO、PAL、CI、TI 5种防御蛋白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外源茉莉酸局部喷施长白落叶松,可以系统诱导增强其防御蛋白的活性,且诱导效果与全株喷施处理的诱导效果相近。0.10、1.00 mmol· L-1的茉莉酸在1~10 d内即可诱导产生较强的诱导抗性,而在15~25 d时其诱导的抗性强度显著低于0.01 mmol· L-1浓度的诱导效果。说明高浓度茉莉酸能快速诱导长白落叶松产生较强的化学防御能力,低浓度茉莉酸诱导长白落叶松化学防御的速度相对迟缓,但其持效时间长于高浓度茉莉酸诱导效果。在害虫控制实践中,可根据害虫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浓度的茉莉酸,采用局部喷施方式施用,将更为经济和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试管快繁技术,对广西横县“中华茉莉园”9个茉莉品系及11个茉莉家族成员品系进行了快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品系在非试管快繁苗床生根率达到75%以上,17个品系移栽成活率超过90%,仅越南茉莉一个品系移栽成活率仅为74.6%。从整个试验结果来看,非试管快繁技术能有效繁育各种茉莉及其家族成员品系,这将为“中华茉莉园”茉莉品系保护和广西横县茉莉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对组培“Mona”百合鳞茎及鳞片叶生长的影响,以解决亚洲系统百合在试管鳞茎培养过程中鳞片生长过旺的问题。[方法]以亚洲型“Mona”百合试管鳞茎、鳞片的切片为外植体,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鳞片叶及鳞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茉莉酸甲酯对“Mona”试管百合鳞片叶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其效果越明显;当茉莉酸甲酯浓度为1.0μmol/L时,鳞片叶发生率(87.9%)明显低于对照(100.0%)。但鳞茎分化和生长也显著好于对照;但茉莉酸甲酯浓度超过3.0μmol/L时,不仅对鳞片叶而且对鳞茎生长也有抑制效果。[结论]在“Mona”百合试管鳞茎培养的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时即可抑制鳞片叶生长也可促进鳞茎膨大生长。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PMP是ABC转运蛋白ABCD亚家族蛋白之一.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膜上。研究表明.拟南芥中的ABCD亚家族ABC转运蛋白AtABCD1主要通过参与部分物质运输进入过氧化物酶体.其中包括茉莉酸合成的前体OPDA。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一个ABCD亚家族ABC转运蛋白基因HbPMP1.并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HbPMP1全长4011bp.编码1337个氨基酸残基,其表达产物与拟南芥AtABCDl有较高的相似性(氨基酸一致性为78%):该基因在伤害及外源茉莉酸诱导下呈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内源茉莉酸合成相关物质时的运输.  相似文献   

7.
茉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不同6-BA和IBA配比对茉莉茎段芽诱导的影响,及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6-BA和IBA配比对茉莉芽增殖的影响;并以1/2WPM为培养基,比较了不同NAA浓度处理及不同生根方法对离体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6-BA 2.0mg/L+IBA 0.1 mg/L处理诱导率最高,达96.75%,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35℃下6-BA1.0mg/L+IBAO.2mg/L组合对试管苗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为5.31;最佳生根培养方式为1/2WPM+NAA 1.0 mg/L处理7 d后转入空白培养基,进行两步法生根,生根率为98.41%。从而初步建立了茉莉的离体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8.
影响茉莉花化控增花效果若干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茉莉花栽培中出现的营养生长过旺,而原有的化控制节剂-多效唑增花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田间及盆栽培验表明,调节剂种类及栽培条件能显著影响茉莉花化控增花效果。在田间试验中应用茉莉王具有良好的生物化控效应,年花产量5877.0kg/hm^2,分别仳对照和多效唑处理增产58.3%和28.6%。但当伏花孕育阶段供肥不足时,茉莉王经正常供肥相同处理的下降28.02%。在盆栽试验中,遮荫或对茉莉施加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9.
茉莉花的栽培品种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茉莉花的主栽品种——单瓣茉莉和双瓣茉莉的栽培历史,比较了单瓣茉莉与双瓣茉莉在形态特征、经济性状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主要区别,并提出了不同栽培条件下品种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茉莉酸及其衍生物茉莉酸甲酯等衍生物统称为茉莉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一类认识时间较短的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述了茉莉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及生物合成过程,并介绍了茉莉素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原牡丹不同品种花期与其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汇集和研究牡丹种质资源,研究牡丹花期与其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较法分析收集到的牡丹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采用数量分类法进行品种分类。[结果]从种质资源圃的818个牡丹品种中鉴定出576个,其中早花品种58个,中花品种400个,晚花品种118个。早、中、晚品种的花色均以红色系、紫红色系为主。早花品种的花型以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居多,株型以半开张型为主,叶型分布较均匀,多数生长势较强;中花品种的花型以皇冠型、绣球型居多,株型以半开张、直立型为主,叶型以中形长、圆叶型为主,生长势以中等为主;晚花品种的花型以皇冠型、绣球型为主,株型以半开张型为主,叶型以中形长叶型较多,生长势有弱化的趋势。[结论]解决了"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明确了牡丹不同品种花期与花色、花型、花态、株型、叶型、生长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花王、太阳、十八号、洛阳红、珊瑚台、粉中冠、葛巾紫、冠世墨玉和雪塔9个不同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对容器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冠世墨玉、太阳、粉中冠和葛巾紫在试验中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且初花期较早,能满足容器栽培牡丹赏花的需求;雪塔和珊瑚台表现一般,虽然雪塔成花率较高,但其花朵直径和花型并未...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干燥花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海南岛野生草本干燥花的资源现况的初步调查,筛选出66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干燥花植物,并对其使用器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薇萍  杨从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18-2320
论述了现代花艺的特点、表现,和东西方现代花艺的发展。结合创作实践论述了现代花艺造型创新设计应重点突出的要素、手法,创新理念培养应关注的方面及其对现代花艺设计的具体影响;提出了目前国内现代花艺发展中应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野生兰花开花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对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蕙兰(Cymbidium faberi)的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20℃条件下,2种野生兰花随温度的升高花芽(花葶、花苞)的生长相应地加快,且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温度对花期的影响明显,随温度的升高,花期缩短,20℃时最为明显。光照对2种野生兰花花葶的生长影响较大,开花前春兰花葶的生长量自然光处理明显大于遮光处理,而开花后反之;与春兰不同的是蕙兰在较高温度下花葶的生长才有此特性。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区引种宿根花卉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引种的7种宿根花卉的抗旱性。[方法]以唐山地区引种的7种宿根花卉为材料,干旱胁迫0、3、6、9、12、15d,观察植株的形态变化,测定电导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在干旱胁迫下,7种宿根花卉发生萎蔫的时间不同,萎蔫情况也不同。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7种宿根花卉的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不同。在干旱胁迫下,7种植物体内的S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干旱胁迫初期上升,后期下降。[结论]费菜、‘红花’景天、常夏石竹、‘金娃娃’萱草的抗旱能力强,‘罗米莱紫’穗花婆婆纳、‘柯罗粉’美国薄荷的抗旱能力中等,‘革质’亮金光菊的抗旱能力弱。  相似文献   

17.
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生理生化遗传机理,本文研究了色素万寿菊W217不育株、可育株在不同花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色素万寿菊W217POD活性在从叶片到成花的过程中呈明显降低趋势,不育株在花蕾到花过程中POD活性高于可育株POD活性;SOD活性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变化趋势均为低-高-低,且不育株明显高于可育株;MDA含量在可育株中变化由高到低,而在不育株中呈低-高-低变化,在花蕾时期不育株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可育株中MDA含量;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由叶到花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均呈减少趋势,在叶片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游离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别,不育株花蕾到成花时期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可育株;可溶性糖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含量由叶到花时期均呈增高趋势,且可育株增高幅度大于不育株。  相似文献   

18.
杂交鹅掌楸花芽发育的形态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鹅掌楸属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和传粉适应性特征。[方法]从生长发育良好的成年植株上取材,通过解剖观察研究了从花芽到成熟花的发育过程杂交鹅掌楸花芽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3月初花芽开始明显萌动,中旬外层鳞片开始脱落,下旬最内层鳞片包裹的幼花显露。4月上旬幼花逐渐开展,中旬到下旬进入盛花期。5月上旬花期结束。花芽及叶芽具有多层帽盔状芽鳞,花芽常6层。花芽为混合芽,由顶端幼花和幼花下枝段组成。花芽最内层幼叶的叶柄与其帽盔状托叶合生,叶片完全退化。花芽及叶芽的幼叶柄与其芽鳞近等长。不同芽内的幼叶片一致随机地偏向左侧和右侧,花被片上的有色斑纹由内部含有色体的组织形成,分泌结构类似气孔器。[结论]鹅掌楸花被片上的分泌结构是特化的气孔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绿色办公及家具环境的追求,花卉租摆行业迅速发展。以固定办公场所2年间的花卉租摆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初步探索在花卉租摆中对植物种类和功能的选择条件,并对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不同的寄主植物饲养西花蓟马来测定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有明显的影响,寄主的不同部位、颜色均可影响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对卵期与2龄若虫期的影响最大。在所有供试寄主中,西花蓟马在黄瓜上的发育历期最短,黄瓜为其最嗜好的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