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虫是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春小麦最重要的一种害虫。由于地力、作物密度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粘虫幼虫的发生密度差异很大。我们1991年调查,小麦田幼虫最少每平方米为9头,最多为85头;1992年最少2头,最多17头。都有部分地块需要药剂防治。只有掌握每块地的幼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才能确定是否用药和用药日期。所以在粘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2.
涂锐  葛发勇 《植物医生》2003,16(5):38-41
钟山区地处贵州高原西部乌蒙山麓 ,地理位置为东经 10 4°11′4 4″~ 10 4°5 5′2 2″ ,北纬 2 6°31′4 0″~ 2 639′4 0″,东西长 5 2km ,南北宽 4 6km。海拔高度 15 0 0~ 2 90 0m。全区四季不分明 ,年平均气温 12 .3~15 .1℃ ,年平均日照 15 6 0h ,属温凉气候带 ,是 2代粘虫常发生区。辖区内以玉米种植为主 ,常年播种面积约为 4 133hm2 ,占总播面的 4 7% ,以粘虫为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根据植保站 1989年至 2 0 0 2年的统计 ,累计粘虫为害玉米面积达 1.17万hm2 次 ,损失粮食 2 4 6万kg ,平均每年有 2 0 %的玉米面积受害。因此 ,进…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位于北纬24°53′45″—25°9′30″.东经115°5′24″—111°7′5″.地处我区东北部,与湖南省江永县接壤,年平均温度为18—19℃,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无霜期320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耕作制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朝阳市,位于北纬40°20′—42°20′,东经118°50′—121°20′,为古长城外高寒棉区。棉花上棉铃虫年年发生,1992年发生特别严重,全市54万亩棉田全部发生。百株棉花有棉铃虫幼虫200头以上,蕾铃受害严重,虽经大力防治尚损失30—40%,其它作物如高粱、玉米、谷子、芝麻、花生、向日葵、番茄、菜豆、茄子等也严重受害。从近些年本市棉铃虫的发生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调查瓢虫的过程中,发现麦后大量七星瓢虫去向不明。给测报和利用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摸清其去向,我们于1978—1979年对七星瓢虫在泰山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如下。两年来,在泰山区域共调查了不同高度的山头28个、山洞45个、杂草2772平米、各种树木395株、农作物41块。6—9月份,泰山上蚜虫少,开花杂草多。麦后部分七星瓢虫逐渐向泰山上转移。1979年7月4日在杂草上调查,在海拔300米以下,平均每平方米有七星瓢虫0.5头;300—600米平均0.7头;600—1500米平均3头。7—8月七星瓢虫在海拔300米以上的杂草及柞树叶背面越夏。1978年7月底8月初在杂草上调查,海拔300米以下为零,300以上平均每平方米0.6—4.6头。蚜虫较多的中天门一般每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80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在全县9个公社15个大队(海拔700—2000公尺)的稻草堆、麦田、蚕豆田、田边地埂等场所进行了粘虫越冬调查,拾得幼虫1,172头,蛹2头。经室内饲养,最后得蛾  相似文献   

7.
花生田大黑鳃金龟成虫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县常年种植花生25万亩,集中在东部丘陵砂土区,花生受大黑鳃金龟为害较重。近几年我们进行了该虫的测报和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成虫发生量调查大黑鳃金龟两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或成虫交替越冬,少量混合越冬。以成虫越冬的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产卵于花生田,6—8月份大量取食,严重危害花生荚果,称之“大年”,以幼虫越冬的来年春季越冬幼虫上升危害,但取食量少,危害轻,因而称之“小年”。几年的定点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8.
小猿叶虫(Phaedon brassicae Baly)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之一,本市春秋二季发生猖獗。据文献记载,小猿叶虫以成虫越冬。我们经近4年调查观察,发现在本市(北纬29.8度,东经121.5度)幼虫也能越冬,继而化蛹并羽化;且大多幼虫在越冬期晴好天气仍能活动取食。现把调查概况报道如下。1987年12月1日起,在本市西郊乡选择小猿叶虫为害较重的一块大白菜(面积0.2亩),进行系统越冬虫态调查(5天一次,每次查100株菜),先后查到幼虫12头,其中  相似文献   

9.
芦苞螟Chilo luteellus(Motschulsky)1年发生1代,以二—三龄幼虫在芦苇茎、根茎内或土层内越冬。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为害盛期为7月上、中旬。单雌产卵量为119—147粒。幼虫5龄,室温下历期351天。防治适期在孵化盛期。喷施甲基1605乳油1000倍;甲基1605粉剂或粘虫散,每亩2.5公斤,幼虫死亡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雷邦海 《植物保护》1988,14(5):47-48
<正> 我们于1984年5月—1986年5月对岑巩县住宅鼠类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优势种做了生态观察。 岑巩县地处贵州省东部,位于东经108°20′—109°02′,北纬27°9′—27°31′之间。为武陵山和苗岭山脉的黔东低山丘陵地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广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900多方亩,产量达15多亿公斤,仅次于水稻而居第二位。在北纬20°54′—26°20′,东经104°29′—112°04′的地域均有种植,不少县还可以一年种植两糙。虽然玉米属C4植物,生长快,一般不易造成草荒,但由于广西地处南亚热带,热量、雨量充沛,杂草竞相繁衍孳生,在一些耕作水平较低或人少地多的  相似文献   

12.
我县位于皖西大别山北坡,东经115°20′——116°10′;北纬31°06′——31°28′。年平均温度14.6℃;年雨量1331毫米。 全县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水田30万亩,为单季稻栽培区,其中麦茬稻8万亩。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和稻瘟病。次要病虫有稻蓟马、负泥虫和纹枯病等。对水稻危害严重的病虫是:二化螟一代,于6月上、中旬为害早栽中稻,造成枯心率或枯鞘;三化螟三代,于8月中、下旬,为害迟中稻  相似文献   

13.
甲磺隆和乙草胺混配防除麦田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匀市地处贵州省南部偏东 ,东经107°07′19″~107°46′26″ ,北纬25°51′26″~25°25′39″,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市常年种植小麦0.4万hm2~0.54万hm2,70%为稻茬麦田。当地麦田主要杂草有早熟禾、棒头草、野燕麦、繁缕、猪殃殃、大巢菜、杨子毛莨等。由于当前应用的乙草胺、甲磺隆等除草剂单独施用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单一 ,不能全面防除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杂草 ,为此 ,1999至2000年 ,在该市平浪镇进行了甲磺隆、乙草胺混配处理的除草试验 ,取得了很好的除草及…  相似文献   

14.
刘永生  丁强 《植物检疫》2001,15(2):85-87
观察实验表明,在湖北柳蝙蛾1-2年完成1代,以卵或幼虫8月中旬、9月中旬越冬,越冬卵4月下旬至5月中旬孵化,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蛀干危害期。柳蝙蛾的防治,主要采取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清除园内杂草和园周杂灌,树干涂白;园内、园周用白僵菌防治在地表取食腐殖质的低龄幼虫;铁丝掏孔,塞入磷化铝熏蒸蛀干幼虫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容宇 《植物保护》1979,5(5):17-20
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是我国东北地区蛴螬优势种。以往对其测报与防治工作多局限于幼虫、局限于耕地、局限于地下。为了探索新的防治途径,1973年开始,在十年幼虫测报与防治的基础上,开展了成虫的测报与防治研究。 一、成虫的预测预报与雌雄鉴别 1、成虫的预测预报办法 我们试用越冬调查、田间观测和灯光诱集三种办法开展成虫测报。 (1) 越冬调查 采用地下害虫常规调查方法,每年于10月上中旬分别在耕地与非耕地取样,并于4月中旬对重点非耕地开展春季复查。耕地以花生地,大豆地和玉米地为重点,非耕地以毗  相似文献   

16.
防治粘虫要抓住低龄阶段,即大部分卵巳孵化,幼虫尚处于二、三龄时期。粘虫幼虫发育很快,从卵孵化后,约7—10天就可变为四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要在这样短促时期内迅速消灭为害,使用飞机施药防治是比较理想的。1960年笔者等有机会参与了山东省博兴县飞机施药防治粘虫工作,茲将这次防治的效果调查方法整理如下: 飞机施药前,在桓城及唐山两公社发生粘虫的谷子及甘薯田间取样调查,其时90.8—92.9%的幼虫已处于六龄老熟阶段,有的已进入化蛹期,化蛹率为46.2—67.2%。 8月21—24日进行飞机施药防治,喷撒药剂为  相似文献   

17.
1990年6月底至7月初在北京郊区顺义县和延庆县调查发现,当小麦黄熟及收割后,麦田中的粘虫幼虫(当地的第一代)大量转移至玉米田。此时正值夏玉米喇叭口期,喇叭口中有粘虫幼虫1~4头不等,有虫株占32~40%。为此,9月5日在生防所试验小区内。做了在玉米喇叭口中释放中华卵索线虫感染期幼虫防治粘虫(幼)的探索性试验。9月5日下午,在玉米的小区内,选择株高45厘米左右的玉米15株,在每株喇叭口中各投入粘虫3龄幼虫(实验  相似文献   

18.
小云斑鳃金龟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云斑鳃金龟广布于甘肃中部海拔1700—2300米高寒阴湿地区农田,平均虫口密度2·8头/米2。经分罐单头饲养2880头并结合田间定点系统观察,初步明确1个世代历期1369—1547天,平均1461·5天。成虫不取食,以一龄幼虫和第一年的三龄幼虫对作物为害最重。第二年老熟三龄幼虫基本不取食。以各龄幼虫在土内越冬,1年中幼虫在土内的升降活动曲线呈单峰型,5—9月份均为害。不下潜越夏,它反映了西北高原地区蛴螬的升降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翟永鍵 《植物保护》1965,3(5):164-164
五河县沿淮稻区常年因稻苞虫为害,稻谷减产2—3成,严重的可达5成以上。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该虫在当地一年发生4—5代,第一代为害杂草;第二、三代多为害水稻,一般年份以第三代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重;以第四、第五代幼虫转入杂草越冬(越冬虫态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据1962—1963年两年的研究,桃小食心虫在乐陵棗区一年发生1—2代。第二代发生数量多少与当年整个发生期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結“越冬茧”在土內越冬,其垂直分布深度限于离土表4寸范围內,平面分布愈近树干密度愈大。越冬幼虫自6月中旬开始出土,一直延續到8月上、中旬結束,盛期在7月中旬左右。越冬幼虫出土与降雨有密切关系。在室內越冬幼虫出土及第一代老熟幼虫脫果后至成虫羽化历期,分别平均为10.4天及10.8天。成虫白天不活动,夜間11—1时之間交尾。产卵前期平均为2.5—2.7天,产卵期間平均为1.3—2.1天。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7.9粒(越冬代)和40.5粒(第一代),最多可产154粒。在田間,卵绝大多数产在叶片背面基部(72.6%),产在果实梗洼(27.4%)和胴部较少,其它部位尚未发现。田間卵自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至8月下旬或9月初結束。第一、二代卵期分別平均为6.8和8.4天,孵化率分別为92.3%和89.5%。幼虫扎果从7月末 (或8月初) 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前后达50天左右。幼虫脫果从8月中旬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后尚未結束。果內幼虫期最短9天,最长28天,平均16.8天左右。地面药剂处理应該在6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出土前,这是第一个防治关鍵时期;在第一、二代卵盛期(7月下旬及8月中旬左右),噴药两次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第二个关鍵时期。地面药剂处理,3%666粉剂与3%666颗粒剂效果差不多。树上喷药可用25%DDT乳剂250倍液加用0.01%“拉开粉”或0.1%水胶,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