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洱茶作为一种具有品饮和历史文化双重价值的特殊茶类,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普洱茶发展遇到的良好机遇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做大做强普洱市普洱茶产业,促进普洱茶产业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云南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位居云南之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定为普洱市五大支柱"茶、林、电、矿、文化旅游养生"产业之一,积极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城市品牌,打响"茶林里长出的城市——普洱"这一国际名片,使茶产业真正成为兴边富民的优势特色产业,为构建"生态普洱、绿色普洱、和谐普洱"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茶产业和中药材产业是普洱市的两大特色产业,本文从地理环境、茶产业、生物药业、民族医药文化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普洱市开发茶与中药材的结合体——保健茶的优势条件,并提出了发展普洱特色保健茶产业的建议,以期为普洱市的绿色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5月23日,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幕。在开幕式上,云南省副省长张祖林对加快云南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七彩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是普洱茶的故乡,希望普洱市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建成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锋和面向东南亚的绿色经济交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2016年云南省普洱市政协"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做强我市茶产业"专题协商会精神,为了加快推进宁洱县茶产业发展,进一步调动茶农和茶叶企业生产积极性,实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实现茶产业产值20亿元目标,结合宁洱县实际,现就2016~2020年做强做大、加快宁洱县茶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全县茶产业基本情况宁洱自然条件优越,是驰誉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古普洱府所在地,普洱茶都,茶马古道的源头。宋朝时期,宁洱就是著名的"茶马市场"。  相似文献   

6.
<正>我曾去过云南普洱茶产地调研茶产业,喝过不少普洱茶,耳闻目睹后,对于普洱茶的喜忧情况更是常怀于心。我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在全民阅读月活动里抓紧阅读《普洱春秋》新书后,我对作者陈文吨先生刮目相看了这部精美典雅的图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首先是以茶人文化自信,站在了普洱茶文化高度,来审视云南普洱茶品类,以文化自觉、文化传情的理念,消除了广大爱茶人对于普洱茶品在市场上的误导,照编著者陈文吨的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从2007年的“洗牌”后,十年磨一剑,普洱茶已成长为“金牌”,于2017年被评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第一品牌。2018年普洱茶品牌价值再次居全国“十强”之首,同比去年提高了4个亿,被评为“最具品牌资源力”的品牌。普洱茶正成为大健康时代日益受消费者喜爱的饮品,普洱茶产业良性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通过查阅2018年国内外有关普洱茶的文献,结合普洱茶产业的实际情况,综述普洱茶在加工、内含物质、功效、综合利用等方面最新的研究动态,对2019年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到普洱茶最新的研究发展信息,明确普洱茶的发展方向,为普洱茶的生产、销售、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所办 《中国茶叶》2007,29(5):29-29
《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是目前国内普洱茶界规模最大、资讯最丰富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分产业卷、文化卷、企业卷3部分,较全面地纪录了历代普洱茶人物,云南茶产业和云南普洱茶历史文化及专家学者们的最新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尤其是企业卷展现了云南100余家普洱茶骨干企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20,(1)
正2018年,全国干毛茶产量达到了261.6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为14.3万吨,占比达到5.46%。面对多元化、数字化、高端化的消费变迁,普洱茶产业更在产品形态、口感风味、渠道创新等方面大胆作为,在茶叶经济的主战场匹马当先。12月15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2019普洱茶仓贮陈化与卫生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农大"成功召开。此次会议聚焦了仓贮陈化与卫生安全这两大对普洱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汇聚了普洱茶科研院校与生产一线的智慧之声,多重视角展现的普洱茶领域最新的科研与实践成果。于此,让我们一起倾听行业专家是如何提出科学观点来引导普洱茶产业破解困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良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供求信息     
《广东茶业》2004,(3):29-29
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早在60年代就开始生产七子饼茶、广东沱茶、笠子六安及普洱散茶等。60年代末70年代初,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后发酵”加工生产新工艺,开创普洱茶产业化大生产之先河,产业化的普洱茶生产与出口量逐年扩大,适应外销市场。今天,出口与内销市场齐驱并进,做强做大“金帆”品牌,传承拓展茶产业是我司经营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0.32、10.02、10.02、10.96、10.32 g/kg;在理化指标上:配方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符合普洱茶的国家规定。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与标准普洱茶同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4个配方普洱茶都属于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普洱茶生产的清洁化加工条件,提升自动化发酵水平,研究开发了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传统大堆发酵料分割成独立小单元,以小罐为载体进行封装,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流水线作业完成装罐、发酵和出罐,发酵过程不翻堆、不补水,精准控制发酵温湿度,解决了传统渥堆发酵生产装备水平低、环境可控性差的难题,提升了普洱茶自动化发酵水平。结果显示,立体小罐发酵技术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规模化自动发酵具有可行性;较传统发酵工艺,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可提升单位面积产能40%,缩短发酵周期15~20 d,减少人工成本约75%;茶叶外形条索更完整,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pH显著提高,品质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洱茶农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咏梅 《茶叶》2013,(1):24-27
本文以云南省芒市李子坪村二队、大理市上虎村、普洱市三家村等普洱茶产地为调查依据,详细阐述了云南普洱茶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现状和特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然立地条件是影响普洱茶种植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普洱茶树为研究对象,考虑气象,地形等因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普洱茶树的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普洱茶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思茅(今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区。该研究可为保护普洱茶适宜的生境、人为科学地指导普洱茶种植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茶树类型和产地来源影响普洱茶品质,而茶树类型和产地不同,其冠层光谱也存在特征性差异.因此,利用这一特征差异,可明确普洱茶鲜叶来源,对保证普洱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景东、景谷、澜沧、宁洱4个典型普洱茶山的古树茶、大树茶、台地茶为研究对象,用地基光谱测定仪测定其野外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分析它们之间的光谱反射特征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普洱茶自2007年价格泡沫破裂以来的产销现状,对普洱茶后期市场发展做出研判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机械化加工普洱茶的可行性,使用“晒青茶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线”加工晒青茶,并应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开发的数控发酵系统对加工的晒青毛茶进行发酵,在各个加工过程中取样,应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研究机械化生产晒青毛茶及其在数控发酵过程中内含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变化,为普洱茶机械化加工和产业升级提供一定依据。结果显示,机械化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普洱茶机械化生产具有可行性;数控发酵过程中,儿茶素、没食子酸(GA)、水浸出物、茶多酚及氨基酸的含量呈减少趋势,咖啡碱含量增加;GC-MS及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翻堆时香气物质与其他出堆样差异显著,随着数控发酵进行,香气物质种类增加而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总体减少,香气物质种类以醇类、芳香烃类、酮类及醛类为主,检测出芳香烃类香气物质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报道了采用昆明种小白鼠,用茶汤灌胃法对三个云南产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产品和云南大叶烘青绿茶的急性毒性对比研究结果,三个普洱茶样品的LD50分别为:9.7 g/kg、11.2 g/kg、12.2 g/kg,而测得烘青绿茶的LD50为7.5 g/kg。并发现四个样品的一次灌胃量在5 g/kg以下时喂养观察十四天没有动物死亡,1/2LD50以下的灌胃量灌胃后多数动物表现出神经兴奋症状;随着灌胃剂量加大,动物在10 min后出现神经抑制症状。三个普洱茶样的急性致死时间只有一个高峰期,而烘青绿茶则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死亡原因是由过高浓度的咖啡碱和茶多酚有关,从LD50来看,两类茶叶的食用安全性都很高,但科学的饮茶法是饮茶健身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糖脂代谢紊乱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能够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促进葡萄糖吸收与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饮食诱导引起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没食子酸通过AMPK途径、IR-Akt途径以及PPAR-γ受体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吸收,从而维持糖脂代谢稳态。本文综述了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及其改善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