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组学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又称代谢物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的系统方法。它借助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细胞、组织和其它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和体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并通过其复杂的、动态的变化,从整体上反应代谢物图。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分析鉴定了VLM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讨论了VLM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按20 mg/kg体重的剂量,给Sprague-Dawley大鼠口服灌食沃尼妙林(VLM),分别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的尿液样品。采用UPLC/Q-TOF MS对样品进行分析,代谢物数据经MetaboLynx XS软件处理后,根据常见代谢途径的准确质量数变化对代谢产物进行筛选,利用代谢物的MS/MS信息鉴定了五种代谢产物,并确定VLM代谢途径包括母核羟基化和侧链硫醚键氧化等。研究结果表明,VLM在大鼠体内代谢迅速,母核的羟基化是主要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代谢组学又称代谢物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系统方法,借助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细胞、组织和其它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和体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并通过其复杂、动态变化,从整体上反应代谢物图。代谢产物的分离、检测及分析鉴定是代谢组学技术的核心部分,分离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毛细管电泳(CE);常用的检测和鉴定技术有核磁共振、质谱、光谱、电化学(EC)等;采取一系列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获得足够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乙酰甲喹在水产动物中的代谢过程,本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及代谢软件MetabolynxXS自动分析采集功能,研究其在斑马鱼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斑马鱼经药浴摄入乙酰甲喹后,分别采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组织中的乙酰甲喹及代谢物,过0.22 μm滤膜后经UPLC-Q/TOF-MS分析,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色谱图新增色谱峰,确定代谢产物的数量;通过比较乙酰甲喹标准品及代谢产物的精准MS/MS质谱图,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显示,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的代谢产物较少,主要是脱氧代谢物,包括单脱氧代谢物N1-脱氧乙酰甲喹(1-DMEQ)、N4-脱氧乙酰甲喹(4-DMEQ)及双脱氧代谢物N1,N4-双脱氧乙酰甲喹(1,4-BDMEQ),代谢途径主要为N→O基团还原。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发现,乙酰甲喹消除较快,4 h降至初始浓度一半以下,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3种代谢产物浓度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种单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2 h浓度达到最高,8 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双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4 h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 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代谢消除速率较快。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乙酰甲喹在其他水产食品动物中的代谢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水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利用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的代谢产物,并探索其互作发酵机制。分别采取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FT组)和未发酵黄芪固态粉末(CT组),经样本前处理、LC-MS分析、生物学信息分析等探寻差异代谢物并分析代谢通路。结果显示,总离子流图峰图重现性良好,发酵黄芪主要代谢物共鉴定出183种代谢成分,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样品间关系PCA图均能良好区分。火山图分析表明,FT和CT组间的代谢物变化具有差异性,正离子模式上调的1 416个代谢物富集到83个代谢途径;下调的935个代谢物富集到83个代谢途径;负离子模式上调的1 040个代谢物富集到52个代谢途径,下调的809个代谢物富集到45个代谢途径。发酵黄芪差异代谢产物酸类、脂类、酮类等氨基酸显著增加,烯类等氨基酸显著下调,其中上调代谢物15个,下调代谢物2个,关键代谢产物主要为α-硫酸二乙酯、2-甲基柠檬酸、3-异丙烯基-6-氧代庚酸等,涉及到丙酮酸代谢、丙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等途径。本研究结果为发酵黄芪的代谢产物、发酵互作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193-1200
代谢组学是利用高通量检测技术对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挖掘代谢物与相应生物学变化的相对关系。目前,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药物毒理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液相-质谱联用平台,检测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大、分辨能力强、扫描速度快,拥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动态范围,其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是代谢组学试验中至关重要的步骤,直接决定着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由于样本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对样本采集和制备过程中细节的忽视,往往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充分验证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在试验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质谱平台的代谢组学常用生物样本的采集和制备方法,为代谢组学试验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形泰勒虫感染宿主淋巴细胞可使其获得类似肿瘤细胞样的无限增殖能力,而细胞转化现象会伴随虫体的消失而终止,该寄生模式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形泰勒虫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本研究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形泰勒虫感染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转化机制奠定基础。以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为试验材料,设置布帕伐醌(buparvaquone,BW720c)药物处理组、DMSO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处理对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并在72 h时收集细胞样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样品进行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检测,再运用能量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变量进行化合物种类鉴别,使用最小判别二乘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对转化细胞的药物试验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h内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从36 h开始试验组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72 h时两组间的活细胞数量相差最大。PLS-DA分析发现,代谢物变量可将药物处理组及DMSO对照组之间聚类区分,并筛选到21种组间差异的代谢物,药物处理组中有8个代谢物上调,13个代谢物下调。经富集分析发现这些代谢物主要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如谷氨酰胺、L-乳酸、苹果酸、丙酮酸、异柠檬酸等。同时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后发现,谷氨酰胺、L-乳酸及丙酮酸的含量在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与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的结果一致。本试验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说明环形泰勒虫感染可显著影响感染细胞的能量代谢,为进步阐明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卵巢静止奶牛与发情奶牛体内差异代谢物变化,选取产后60~90d的年龄、胎次、体况相近的健康经产高产奶牛作为实验动物。根据奶牛发情表现、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及激素检测的结果,选取10头奶牛为发情组(A),10头奶牛为卵巢静止组(B),然后对两组奶牛血浆样品进行无偏性的1 H谱核磁共振检测,对比其血浆代谢组学图谱,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及鉴定卵巢静止奶牛血浆差异代谢产物,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发情奶牛,卵巢静止奶牛血浆中共12种代谢产物表现异常,包括水平增加的乙酸、柠檬酸和酪氨酸,以及水平下降的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质、丙氨酸、丙酮酸、肌酸、胆碱、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等;这些代谢产物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蛋白代谢和胆碱代谢的异常密切相关;通过参与生物合成通路调节,干扰了奶牛正常卵泡生长。并且发现卵巢静止的奶牛血浆肌酸浓度降低和酪氨酸浓度升高的新变化。多种代谢异常提示奶牛卵巢静止与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有关,并有伴发酮病和脂肪肝病的风险;另外,卵巢静止奶牛血浆肌酸、胆碱浓度降低和酪氨酸浓度升高的变化,为今后更为深入研究奶牛卵巢静止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患乳腺癌猫与健康猫体内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差异代谢物与猫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选取临床收集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猫乳腺癌血清样本6例作为试验组(T组),同时选取年龄相似,品种相同的健康猫血清6例作为对照组(C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两组猫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然后再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的KEGG注释及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样本中共定性到159种差异代谢物。与C组相比,在T组中有49种差异代谢物出现下调,110种差异代谢物出现上调。最终共筛选出5种与猫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与C组相比,T组中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GT)和肌酸(creatine)出现下调,吲哚乙酸(indolelactic acid,IAA)、胆碱(choline)和尿酸(uric acid)出现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表明,在猫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机体变化涉及了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异常和甘油磷脂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为今后深入研究猫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是生物体表型基础的代谢物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的统称.代谢组学是从整体上对细胞生物流体、组织或生物体内的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观察生物体系在受到外部刺激后,其代谢路径及对应代谢产物与无刺激时产生的变化来研究的一门科学.代谢组学技术是对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的一项技术,在疾病诊断、畜牧学、食品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奶牛产后亚临床酮病(SCK)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奶牛产后肝脏脂代谢紊乱影响卵泡发育的机制。根据奶牛血清中葡萄糖、β-羟丁酸含量,将产后14~21 d奶牛分为SCK组和健康对照组,跟踪至产后45~60 d。SCK组中无发情表现的奶牛被选为N组(无优势卵泡,n=6);健康对照组中有发情表现的奶牛被选为C组(有优势卵泡,n=6),在产后45~60 d采集N组和C组奶牛肝脏组织样本,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奶牛肝脏代谢质谱,应用靶向代谢组学定量分析奶牛肝脏中38种中长链脂肪酸含量。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在N组和C组奶牛的肝脏中鉴定出35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包括氨基酸生物合成、cAMP信号通路、丙酮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等。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N组奶牛肝脏中有30种脂肪酸含量升高。因此,本试验确定了SCK奶牛肝脏脂质代谢变化影响产后卵泡发育,肝脏差异代谢物主要通过胆碱能突触、组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等途径影响产后奶牛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乙酰甲喹在水产动物中的代谢过程,本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及代谢软件MetabolynxXS自动分析采集功能,研究其在斑马鱼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斑马鱼经药浴摄入乙酰甲喹后,分别采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组织中的乙酰甲喹及代谢物,过0.22μm滤膜后经UPLC-Q/TOF-MS分析,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色谱图新增色谱峰,确定代谢产物的数量;通过比较乙酰甲喹标准品及代谢产物的精准MS/MS质谱图,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显示,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的代谢产物较少,主要是脱氧代谢物,包括单脱氧代谢物N1-脱氧乙酰甲喹(1-DMEQ)、N4-脱氧乙酰甲喹(4-DMEQ)及双脱氧代谢物N1,N4-双脱氧乙酰甲喹(1,4-BDMEQ),代谢途径主要为N→O基团还原。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发现,乙酰甲喹消除较快,4h降至初始浓度一半以下,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3种代谢产物浓度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种单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2h浓度达到最高,8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双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4h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代谢消除速率较快。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乙酰甲喹在其他水产食品动物中的代谢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水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3):72-77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神经肽Kisspeptin对热应激大鼠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通过建立热应激大鼠模型,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对照组、热应激组和Kisspeptin干预组之间的代谢物差异,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热应激组大鼠的血清代谢谱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不同,而Kisspeptin干预后大鼠的血清代谢谱有趋于正常的趋势。生化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热应激引起大鼠三羧酸循环、糖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异常,而热应激后给与Kisspeptin处理可缓解上述代谢通路的紊乱并趋于正常状态。此外,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给与Kisspeptin处理可降低热应激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并提高超氧化酶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该结果表明Kisspeptin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应激诱导的氧化应激。该研究从代谢及抗氧化的角度研究了Kisspeptin对热应激大鼠的保护作用,为动物健康养殖和开发抗热应激的安全生物制品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 Bieb.)对不同降温模式低温胁迫的代谢响应机制,本试验对其分别进行缓慢降温(Gradual cooling,GC)和骤然降温(Sudden cooling,SC)处理,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叶片代谢物,并比较2个处理组与常温对照组(CK)间的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加索三叶草叶片中共检测出894种代谢物;与CK相比,在GC和SC处理组中分别筛选出124个和139个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 metabolites,DMs);2处理组的DMs均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紫铆因含量仅在GC组中显著增加(P < 0.05),酪氨酸和新橙皮苷含量仅在SC组中显著增加(P < 0.05);γ-氨基丁酸、亮氨酸、组氨酸、赖氨酸、柠檬酸、矢车菊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在2处理组均显著增加(P < 0.05)。这些代谢物含量的增加可能是高加索三叶草适应低温胁迫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急性热应激肉鸡血清物质代谢组学变化,鉴定出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从代谢组学层次揭示肉鸡急性热应激的营养物质代谢途径变化的发生机制。试验选择20只35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按常规饲养标准温度饲养,热应激组于(32±1)℃下饲养,均持续12 h。翅下静脉采血2 m L,分离血清,经衍生化处理,运用GC-MS技术获得2组肉鸡血清代谢图谱,对试验收集的数据进行代谢物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C-MS技术,在肉鸡血清中共检测到144种代谢物,筛选出30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权重值(VIP)1,P0.05]。其中延胡索酸、羟丁酸、丙氨酸等14种代谢物含量上调[差异倍数(FC)1],草酸、苹果酸、二羟基丙酮等16种代谢物含量下调(FC1)。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机体三羧酸循环、半乳糖代谢、丙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P0.05或P0.01)。由此可见,肉鸡发生急性热应激时血清代谢物和物质代谢途径发生显著改变。鉴定的30种差异代谢物和7种差异代谢通路可作为标志物用于揭示急性热应激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杜仲叶(Eucommia ulmoides leaves,EUL)对绵羊营养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5~30 kg、70~80日龄的湖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无杜仲叶日粮组,CTL)、低剂量添加组(10%杜仲叶日粮组,EUL1)、高剂量添加组(20%杜仲叶日粮组,EUL2)。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时,通过静脉采血,离心后分别取血浆和血清,血浆用于生化分析,血清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饲喂杜仲叶后,EUL1和EUL2组绵羊血浆中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EUL2组与CTL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EUL1组与CTL组差异不显著(P>0.05);EUL1和EUL2组尿素较CTL组极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EUL1和EUL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检测,在正模式下得到593个代谢物,在负模式下得到1 570个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各试验组间的差异代谢物较多,能将其得分图明显区分。进一步对变量重要性因子大于1.0(VIP>1.0)的代谢物进行t检验后发现,各组之间有24种特征代谢物差异显著(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涉及体内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的代谢,有的代谢物还与动物的免疫机能相关。杜仲叶饲料对绵羊的营养代谢、生理状态和免疫状况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代谢组学可有针对性地分析代谢物发生的步骤及生理作用,为阐明杜仲叶影响营养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纰时代新兴的一种研究生物样品中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技术,是系统生物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该文就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中有关样品制备、代谢产物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等涉及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概述,并用一些典型实例介绍微生物代谢组学的应用,对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中潜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郝为  吴端钦 《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2):4301-4307
代谢组学是对内源性代谢物的综合评估,可以实现来自生物样品的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途径的分离、检测、表征和定量,以此来反映生物机体的营养代谢变化、营养状况甚至一些疾病的发展程度等。然而,代谢组学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不过随着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必将日渐突出。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特点、分析技术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膻味水平舍饲肉羊肾周脂肪代谢组学特征。试验分为4组,每组15只小尾寒羊羔羊,其中各试验组分别饲喂沙葱粉(AMR)、沙葱水提物(AWE)及沙葱醇提物(AFE),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结束后从各组中随机选择6只羊屠宰,采集背部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大网膜脂肪样品,检测4-烷基支链脂肪酸(BCFA)的沉积量,并以此为依据筛选极高膻味水平样品和极低膻味水平样品。采用LC-MS的方法,探究不同膻味水平舍饲肉羊肾周脂肪代谢组学特征。结果表明:沙葱及其提取物能够改善除尾部脂肪外其它部位脂肪组织中(肾周脂肪、背部皮下脂肪和大网膜脂肪)3种支链脂肪酸,且肾周脂肪最为敏感,其中沙葱醇提物对降低肾周脂肪中3种支链脂肪酸的沉积量效果最佳(MOA P<0.001;MNA P=0.044;EOA P<0.001)。代谢组学研究发现,组氨酸代谢通路、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及亚油酸代谢通路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可能与膻味相关物质的合成有关。综上所述,沙葱醇提物可能通过影响舍饲肉羊机体脂肪酸及氨基酸代谢通路,调控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而影响4-烷基支链脂肪酸的合成,从而改善羊肉膻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在低磷和干旱胁迫下代谢物质的变化,本实验选择对照(CK)、低磷(LP)和干旱胁迫(PEG)三种处理下的百脉根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代谢组学对低磷和干旱胁迫下的百脉根进行代谢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样本共测到390种差异代谢产物,其中314种下调表达,76种上调表达,注释到70条代谢通路。低磷胁迫样本共检测到332种代谢产物发生变化,其中209种下调表达,123种上调表达,注释到58条代谢通路。干旱胁迫样本主要聚类为脂肪酰基、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类黄酮,富集程度最显著的途径为类固醇生物合成。低磷胁迫样本主要聚类为脂肪酰基、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氧化合物、类黄酮,富集程度最显著的途径为苯乙烯、二芳庚烷和姜酚的生物合成。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对百脉根组织部位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鉴定,探究在低磷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百脉根组织部位中的代谢物以及差异代谢物种类和含量,为以后百脉根非生物胁迫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