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做"一体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它打破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坚持"课堂是车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学徒,学习是工作,实践是生产"的原则,将师生互动、学习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对"教学做"一体化在数控机床加工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需要围绕更好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而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探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方法】课题组结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特点,提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转变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教学相互支撑”的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剖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教学三个阶段。理论教学应注重知识结构完整性,实践教学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工程教学注重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以工程案例教学和工程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展示其教学要点。同时,围绕创新能力培养,在总结创新能力培养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开拓学生视野并锻炼学生良好思维的方法。【结果】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所学内容,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结论】在机电一体化理论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践,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提升“机电一体...  相似文献   

3.
针对《模具制造工艺》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软件课程是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当前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软件课程视为实践课程,而整个教学却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基于软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论文总结了软件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材、教学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合理和教师的教学思维固化两方面的原因,研究了软件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虚拟性、逻辑性、创新性等课程特点,将成为课程的软件分为计算机基础软件和专业软件两类,为进行分类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介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型"农机工程材料及延寿技术"课程理论讲授枯燥、实践环节缺乏、课堂效果欠佳等问题,采用了案例分析和项目教学双驱动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协同机制,提出了双驱动教学螺旋曲线.案例分析和项目教学在"农机工程材料及延寿技术"课中的应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利于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介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杨庆仙 《河北农机》2022,(2):118-119
“教之本在师”,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着力提高实践能力,进行适当的教学研究,关注和利用新的工具,着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技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高等农业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适应面广、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已知知识和科学技术,同时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未来、开拓新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而且要在实践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贯穿于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实践教学是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取实践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  相似文献   

10.
机械加工是中、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具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理论实践统一等优点,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开展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项目化实训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特征。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中引入项目化教学理念,并把握好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关键环节的要点,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项目实践能力,保证专业实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学生的机械拆装和实践动手能力,将机床拆装项目教学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在机床拆装课程教学中,融入"教、学、做"为一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项目教学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培恺 《湖南农机》2014,(5):141-142
针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使实践教学能发挥自身优势,真正成为学生运用理论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这一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结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点,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电子技术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数字化教学、实践课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试探性创新。突出应用技术型大学对本科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更加丰富而全面的考核,将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  相似文献   

15.
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的素质特点,运用理论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动态地结合学生的特点施教,提高学生在农业机械化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总体水平,不断开展学生以农为本的大农业机械化系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专业化水平、心理素质等综合品质及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在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理论推导繁琐、液压元件构造复杂、液压回路原理抽象等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综合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好的现状,现将UG与AMESim软件共同引入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应用作为研究。以齿轮泵、差动连接快速运动回路为实例,提出了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同步运用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在教学中结合UG和AMESim软件进行教学,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理论和实践并重。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理论教学,但知识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向导,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是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分析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目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教学存在过于注重实践、课程内容庞大、知识点间难以融会贯通等问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团队在以往教学模式基础上,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建设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教学案例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将TRIZ理论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运用该理论的分析工具和方法,通过构建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理论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其掌握创新方法,以提高工程实践和双创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对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Auto CAD》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对课程进行教学与考试改革,提出新的教学与考试方法。研究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手段,模块化运用实例进行教学。通过改革学生绘图能力和效率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