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生境需求,对其栖息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宜川原麝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应用GIS结合保护区红外相机、野外实测原麝分布点数据,利用R语言对MaxEnt模型优化后建模,对保护区原麝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变量因子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良好,保护区内原麝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61.3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75%;次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00.3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0.28%;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37.8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97%。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距河流距离是贡献率排前4的环境因子。保护区内人为因素干扰比较小,原麝在针阔混交林、海拔1 200~1 500 m和坡度20°以上的生境中出现概率较高,建议根据生境适宜性调整保护区范围(尤其是实验区范围),并在山体之间建立廊道,加强对原麝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天峻县是青海省海西州唯一的纯牧业县,预估放牧家畜在天峻县的生境适宜区,对合理放牧和保护大型野生草食动物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xEnt模型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放牧家畜分布数据和主要环境数据,预测了天峻县放牧家畜(牦牛、绵羊、马)适宜区分布及其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距居民点的距离和距道路的距离两个变量对放牧家畜生境适宜区分布影响最为显著;天峻县牦牛的适宜区面积18 857.22 km2,占天峻县总面积的79.89%,主要分布在苏里乡、龙门乡、木里镇;绵羊的适宜区面积18 908.73 km2,占天峻县总面积的80.11%,主要分布在苏里乡、龙门乡、木里镇、舟群乡、阳康乡;马的适宜区面积13 690.18 km2,占天峻县总面积的58.00%,主要分布在龙门乡、舟群乡、木里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马鹿(Cervus elaphus)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维护内蒙古贺兰山的生态平衡。于2017年11—12月,2018年4—6月、11—12月,2019年4—6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的马鹿进行调查,采用Distance R进行数据分析,估测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并对种群结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马鹿在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2452(1678—3578)只,种群密度为3.705(2.539—5.048)只/km2,遇见率为1.943只/km。遇见率年际间变化不明显(F=0.12,P=0.986);混合群出现的次数最高,雄性群出现的次数最低,不同集群类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极显著(P<0.001);群大小在不同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132);雌雄比在不同季节中没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主要可食野生植物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麝是繁衍于我国高原的鹿科麝属动物,雄麝分泌的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化妆品的定香剂,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对马麝及其生存环境采取了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栖居在本区的马麝形成了我国当前种群与密度最大的群体.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于1990年在该保护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工驯养马麝场,目前存栏马麝已近200头,还在继续扩大. 通过多年的马麝救护和人工驯养,对其食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人工饲养马麝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使马麝的救护与人工驯养更趋合理与科学,1998年春(5月)、秋(10月)两季采集了马麝主要野生植物的可食部分,测定了其常规营养成分及钙、磷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与制样于1998年5月和10月分别采集当地马麝主要饲用植物的食用部分(叶或茎、花),称鲜样重后,迅速于室内铺成薄层阴干,再称重.将阴干样粉碎、过40目筛,制备成分析样品.  相似文献   

5.
生境适宜性评价对大型野生草食动物与家畜栖息地分布及其食物竞争状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青海省天峻县大型野生草食动物的生境状况,利用ENMTools对环境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9个主要环境因子用于建立模型,通过MaxEnt模型对天峻县的野牦牛(Bos mutus)、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岩羊(Pseudois nayaur)、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盘羊(Ovis ammon)6个物种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6种大型野生草食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海拔;天峻县6种大型野生草食动物适宜生境面积约为12 607 km2,占天峻县面积的48.51%,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各物种训练集(Training)与验证集(Tes data)AUC值分别为藏原羚0.936,0.915;鹅喉羚0.903,0.874;野牦牛0.934,0.911;岩羊0.946,0.821;藏野驴0.918,0.906;盘羊0.930,0.920,均达到了优秀水平。  相似文献   

6.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羚牛206~224头,呈片段化分布在6个生境斑块内,以210国道为界,保护区内羚牛的分布格局为西多东少。虽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但频繁的人为干扰,尤其是保护区内公路、铁路建设和由此导致的生境分割,仍威胁着保护区内羚牛种群的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7.
2014—2016年春季,在贺兰山马麝活动比较频繁的12条沟段对马麝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共记录马麝春季利用样方164个,对照样方77个。利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及Bonferroni不等式对非数值型生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马麝偏爱选择位于阴坡的、以青海云杉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带活动。Mann-whitey U检验表明麝春季对于13种数值型生境因子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偏好选择海拔高度高、乔木密度大、乔木高度低、乔木距离近、灌木高度高、灌木距离远、水源距离远、裸岩距离远、隐蔽级高的生境类型。此外,利用逐步判别分析得出影响马麝春季生境选择的生境因子按贡献值大小排序为海拔高度、灌木距离、坡度、裸岩距离、灌木高度、隐蔽级、水源距离、乔木距离、乔木密度以及乔木高度,利用这10种生境因子对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区分的正确率为91.9%。马麝生性胆小、机警,在贺兰山的种群数量小,对生境的要求较高,应当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好马麝的适宜性生境。  相似文献   

8.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江苏大丰麋鹿种群及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立冰  丁晶晶  丁玉华  任义军  刘彬 《野生动物》2012,33(5):254-257,270
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为研究对象,探讨麋鹿种群管理及保育对策.结果显示:1986 ~2011年,大丰麋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增长率在7.7% ~27.1%之间,平均年增长率为13.6%(n=25).大丰麋鹿种群的管理有4种方式,即圈养、半散养、野生放养和异地寄养.圈养生境面积小,麋鹿采用全年人工补饲;半散养生境面积较大,以第一核心区麋鹿为例,其种群密度从1998年的0.825头/hm2增加到2011年的3.06头/hm2,平均增长1.9%(n=14).野生放养是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基础和前提;异地寄养是保存麋鹿物种的关键.今后,大丰麋鹿保护区将走麋鹿种群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合理野生放养、异地选点寄养,并通过栖息地生境修复、麋鹿血统交换等方式,不断探索麋鹿保护发展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于2017~2019年在阿拉善荒漠区的过度放牧区和轮牧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五趾跳鼠种群进行监测,并应用最小凸多边形法研究其巢区变化。结果表明:雄性五趾跳鼠巢区面积大于雌性,但差异不显著;五趾跳鼠平均巢区面积表现出夏季(1085.56±676.93m2)>春季(856.47±779.40m2)>秋季(834.42±793.56m2)的趋势,季节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五趾跳鼠平均巢区面积在过牧区为1084.82±873.44m2,轮牧区为766.15±585.15m2,过牧区显著大于轮牧区(P<0.05)。五趾跳鼠的巢区主要受季节、放牧方式及栖息地食物资源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2004年至2008年,在白鹤GEF项目的支持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于每年5月在东北松嫩平原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黑龙江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的向海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繁殖水鸟的地面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各个保护区繁殖水鸟的分布和种群动态。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本调查活动的重要目标物种。通过5年的调查,了解到松嫩平原的扎龙保护区是目前丹顶鹤最为重要的繁殖地,逾90%的繁殖丹顶鹤种群分布在扎龙保护区,但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变动幅度介于112–275只之间。良好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境是丹顶鹤的繁殖种群保持稳定和增长的首要条件。通过给湿地供水可以缓解丹顶鹤繁殖栖息地的快速退化,但科学合理的供水机制是保证丹顶鹤繁殖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羊草草地高光谱植被指数(NDVI)与短星翅蝗危害密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估计短星翅蝗危害造成的牧草损失,使用短星翅蝗按5,10,20,40和60头/m25个密度梯度在羊草草地进行田间取食危害试验,测定不同危害时长后的NDVI值,最后根据NDVI和生物量的对应关系计算蝗虫危害后的牧草损失量。结果发现短星翅蝗危害羊草草地后,随短星翅蝗密度增加,NDVI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在密度为10头/m2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略有上升。模拟短星翅蝗危害不同时间后NDVI与密度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0.5932+0.0014x-6.93×10-5x2(5 d),Y=0.5950-4.8500×10-4x-4.01×10-5x2(10 d),Y=0.5848-0.0024x-1.61×10-5x2(15 d),Y=0.6422-0.0031x-2.12×10-5x2(20 d)。其中, y为植被指数NDVI,x为蝗虫密度。同时研究发现,低密度情况下(不大于20头/m2),随危害时间延长短星翅蝗取食对NDVI校正值无显著影响;高密度情况下(大于20头/m2),随时间延长NDVI校正值迅速降低,不同密度间的差异显著。根据草地生物量与NDVI的回归方程(y=614.15x-119.28)将NDVI值转换成牧草损失量,发现随虫口密度增加,牧草损失量呈增加趋势。低密度短星翅蝗(5,10头/m2)危害情况下,羊草草地有超补偿作用,当蝗虫密度超过40头/m2时,生物量降低趋势非常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与蝗虫危害密度相关关系显著,随着蝗虫密度的增大,NDVI的值先增长后降低。根据蝗虫危害造成的光谱变化,可以估计蝗虫危害密度及造成的损失。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蝗灾的大区域遥感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云  向群  彭友林 《草业学报》2011,20(5):231-236
对常德市鸡眼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危害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鸡眼草垫状厚度最高(10.76±0.73) cm、最低(4.15±0.55) cm、平均(6.46±2.58) cm,主茎最长(22.33±3.31) cm、最短(9.02±0.74) cm、平均(12.07±4.62) cm, 分枝数最多(61±18.16) 个、最少(14±4.16) 个、平均(27±15.44) 个, 分枝最长(7.34±1.26) cm、最短(4.31±0.77) cm、平均(5.29±1.25) cm,种子数最多(334±138.06) 粒、最少(51±24.24) 粒、平均(120±97.83) 粒, 根分布面积最大(1587.79±979.15) cm2、最少(101.65±32.67) cm2、平均(352.68±595.96) cm2,根分枝最长(6.78±2.08) cm、最短(3.35±0.90) cm、平均(4.28±1.38) cm, 根分枝数最多(15±6.96) 个、最少(7±0.58) 个、平均(10±3.24) 个, 覆盖度最大(23.89±11.099)%、 最小(2.44±0.96)%、 平均(6.71±7.86)%, 密度最大(6±2.49) 株/m2、最小(4±1.00) 株/m2、平均(5±1.58) 株/m2, 鸡眼草伴生植物较少, 且伴生植物密度、覆盖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彭向前 《野生动物》2015,(2):162-165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蒙古野驴在我国种群数量最大的分布区,同时蒙古野驴也是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动物,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变动反映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开发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卡拉麦里山的野生动物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路线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比较了蒙古野驴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的历史变化,分析了卡拉麦里山蒙古野驴的栖息地现状,进行环境质量评估的同时指出了影响野驴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指出应以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为基础,在保护区周边适宜区域建立生态恢复区,恢复受损生境之间的生态走廊和饮水地,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境和恢复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野牦牛栖息地环境及种群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藏高原特有种野牦牛的栖息地生境条件———特有的地形地貌、严酷的大陆性气候和适宜于野牦牛的草原植物类型、野牦牛的取食生态、水源及保护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结合项目研究结果,对目前野牦牛栖息地的变迁、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和密度采用科学的模拟和推算,得出我国野牦牛种群数量均值为19 940±3 952头,平均种群密度0.03~0.04头/km2;在此基础上,从野牦牛的种群组成、种群繁殖参数、社群行为、种群死亡原因及经100多年变迁后青藏高原目前野牦牛的环境容量等方面评价了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  相似文献   

16.
白喉乌头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邻接格子样方法对那拉提草原毒害草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种群格局进行研究,以期探明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分布规律,了解种群群落内部结构形成机制及群落分布成因。结果表明:白喉乌头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在2.174~3.6和6.62~6.983范围内,呈现均匀分布,平均密度为0.58株·m-2;不同样方面积下呈现均匀分布,不同尺度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样方面积在4 m2和32 m2时,白喉乌头格局规模最大;白喉乌头密度与样方面积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白喉乌头的分布格局在较小尺度上格局规模基本上比较稳定,空间点格局在各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但不同地点还是表现出尺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海南坡鹿的生境管理与种群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属偶蹄目鹿科草食动物,它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分类上为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目前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笔者自1983年进入保护区工作以来,先后对海南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南坡鹿比进行过生境.食性、习性、种群动动变比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直接参与保扩区的管理工作.为了揭示海南坡鹿种群变比与不同的生境管理措施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将以20年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蒙古冰草种群动态及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群落生境的变化,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MC)、蒙古冰草+老瓜头(ML)、蒙古冰草+牛枝子(MN)3种不同群落生境为研究对象,按丛径将蒙古冰草个体划分为Ⅰ级株丛(0~2.0 cm)、Ⅱ级株丛(2.1~4.0 cm)、Ⅲ级株丛(4.1~6.0 cm)、Ⅳ级株丛(6.1~8.0 cm)、Ⅴ级株丛(8.1~10.0 cm)和Ⅵ级株丛(>10.0 cm),研究了不同群落生境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和叶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中,Ⅰ、Ⅱ级株丛较多,株丛密度较大,在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以Ⅲ、Ⅳ级株丛为主,株丛密度较小。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蒙古冰草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分别为4.68 cm2和41.2 cm2·g-1、4.70 cm2和39.2 cm2·g-1,显著高于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的3.38 cm2  相似文献   

19.
野生动物的生境可能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变化。在某一地区,各种生境所占比例的变化,可能引起该地区野生动物对整个生境适宜性的改变。因此,需要一个预测野生动物对生境变化所产生反应的生境关系模型(Verner et al, 1986)。本文根据野生动物短期的生境利用和野生动物管理中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提出了一种预测生境变化对野生动物影响的方法。生态学上关于生境选择理论是以种群密度大小表示生境质量好坏为前提的。故根据生境利用以及有关资料,便能直接地预测生境变化的结果。一、理论基础 Fretwell等人提出了局部资源的动物生境选择(包括行为、种群和生境)应满足下列6个假设: 1、动物自由地往返于喜爱生境之中。 2、动物喜欢选择的生境是具有最佳地区资源可利用性的生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淮北、宿州市两市因煤炭资源开采而引起的水体时空变化,根据2000年、2005年、2013年、2021年四期Landsat数据采用经验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ENDWI方法,对研究区丰水期水体面积进行21年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2013年和2021年研究区域水体面积分别为240.039 km2、285.346 km2、318.477 km2和340.179 km2呈逐年增大趋势;相对于2000年,2005年、2013年和2021年研究区水体空间变化分别为133.151 km2、194.445 km2、229.030 km2,其在2013至2021年期间空间变化最快,主要集中在煤矿开采区如宿州市的埇桥区和淮北市烈山区、杜集区等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