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主要可食野生植物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麝是繁衍于我国高原的鹿科麝属动物,雄麝分泌的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化妆品的定香剂,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对马麝及其生存环境采取了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栖居在本区的马麝形成了我国当前种群与密度最大的群体.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于1990年在该保护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工驯养马麝场,目前存栏马麝已近200头,还在继续扩大. 通过多年的马麝救护和人工驯养,对其食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人工饲养马麝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使马麝的救护与人工驯养更趋合理与科学,1998年春(5月)、秋(10月)两季采集了马麝主要野生植物的可食部分,测定了其常规营养成分及钙、磷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与制样于1998年5月和10月分别采集当地马麝主要饲用植物的食用部分(叶或茎、花),称鲜样重后,迅速于室内铺成薄层阴干,再称重.将阴干样粉碎、过40目筛,制备成分析样品.  相似文献   

2.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粉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5个林场:(a)官滩沟林场,(b)麻家寺林场,(c)兴隆山林场,(d)马坡林场,(e)上庄林场做为样地,共采集粉蝶标本306号,对粉蝶科(Pieridae)昆虫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粉蝶隶属于3亚科6属12种。其中豆粉蝶属(Colias)4种133只,云粉蝶属(Pontia)1种28只,粉蝶属(Pieris)3种66只,绢粉蝶属(Aporia)1种4只,钩粉蝶属(Gonepteryx)2种74只,小粉蝶属(Leptidea)1种1只。即豆粉蝶属的种类和数量均为最多、粉蝶属次之。小粉蝶属和绢粉蝶属均只有1种,是该保护区的稀有属种。首次计算并分析了保护区5个林场中粉蝶科昆虫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不同林场之间各指数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生境的变化对粉蝶科昆虫乃至蝴蝶的多样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本文以河南新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越冬水鸟生境的专项调查。通过定量化分析越冬水鸟生境的影响因子,结合1990年,2000年和2014年保护区的景观类型图,采用生境适宜性模型(HSI)对新乡黄河湿地保护区水鸟生境适宜性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5.
海南坡鹿的生境管理与种群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属偶蹄目鹿科草食动物,它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分类上为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目前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笔者自1983年进入保护区工作以来,先后对海南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南坡鹿比进行过生境.食性、习性、种群动动变比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直接参与保扩区的管理工作.为了揭示海南坡鹿种群变比与不同的生境管理措施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将以20年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蟒(Python bivittatus)与坡鹿(Rucervus eldii)等野生动物之间的种群关系,在2012—2021年对该保护区蟒实施监测,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蟒种群动态、进食动物种类、进食节律和进食生境进行研究,共记录到蟒实体133条,记录到蟒进食野生动物63件。研究表明:蟒种群数量因区内猎物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59条(44.36%)蟒位于鹅炸河管理站,25条(18.80%)位于公建坡管理站,48条(36.09%)位于罗鼓山管理站,1条(0.75%)位于英梅管理站。蟒捕食的野生动物包括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坡鹿、野猪(Sus scrofa)、海南兔(Lepus hainanus)和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进食频率分别为4.76%、90.47%、1.59%、1.59%和1.59%,其中坡鹿幼崽(84.12%)为蟒最主要的捕食对象。07:00—13:00和19:00—次日01:00是蟒进食高峰期(68.26%),01:00—07:00和13:00—19:00进食明显减少(31.7...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特征适合多种蝶类生存.对保护区的蝴蝶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地区眼蝶科(Satyridae)昆虫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眼蝶科昆虫2亚科16属26种,其中3属12种为保护区新记录属、种,但原来有记载的4种未采集到.提供了现有14种的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图和成虫外部形态特...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特征适合多种蝶类生存。对保护区的蝴蝶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地区眼蝶科(Satyridae)昆虫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眼蝶科昆虫2亚科16属26种,其中3属12种为保护区新记录属、种,但原来有记载的4种未采集到。提供了现有14种的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图和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图,另8种因腹部缺失或标本不完整,仅提供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图或仿其他研究者的图,标本保存在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蝶类组成及多样性状况,选取保护区全部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的8个代表性样线:麻家寺(Ⅰ)、官滩沟(Ⅱ)、兴隆山(Ⅲ)、银山(Ⅳ)、红庄子沟-骆驼岘-马滩(Ⅴ)、秦家湾-徐家峡-分豁岔(Ⅵ)、窑沟-双垄沟(Ⅶ)和马啣山(Ⅷ),进行蝶类调查,共采集蝴蝶标本1 271号,经鉴定隶属7科42属65种。蛱蝶科的种类数(21种)最多,眼蝶科的个体数(729只)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绢蝶科(39只)和凤蝶科(3只)都只有1种,是保护区的稀有物种。初步计算并分析了各样线的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境间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样线其蝴蝶的多样性不同,其中样线Ⅳ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样线Ⅱ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为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样线Ⅰ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仅小于Ⅳ。样线Ⅷ的科数、属数、种数和个数都是最少,均匀度指数则最高。说明生境条件的变化对蝴蝶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建议保护植被和环境以保证蝶类乃至其它生物的多样性。区系组成古北种占总数的46.154%,东洋种占3.077%,广布种占总数的50.769%。即保护区的蝴蝶以广布种为主,古北种明显多于东洋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向海保护区内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数量动态、分布和繁殖生态,2005—2020年3—10月,以旬为单位通过定点观察法、样线法对青头潜鸭进行野外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青头潜鸭的出现频率和最大群体数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共观察到青头潜鸭50次,其中单次最大群体数量为26只。(2)青头潜鸭一般在每年3月中下旬迁到向海保护区,4月开始成对活动,最晚10月中上旬迁离;喜好安静且水生植物比较茂盛的明水沼泽,常与白眼潜鸭(A.nyroca)、红头潜鸭(A.ferina)、凤头潜鸭(A.fuligula)和白骨顶(Fulica atra)同域活动。(3)黑山坝小林场屯(含福泰泡)、青年坝(含碱地泡、付老文泡)和仙鹤岛等区域是保护区内青头潜鸭的主要分布点。基于监测结果,对向海保护区青头潜鸭的监测时期、监测区域及监测时间间隔等方面提出了监测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汪慧玲  潘亚楠  雷林锐 《草业科学》2014,8(9):1781-1787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表明,1)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为9.21×10.7 元·年-1,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占44.02%、42.39%和13.59%;2)支付意愿与被调查者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保护费的支付态度以及对景观的满意度呈正相关;3)利用Logit和Probit模型,得出年龄和经济收入是影响支付态度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中被调查者的年龄因素对于支付意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其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
2008~2009年,基于模糊层次法(FAHP),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马鹿生境影响因子的收集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核心内容的东北马鹿冬季生境的评价技术,为管理部门对东北马鹿生境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生境需求,对其栖息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宜川原麝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应用GIS结合保护区红外相机、野外实测原麝分布点数据,利用R语言对MaxEnt模型优化后建模,对保护区原麝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变量因子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良好,保护区内原麝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61.3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75%;次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00.3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0.28%;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37.8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97%。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距河流距离是贡献率排前4的环境因子。保护区内人为因素干扰比较小,原麝在针阔混交林、海拔1 200~1 500 m和坡度20°以上的生境中出现概率较高,建议根据生境适宜性调整保护区范围(尤其是实验区范围),并在山体之间建立廊道,加强对原麝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长期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探明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10年野生动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新发现保护区分布哺乳动物7种、鸟类98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2种,内蒙古蛇类新纪录1种。但也未发现一些以往有记录的物种,需要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探明物种变化的原因。后续监测工作引入了非损伤采集动物粪样提取DNA技术,从而深入了解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稳定的遗传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和2020年的4—9月,采用样带调查法对江西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开展了资源调查,系统分析了南矶保护区爬行动物群落结构、丰富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共记录爬行动物2目6科11种,其中灰鼠蛇(Ptyas korros)和台湾小头蛇(Oligodon formosanus)为保护区物种新纪录;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为优势种,种群数量占总数的44.07%。从分布型构成上划分,季风型(E)4种、南中国型(S)4种和东洋型(W)3种。多样性分析表明,生境类型对爬行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灌草丛生境最高。开展南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摸清爬行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现状,对于开展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境适宜性评价对大型野生草食动物与家畜栖息地分布及其食物竞争状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青海省天峻县大型野生草食动物的生境状况,利用ENMTools对环境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9个主要环境因子用于建立模型,通过MaxEnt模型对天峻县的野牦牛(Bos mutus)、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岩羊(Pseudois nayaur)、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盘羊(Ovis ammon)6个物种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6种大型野生草食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海拔;天峻县6种大型野生草食动物适宜生境面积约为12 607 km2,占天峻县面积的48.51%,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各物种训练集(Training)与验证集(Tes data)AUC值分别为藏原羚0.936,0.915;鹅喉羚0.903,0.874;野牦牛0.934,0.911;岩羊0.946,0.821;藏野驴0.918,0.906;盘羊0.930,0.920,均达到了优秀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生境评价对物种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鹅喉羚为研究对象,2013~2017年通过对新疆各地区开展多次野外考察,共收集了180个鹅喉羚出现点数据,作为其分布点数据,选取19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植被因子、人类干扰因子等4类24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了鹅喉羚的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变量因子对鹅喉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值为0. 973; 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海拔、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最干季平均温度(BIO9)、年均温(BIO1)、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为对鹅喉羚生境分布影响最大的环境变量。鹅喉羚在新疆的适宜分布区主要是天山山脉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边区域、天山山脉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周边区域、新疆东部的吐哈盆地周边地区、新疆最北部的阿勒泰山脉周边区域等。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新疆鹅喉羚的实际分布状况,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新疆鹅喉羚及其栖息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保护和管理成效评估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成功实施就地保护和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对评估指标的量化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成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威胁因素和违法违规情况5项保护成效评估内容的17个指标经赋值计算后,最终得分为87.25分,保护成效非常显著,除生态系统结构中的评估指标草地覆盖面积占比下降外,其他量化指标如主要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林地覆盖面积占比、湿地面积占比、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物种丰富度和防风固沙面积等均显著增加。(2)管理成效评估最终得分为88.0分,评估等级为“优”,说明保护区总体上处于较好的管理水平。管理措施中的科研能力和宣传教育指标为满分,但管理保障中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门执法机构2项指标得分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5%和48%,管理成效中的社区参与指标得分率相对较低,为45%。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带动社区发展,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07,28(2):46-49
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以世界珍禽褐马鸡和以云杉、华北落叶松次生林植物群落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本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历史概况、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社区经济概况、保护区建立建设的重要性、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线法以巢址为指标在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松鼠的生境保护选择进行了定量研究。使用样线法进行调查,共获取147个巢样方和160个对照样方,对每个样方分别测定了8个环境参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松鼠巢址选择的诸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林型、生境的郁闭程度、生境所处坡向坡位。松鼠显著倾向于在利用苔草樟子松林,随机利用其他类型樟子松林,而对杨桦林等则倾向回避。松鼠巢树周围的树木密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样方。巢址生境多位于南向的中、下坡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