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明确机插杂交籼稻的可行性及其关键农艺技术,在2003年进行的有关农艺方面的试验基础上,2004年进行杂交籼稻不同落谷量育秧试验。试验地点在扬州市邗江区杭集镇,选用品种为全国审定定名的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育秧用塑料软盘规格为58cm×28cm,落谷用的芽谷发芽率为90%,每盘  相似文献   

2.
杂交籼稻软盘育秧机插秧技术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杂交籼稻的栽插密度、生长特性与粳稻有所不同,如果水稻机插秧技术只能应用于粳稻品种,就限制了机插秧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扬州市杂交稻种植面积为3.33万hm2,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6。从全国来看,杂交籼稻种植面积更大,约占水稻面积的60%。2010年起实施的《杂交籼稻机插配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NJ2010-24)针对杂交稻机插特点,围绕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不同落谷量、机插密度、空穴处理及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通过观测测定、试验分析和产量测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育秧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是实现机插水稻的重点和难点。泸州市江阳区农机推广站2003年引进“东洋PF455S”型手扶插秧机,根据该机对秧苗的要求,反复多次进行了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的对比试验,认为双膜育秧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现将总结出的机插水稻双膜育秧规程介绍如下:一、育秧准备1、床土准备床土选择:可选择菜园土等已熟化的泥土或稻田稀泥。用量:每亩大田需备足合格床土100kg或0.08m3。床土培肥及加工:a、若用菜园土等熟化的泥土作床土,按每亩大田床土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半担、1kg25%氮磷钾复合肥(需粉碎或溶化),或…  相似文献   

4.
2012年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创新农场开展连作晚稻杂交稻机插示范,面积6.67 hm2,选用新组合甬优15,经乐清市农业局验收每667 m2平均产量达695 kg,与当地主栽的杂交组合甬优9号相比,增产幅度达7%,总体表现高产稳产,其连晚机插高产技术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1.特征特性(1)生育特性。乐清市柳市镇创新农场甬优15连作晚稻机插示范方,于6月25日播种,7月20日机插,7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采用机械插秧的种植方式,具有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省水、省药、省肥,利于环保,高产稳产,易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等优势.但杂交水稻种植有少本稀植等农艺要求,在育秧、机插中,须注意机型的选择,并作一些必要的适应性改进,以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的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已成为溧阳市上黄镇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以肥床旱育稀植、抛秧稻等为主的稻作方式使水稻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2008年我镇大力扩大机插水稻规模,并对机插水稻的育秧、栽插密度、肥料运筹、群体调控及病虫草综防等配套技术展开了试验研究,基本实现了机械与栽培技术的融和、农机与农艺的配套,完善了机插秧技术体系,为广泛应用于生产、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8年我镇水稻生产创历史新高,产量达659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采用机械插秧的种植方式,具有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省水、省药、省肥,利于环保,高产稳产,易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等优势。但杂交水稻种植有少本稀植等农艺要求,在育秧、机插中,须注意机型的选择,并作一些必要的适应性改进,以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机插杂交中籼稻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湖县由于受多年种植习惯的影响,长年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2/3以上.为了使机插秧这一成功技术在杂交稻上得到应用,近几年来我们分别在杂交稻不同组合、落谷量、机插基本苗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摸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为我县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3本基本苗模拟机插;比较三种类型水稻品种在9种栽插密度下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不同:矮秆穗数型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25cm×12cm;中秆穗粒兼顾型的品种,机插采取30cm×15cm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高秆超大穗型的品种,机插可采用33cm×(15~18)cm的株行距配置。扩行稀植有利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发挥,而矮秆穗型品种栽插适宜行距应对目前主流插秧30cm固定行距进行调减,根据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而高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经验,阐述了开展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机插方式、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育插期的农机与农艺融合试验,取得适合机插早稻和连作晚稻的品种合理搭配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发挥阜花12号花生新品种的增产潜力,采用对比试验,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3方面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阜蒙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在5月10日左右;正常年份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9万株/666.7m2;最佳施肥量为每666.7 m2施农肥3500kg、种肥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7kg,中耕时垄施尿素10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配比对杂交水稻的产量有一定影响.本文以杂交水稻荃优1606为供试品种,进行了不同施肥配比对其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配比为施商品有机肥600 kg/hm2+40%复合肥750 kg/hm2+微量元素水溶肥45 kg/hm2,栽后每5~7 d追施尿素112.50 kg/hm2,平均产量可达10528.3...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杂交粳稻在营养生长及穗粒结构方面比常规粳稻有明显优势,能增产15%~20%以上,吴江市杂交粳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推进水稻机插秧进程中,由于常规稻双膜育秧技术与杂交粳稻的区别,制约了机插秧的推广。为了促进杂交粳稻大面积推广,满足粮食产量和品质的需求,吴江市农机部门通过对杂交粳稻在机插育秧技术和壮苗方面的试验研究,形成了机插杂交粳稻双膜育秧技术,为该市杂交粳稻的机械化移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覆盖防虫网防机插秧苗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机插水稻迅猛发展,栽培技术也日趋完善.然而随着媒介灰飞虱的侵染,水稻黑条矮缩病越来越成为当前机插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发性病害,其发病危害损失大,发病范围广,在流行区发病率达20%~50%,高的达80%以上,对机插水稻尤其对机插单季杂交晚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机插单季杂交晚稻采用覆盖防虫网育秧技术,能有效防止秧田期灰飞虱的侵袭,是预防黑条矮缩病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培育壮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丹阳市横塘镇留雁村的“丹阳市种子示范园”内,前茬为小麦,土种为粉砂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供试品种为华甜玉一号,属超甜玉米。种植方式采用大田直播,每穴单株,行株距为60cm×25cm,4月15日播种。1.2 试验设计 试验按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设100:0、80:20、60:40、40:60、20:80、0:100六个处理,各处理小区面积20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全生育期总施氮量26kg/667m2,分别以6:2:2的比例用于甜玉米的基肥、拔节肥、穗肥。  相似文献   

16.
单季杂交籼稻机插育秧技术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是“十一五”期间富阳市农机化发展的五个重点之一,目前,水稻机械化栽插已经成为富阳市农机化水平增量扩面、上档升位的瓶颈,成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软肋”。因此,富阳市农机推广站启动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试点项目,并在洞桥镇进行单季杂交籼稻机械化插秧试验。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单季杂交籼稻机插育秧技术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水稻机插秧育秧方式中秧盘拌浆泥和播种分开作业的问题,国内首次实现了使用大田浆泥作育秧基质,在一台播种机上一次完成放秧盘、施壮秧剂、链条输送大田浆泥、浆泥除杂、灌浆泥,以及播种等全部作业过程。根据水稻播种的技术要求标准进行整机结构设计,并采用田间试验实测法对播种机的播种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两种类型的种子进行田间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效率为1 200盘/h,杂交水稻667m~2种子用量1.5kg,平均每块秧盘用种75g,每盘秧苗2 357.3株,发芽率85.99%,成秧率87%;常规优质稻667m~2种子用量2.5kg,平均每块秧盘用种125g,每盘秧苗4 172株,发芽率85.96%,成秧率86.98%;每秧盘和总的播种均匀度达93%以上,取样格粒数合格率均≥85%;大田机插秧漏插蔸率4.50%,作业成本比工厂化育秧节约了4.67元/hm~2。田间试验过程中机器性能稳定、作业流畅、经济性好,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早稻收割后,紧接着就是翻耕稻田,栽插晚稻。但由于天气热,气温高,为确保晚稻机插质量,农机手应掌握并做到以下几点。一、晚稻育秧技术1.选择秧田。晚稻育秧时天气炎热,秧田一般选择背阳光、背西晒,灌水方便的地方。2.掌握播种时间。一晚播种时间一般为5月20-30日;二晚播种时间一般为6月20-7月5日。每盘软盘播芽谷150-200克,在每平方厘米上有芽谷3-5粒。  相似文献   

19.
正(1)机插大田耕整质量要求是什么?答:旋耕深度10~15 cm,犁耕深度12~15 cm,不重不漏,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 cm,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 cm,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2)机插大田如何施好基肥?答:结合旋耕作业,根据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施用基肥,坚持有机肥和无机速效化肥相结合施用的原则。一般移栽前5~10 d每0.067 hm~2施粪肥1 000~1 500 kg或25%复合肥50~80 kg;中等以上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机插育秧试验——数字育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占台州市路桥区单季稻及晚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因此,要全面实现水稻机插,就必须实现杂交水稻的机插。近年来,各地农机部门在开展水稻机插推广工作中,在常规稻的机插育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水稻向杂交稻及超级杂交稻的方向发展,这种在我国南方进行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根据水稻强化栽培特点,就对育秧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数字育秧就成为机插育秧的选择。1.水稻机插育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水稻机插育秧的播种在作业方式上有工厂化育秧流水线(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播种及更加简便的手工播种两种。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