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一年发生4—5代.其中2—4代数量较多,在后季稻从秧田开始发生危害,到大田后期仍有威胁.后季稻在我县栽培面积最大,占全县稻田90%以上.因此,必须探索稻卷叶螟在后季稻田发生规律,以便指导防治工作.一、二代稻纵卷叶螟在后季稻秧田期的发生比前季稻大田偏晚,早播秧田受害较重1978年后季秧田二代稻纵卷叶螟的孵化高峰期为7月20日,比前季稻大田二代第二孵化高峰期(7月15—16日)晚4—5天.其原因与水稻生育期有关.后季稻秧苗6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而二代稻纵卷叶螟常年在6且底7月初就出现第一发蛾高峰,此时秧苗只有2—3张叶片,苗矮苗小,不易招诱成虫产卵,故避过了二代前期害虫的危害.7月中旬初,秧苗已长至5叶左右,生长比较茂密,适宜成虫产卵,故二代后期的成虫成为后季稻秧苗的主要虫源.  相似文献   

2.
超级杂交稻再生稻头季后期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4种超级杂交水稻再生稻头季后期光合产物的分配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头季稻齐穗期后15 d光合产物在稻桩内的残留量与再生稻的有效穗、总干物质、产量及穗粒数呈正相关。超级稻头季齐穗期后15 d光合产物的残留量影响头季稻头季留桩干物质,进而影响再生稻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形成。残留在稻桩内的光合产物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分配到稻桩的量越多,再生稻的发苗数、有效穗数越多,产量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对水稻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于2015-2017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进行稻-再-油/肥轮作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T1:稻-再-油轮作,三季均不施氮;T2:稻-再-油轮作,三季施氮量为165、120和180 kg·hm-2;T3:稻-再-肥轮作,三季施氮量与T2相同;T4:稻-再-闲轮作,前两季施氮量与T2相同。研究各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并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T3>T2>T4>T1。与T4相比,2016-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8.4%和14.4%、22.2%和17.7%,T3分别增产12.7%和17.9%、25.1%和244%;与T1相比,2015-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35.1%和22.0%、36.4%和30.3%、651%和65.6%。②在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条件下,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灌浆特性表现一致。与T4相比,T2、T3均能提高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势粒起始势和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干物质量;与T1相比,T2延长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弱势粒有效灌浆期,从而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香32为材料,采用抛秧、手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头季、再生季产量与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头季稻的手插稻,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较高,其产量最高,再生稻以抛秧种植的产量最高;抛秧、手插、直播的2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1.42、11.33、9.84 t/hm~2,抛秧、手插的水稻产量较直播的分别高出16.2%、15.1%;头季稻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再生稻,但再生季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等外观品质,蒸煮及营养品质均优于头季稻。综合分析,抛秧种植方式下的2季水稻的产量略高于手插稻,且稻米品质优良,是较好的再生稻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豫南稻区不同播期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豫南稻区再生稻的最佳播种时间,对在不同播期处理情况下的水稻生育进程、秧苗素质、头季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年(2014)气候条件下,采取小拱棚旱育秧方式,除2月21日播种的秧苗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外,3月1日~4月11日播种的处理,均能培育出正常的秧苗,且在此时间段内,头季稻的熟期随播期的推迟而推迟,再生稻的产量则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以3月11日播种的处理头季稻产量最高,而两季总产量则以3月1日播种的最高。由此,本试验认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的最适播期应在3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6.
为挖掘重庆市开州区再生稻米品质优势,推动开州再生稻品牌发展,以2021年开州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中综合产量较高的10个品种为对象,比较并分析其头季稻和再生稻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再生稻碾磨品质总体上略低于头季稻,外观品质总体上高于头季稻,但粒长、长宽比均略低于头季稻;蒸煮食用品质方面,再生稻的碱消值高于头季稻,胶稠度低于头季稻。参试品种的蒸煮食用品质均达《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标准及以上。  相似文献   

7.
适宜的再生稻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兼顾头季稻+再生稻综合产量的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可为再生稻生产提供技术理论和实践指导.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以深两优5814为试验水稻品种,头季稻在历年早稻普遍播种期的基础上,另外提前10 d和推后10 d共分3期播种.各播期头季稻移栽至大田后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在头季稻生长过程中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头季稻的发育期.不同播期头季稻成熟时分别在八成熟、九成熟、十成熟,且每一个成熟度下又分别选取20、40、60 cm的留桩高度收割.对不同播期、不同成熟度收割的头季稻取样考种、实地测产,并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不同收割处理后的头季稻萌发成再生稻,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并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对再生稻进行生育期观测,再生稻成熟后收割,分别取样考种及测产,并对再生稻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结果表明,播种移栽早的头季稻的发育期普遍较早,且比相邻迟播头季稻达到相同成熟度的日期早3~5 d.头季稻千粒质量(y)与全生育期(x)存在一元线性关系,y=0.1777x+7.1181(r2=0.6246),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成熟度对头季稻的产量有利.在20~60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再生稻的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推迟.不同播期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千粒质量、实收产量和秕谷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虽第1播期再生稻的结实率较高,但在有效茎数方面,第3播期显著比第1、第2播期高,导致第3播期理论产量显著比第1、第2播期大.八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方面均比九成熟、十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高.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40 cm对再生稻产量形成比较适宜.从全年产量而言,头季稻选择任一播期均可.头季稻八成熟度收割全年水稻产量较高,且八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明显高于九成熟度、十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生育期长有利于千粒质量的增加,播期早、十成熟度的头季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头季稻八成熟、40 cm留桩高度收割对再生稻适宜.综合考虑头季稻+再生稻的产量及效益,以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早稻的种植习惯,南昌县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头季稻3月底播种,头季稻在八成熟、留40 cm稻桩收割.  相似文献   

8.
"玉米-稻"或"玉米+马铃薯(早毛豆)-稻"是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布局之一,提高后季稻的产量和效益是实现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保证.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各类多熟制的后季稻品种一直沿用"武育粳3号",该品种目前退化严重,抗性较差,难以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现改用感光性较强的"武运粳7号"作后季稻进行示范栽培获得成功,在水稻后期低温寡照阴雨的不良天气条件下,14.5亩玉米茬后季稻平均实收单产仍达456kg,较"武育粳3号"增产23.0%,亩纯收益增加90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总结了继麦/玉米-后季稻之后,近年来所应用的9种水旱轮作型的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即;草莓/玉米-稻、洋葱/玉米-稻、马铃薯/玉米-稻、苞菜/玉米-稻、麦/瓜-稻、麦/匣-稻、苞菜/冬瓜-稻、薄芹或大蒜-大椒-稻、苞菜、玉米-稻、麦、瓜-稻、麦/茄-稻、苞菜、冬瓜-稻、蒲瓜或大蒜-大椒-稻、莴苣/黄瓜+豇 豆或番茄-稻,提出了合理的间套作、选用配套品种、实行农膜保护地栽培、加强肥水管理和综合防治病  相似文献   

10.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经过培育而萌发长成的一季水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米质优等优点,是一项轻型、高产、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头季稻一般产量550 ̄600kg/667m2,高的达650kg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糯稻鄂糯9号为研究材料,探索了播种时期、栽插秧龄、栽插密度、每穴栽插苗数和施氮量5个因素对其作中稻栽培产量的影响,并探索了头季稻的收割时期和留桩高度2个因素对其作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中稻栽培,鄂糯9号在5月21日至6月5日播种,秧龄30 d以内,栽插密度13.3 cm×23.3 cm~13.3 cm×26.7 cm,每穴栽插5~8苗,施氮量225.0~262.5 kg/hm2,可以获得较高产量;作再生稻栽培,8月10—14日收割头季稻并保留45~50 cm的稻桩高度,头季稻和再生稻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对褐稻虱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酶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研究再生季稻株和连晚稻株对褐稻虱生理代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再生季稻上的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酯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明显低于连作晚稻。  相似文献   

13.
陆良县被列为2011年全国500个乡(镇)粮食作物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乡(镇)之一,2011~2013年在三岔河镇推进高产创建。2011年实施稻豆、稻薯2种高产创建模式,经现场实测,各作物实收产量达到并超过了预定产量指标,整建制推进的开局取得了圆满成功。1完成情况1.1实施地点及规模在三岔河镇24个村委会实施,主要选择稻/豆、稻/薯2种模式在大、小春2季连续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酯酸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研究再生季稻株和连晚稻株对褐稻虱生理代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再生季稻上的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酯酶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明显低于连作晚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以在海南岛东方市实施的稻-稻-稻(RRR)连作和稻-豆-稻(RSR)轮作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稻连作和稻豆轮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RSR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水稻产量,均高于RRR处理,说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并降低了pH值;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细菌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值比RRR处理提高了40.2%、40.3%、5.7%;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还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比RRR处理提高了20.1%和16.5%。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说明,稻豆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pH、热水可提取碳(HWE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呈极显著(P<0.01)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了有机质分解、提高了磷和速效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6.
镇稻2号     
镇稻2号是镇江农科所从"桂花糯"中选得变异株育成的,属迟熟中糯。作单季稻栽培,在5月中旬播种,8月中旬齐穗,10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接近150天,一生总叶龄16~17叶,伸长节间数5~6个。作瓜、稻、豆后季稻栽培,6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移栽,9月上旬齐穗,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一生总叶龄14叶左右,伸长节间数4~5个。  相似文献   

17.
稻—稻—菌三熟栽培模式是经济环保的栽培模式。该文介绍稻—稻—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早杂优、晚季稻、稻后菌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准两优608主季稻不同收获期对主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2016年在怀宁县茶岭镇万福大畈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季稻不同收获期对主季稻的产量影响不明显;再生稻的产量随主季稻收获期的提前而增加,从而得出怀宁县再生稻的主季稻最佳收获期在8月15—19日。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选用良种与合理布局、头季稻栽培管理、适时施好促芽肥、适时收割头季稻与保留适当稻桩高度、再生稻生育期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78年进行了水稻与大豆轮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麦、豆、稻和麦、稻、豆“两旱一水”轮作的好处1.产量高:去年试种的三块田,平均亩产1934斤,最高的超过了吨粮(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