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鉴于冷浸田是长期浸水的低产水稻田,强还原性物质,土粒分散,土壤结构不良,土壤速效养分缺乏,有效肥力低,同时潜在肥力较高,易改良,见效快、收益大,是低产水稻田改良的主要对象.本文主要是针对冷浸田水稻低产,在对其进行改良的基础上,应用水稻少耕法栽培技术,规范冷浸田水稻选种、育秧、栽培、施肥、管理等,来实现水稻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产是我县粮食作物的大头,稻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土普量算面积)的58·8%,水稻产量却占粮食总产75—80%之间,平均亩产还不到600斤。经过土普查清,主要原因是低产田面积占总田面积的67·5%,由于该类田面积大,严重影响水稻大面积的平衡增产。为提高这类田的产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采纳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法,几年来,对低产田改良进行了一些试点,收到明显效果。1983  相似文献   

3.
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环节。晒田的作用是:改良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活动;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治水稻螟虫、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禾秆坚硬,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水稻后期倒伏。生产实践证明,晒田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8%~15%。  相似文献   

4.
1985~1986年地处贵州高原西部高寒地区的六枝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水质、灌溉方式、哂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水稻灌溉技术处理的正交试验。证明磁化水灌溉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差异。浅深浅结合磁化水灌溉比浅灌结合磁化水灌增产8%;比湿润灌溉结合磁化水灌溉增产8%,比自然水潍溉增产18%。磁化水灌溉水稻,对高寒地区的水稻有保温作用,为高寒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了研究信息。为了探索水稻能高产的需水规律,了解各生育期不同水质,淹灌水层和晒田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求找出水稻高产的灌溉措施。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在六枝特区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运用正交试验开展不同水质(磁化水,普通水),不同灌溉方式 (浅灌,浅深浅灌,湿润,深灌),不同晒田方式(晒田,不晒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灌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东波 《种子科技》2022,(21):13-15
为有效缓解机插秧田水稻恶苗病,试验通过采取不同水稻种子药剂处理方法,评价包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壮苗效果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以达到防病、壮苗、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县的冷、滥、锈田,约有五万五千七百多亩,占全县稻田面积的百分之十点八左右。这部份田,大都分布在坡脚、深山夹沟或平坝低洼处,有冷浸水或是长期泡冬,地下水位高、长期引煤矿水灌溉,或是因耕作栽培等原因,造成常年积水、浸泡、排水不良,地温低,土壤性状不好,养分释放缓慢,一般亩产稻谷只有三、四百斤。这部分田增产潜力很大,根据群众的经验,只要对症下药,稍加治理,就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水稻半旱式垄作栽培(简称垄作)是一种新的稻田栽培水稻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冷、烂、锈水田。1988年在贵定昌盟小场镇,冷、烂、锈水田上试验示范18亩,平均亩产560.5公斤,比平作增产27.7%,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垄作栽培方法在有水源灌溉的坝子田(简称饱水田)能否推广应用?是否也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1989年在昌明区小场镇饱水田上连片种植110亩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赤水紫泥泡冬田水稻施用锌、硼肥的效应,在N、P、K配方施肥的情况下,进行了增施锌、硼肥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施锌肥对水稻分蘖有一定促进作用,对改善水稻的成穗和结实性能均较为有效,显著提高产量,增产达8.41%;同时施用锌肥和硼肥,则效果更好,增产可达13.09%,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单施锌肥;单施硼肥,未表现出明显的效应。因此,在类似条件下的水稻生产中,要增施一定量的锌肥,并建议同时配施一定量的硼肥,从而促进水稻分蘖,改善水稻成穗、结实性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川西平原水田两熟区基础土壤地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2个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在四川省绵竹市选取2个乡镇高、中、低不同基础地力田块进行试验,研究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生育期、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各地力田块水稻有效穗、穗粒数显著增加,施肥处理较CK大幅增产,增产幅度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高、中、低产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84.4%、82.0%和77.4%。试验地高、中、低产田施肥后分别增产19.8%、22.0%、30.2%。施肥处理有助于水稻提早分蘖,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及分蘖数,施肥后总生育期略微延长,高、中、低产田生育期延长程度差异不明显。高产田有效蘖数略高于中、低产田。总体上,水稻产量随基础地力的提升而升高,肥料贡献率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相同施肥处理下低产田增产潜力更大。从产量构成要素看,施肥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是产量提升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针对条件优越的丰产稻田,提出利用良种良法实现“种三产四” 即种三亩田产四亩粮的增产目标,受此启发,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徐先捍利用良种良法,在贵州冷凉山区“冷烂锈阴瘟”(即冷水田、烂泥田、锈水田、阴山田、稻瘟病高发田等)低产田提出“种三产五”即种三亩田产五亩粮的丰产目标,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优良品种滇杂31特征特性结合配套栽培技术,在贵州冷凉山区“冷烂锈阴瘟”稻田示范推广,经专家组多年多点临田测产,滇杂31比同田CK增产42.9-431.3kg/667m2,增幅10.1-298.5%,比CK平均增产81.2%,平均增产稻谷251.5kg//667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和灌溉方式对冷浸田障碍因子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消减冷浸型中低产田长期浸渍、泥温低、结构差、还原性物质毒害、有效养分低等障碍因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动态取样与室内测定,研究了不同栽培和灌溉方式对冷浸田障碍因子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方式比较,起垄栽培结合湿润灌溉方式增加了晴朗天气条件下冷浸田土壤温度,土壤气相比例提高3 倍,土壤液相比例减少20%,土壤活性还原物质含量降低了21.9%,土壤细菌数和微生物活性分别提高128.7%和3.8%,土壤排水通气性增强,还原性物质毒害减轻,土壤有效养分提升,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最终使早稻增产10.8%。起垄栽培结合湿润灌溉方式是适合于冷浸田早稻增产的农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措施对冷浸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赓  李小坤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53-157
研究明确不同措施对冷浸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适宜改良剂的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设置优化施肥及不同措施(石灰、有机肥和秸秆)等6个处理,比较各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还原性物质含量、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合理施肥可以显著地降低冷浸田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并提高水稻产量,增幅为26.2%。石灰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浓度,增产14.2%。石灰和秸秆混合施用不仅显著提高土壤Eh,而且降低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降幅分别为40.0%和49.3%,显著增产19.8%。优化施肥、石灰和秸秆的配合施用均是消减冷浸田还原性物质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丰田优553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施肥方式和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有机肥+复合肥的混合施肥方式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比其他试验处理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6.89%~18.62%.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比不晒田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明显提高,生育期短3d.因此,合理施肥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效益,实现水稻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陈斌 《种子科技》2003,21(5):296-296
制种田里的杂株对杂交种子纯度影响极大,故杂交水稻制种田的去杂保纯工作非常重要。现结合多年来的制种经验,就杂交水稻制种田的杂株类型、特征与去杂等介绍如下,供水稻制种生产者参考。1 水稻制种田杂株类型与特征1.1 不育系(三系)中杂株类型与特征 不育系中杂株最常见的是保持系,其次是变异株,再次是异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移栽叶龄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发  李俊 《作物杂志》1998,14(4):15-16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自1992年在汉中稻区试验示范以来,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因旱育秧早育迟栽,长秧龄,大苗秧,不能充分发挥增产优势,为此,我们于1996年进行了适宜播期试验,研究移栽叶龄与产量的关系。试验地在本县梁山镇高营村进行。试验地为锈斑泥沙田……  相似文献   

16.
垄作覆膜对冷浸田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垄作和垄作覆膜对冷浸田的改良效果,为提升冷浸田肥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垄作覆膜对冷浸田土壤温度、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还原性物质含量、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相比习惯耕作,垄作和垄作覆膜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3 年平均产量提高4.9%~16.8%,垄作覆膜对水稻增产的效果更佳;能提高水稻生育前期土壤温度,垄作覆膜增温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单一垄作能显著提高土壤>1 mm团聚体含量,而覆膜则能显著提高土壤0.5~1 mm团聚体含量;单一垄作能降低还原性物质含量,田间水分管理及水稻生育时期影响垄作覆膜对还原性物质含量的削减效果;能降低土壤氧化稳定系数,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促进有机质矿化分解。单一垄作或垄作覆膜均能改善冷浸田土壤性质,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垄作覆膜的效果优于单一垄作。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州冷、阴、滥、锈田在全州分布较多,面积达31万亩。由于渍水、低温和强还原条件,导致水稻长势差,亩产稻谷长期徘徊在150~250公斤的水平,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稻,复种指数低,优越的光、热条件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冷滥田是影响全州水稻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冬季农业开发的一大障碍。为了改良冷滥田,提高水稻产量和搞好冬季农业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腐秆剂秸秆腐熟还田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评价不同种类秸秆腐熟剂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稻田将稻草秆还田、油菜秆还田并使用秸秆腐熟剂,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同时可改善水稻生长性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黔北低热山区通过油菜秸秆粉碎还田不使用腐杆剂、油菜秸秆还田使用腐杆剂及油菜秸秆不还田三种方式栽培水稻。结果表明,油菜秸秆旋耕方式还田增施腐秆剂,秸秆腐解速度明显加快,30 d达峰值,利于水稻增产;油菜秸秆还田不用腐秆剂的腐解能力稍弱,30 d时干重腐解率低7.01%~8.52%、原始重腐解率低3.0%~3.8%,其折干腐解率、原重腐解率平均分别比施用腐杆剂的处理低7.76%,3.4%,对水稻产量增产的有益影响不及用腐秆剂的处理方式,但水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油菜秸秆还田使用腐秆剂加快了秸秆腐烂,利于水稻高产的形成,产量比秸秆不还田增产11.23%~13.27%,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水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建设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艰巨任务中,如何把白城的盐碱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使水稻生产再上一个台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总结20多年盐碱地的开发生产经验,应用现代新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水稻创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