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茶毛虫的发生情况、为害特性和发生规律,分析了金寨县茶毛虫加重发生的原因,指出茶毛虫的田间调查方法,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茶毛虫是茶区的重要害虫,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山茶、油茶等林木。发生特点茶毛虫在各地发生世代不一,多数茶区每年发生3代,以夏秋茶期危害严重。茶毛虫以卵块在茶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及其天敌的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茶毛虫及其天敌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的调查,测定生态位宽度、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时间生态位上,宽度序列为茶毛虫> 白斑猎蛛> 茶毛虫绒茧蜂> 茶毛虫黑卵蜂> 寄蝇,重叠序列与比例相似性序列均与宽度序列相同;在空间生态位上,宽度序列为茶毛虫> 白斑猎蛛> 茶毛虫绒茧蜂> 寄蝇> 茶毛虫黑卵蜂,重叠序列为茶毛虫黑卵蜂> 白斑猎蛛> 茶毛虫绒茧蜂> 寄蝇,比例相似性序列与时间生态位序列相同;在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上,生态位宽度、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序列均与时间生态位序列相同.在生态位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茶毛虫及其天敌的发生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探明了茶毛虫各虫期的优势天敌,探讨了天敌在茶毛虫综合治理中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茶毛虫的形态特征,总结了茶毛虫的危害症状及生活习性,分析了发生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防治茶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茶毛虫生活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巴山区茶区茶毛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卵块越冬,卵粒量一般在100~200粒,幼虫具群集生活,3~4龄有在茶丛两侧分布的习性。成虫羽化有明显节律,约67.8%的成虫在17~19时羽化。在自然情况下,茶毛虫成虫雌虫数量多于雄虫,约占70%。本文还报道了茶毛虫成虫消长规律,幼虫适宜生境及天敌对茶毛虫发生为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茶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主要是生产茶叶,茶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茶树害虫茶毛虫和茶尺蠖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叶产业是镇安县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叶基地5.6万亩,为了指导茶农进行茶叶生产,现将茶毛虫与茶尺蠖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茶毛虫茶毛虫又叫茶辣子、摆头虫等,是我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适宜生境及生态控制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虫。关于该虫发生环境的调查研究,仅有部分文献作过一般描述:雌虫善选择树势繁茂的茶丛产卵,繁茂荫蔽或阴坡地茶园茶毛虫为害较重,间作高秆作物田块为害较重。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茶毛虫适宜生境与上述描述不同。为明确这一问题,1983~1985年,我们在陕西南郑县红庙镇选择不同类型茶园进行茶毛虫生态定点观察。在茶毛虫适宜生境调查基础上,开展了茶毛虫生态控制试验。  相似文献   

8.
茶毛虫发生规律及性诱剂防治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茶毛虫是中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长沙地区主要茶园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茶毛虫危害主要是幼虫,第一代幼虫发生量最大,一般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茶毛虫成虫白天多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晚上7—11时活动最盛。采用人工捕杀防治、化学防治、性诱剂诱杀3种处理后,茶毛虫第二代幼虫田间虫口密度均极显著低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对照,3种防治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诱剂诱杀方法可在生产实践中替代化学防治,作为茶毛虫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生产有机茶叶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霍山县茶树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山县茶叶资源丰富,种植面积达8000多公顷,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茶树害虫以茶毛虫、茶蚕、茶假眼小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等为主,间隙性重发。1茶毛虫1.1发生与危害茶毛虫在霍山县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危害期在5月下旬至6月,第2代幼虫危害期在7~9月。以卵在茶树中、下部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及持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园第1代茶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6、5×106、7×106和9×10"6PIB·mL-1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6%、92.3%、94.8%和97.0%.对第2代茶毛虫的持续防治效果分别达78.7%、83.6%、91.3%和94.9%;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与茶毛虫发病死亡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茶毛虫发病死亡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浅谈德江县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毛虫是我国茶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毒毛虫、茶毒蛾、痒辣子。主要对茶叶的生长有严重害处,还会危害柑桔、山茶、油茶等。茶毛虫在中国各个产茶的省份每年均有分布,在德江县也不例外。本文重点介绍德江县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以便为控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茶毛虫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加梅  汪云刚  唐一春  刘德和  冉隆珣  玉香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27-16028,16031
茶毛虫在我国茶区分布范围广,是大部分老茶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综述了运用农业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茶毛虫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毛虫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舒城是我国茶叶百强县、绿茶出口基地,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茶产业获得了良好发展,但是茶叶栽植中的茶毛虫等病虫危害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结合舒城县茶叶生产的实际,从外形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等方面总结了茶毛虫发生的特征特性,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茶叶绿色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对杀毛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3类6种杀虫剂对茶毛虫3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茶毛虫黑卵峤和绒茧蜂的室内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和茶毛虫及其天敌的室内杀虫效果差异显著,对茶毛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2.5%功夫乳油6000倍对茶毛虫3龄幼虫的内杀虫效果,田间防治效果及对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的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93.5%、89.6%、10.0%、5.7%;2.5%敌杀死乳油3000倍分别为91.3%  相似文献   

15.
茶毛虫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的发展,茶园使用化学农药的次数和数量减少,部分茶园甚至不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茶毛虫在短期内为害加重.笔者所在县茶园连续几年都发生茶毛虫为害,受害后的茶树仅剩下秃枝,极大地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茶毛虫是茶区主要害虫之一。猖獗时,不仅能使整块茶园的茶树的叶片荡然无存,甚至嫩树皮及幼果,亦遭残害,引起全株枯死。解放以来,湖南省广大茶农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进行人工捕捉及叶剂防治,但由于茶毛虫大量发生,有些地区仍严重地影响了茶叶的生产。 我站于1956年专就茶毛虫进行了生活发育周期及生活习性的系统观察。兹将所获得的初步结果,报导如下。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7.
舒城是我国茶叶百强县、绿茶出口基地。近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茶产业获得了良好发展,但是茶叶栽植中的茶毛虫等病虫危害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结合舒城县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从外形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等方面总结了茶毛虫发生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茶叶绿色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茶毛虫对之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但是,目前对茶毛虫的综合报道十分少见。故从害虫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茶毛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择防治有机茶园茶毛虫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进行茶毛虫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化学农药10%联苯菊酯乳油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生物农药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和0.3%苦参碱水剂对茶毛虫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0.3%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结论]建议在有机茶生产中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毛虫,采取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1.3%苦参碱防治茶树茶毛虫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茶毛虫具有速效、持效的特点,对茶树安全,天敌杀伤较小,建议施用剂量为900~1 800 mL/hm2,宜在茶毛虫幼虫低龄期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