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安全定量评价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陕西关中渭河盆地,1986~200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并对本地区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②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③1986~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增长幅度较大;④关中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⑤本区平均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为3.11hm2,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是评估区域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已有研究多采用全国统一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测算。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通过独立测算研究区各年份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对传统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均衡因子、产量因子与全国统一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尽管评价结果显示1995—2011年陕西省总体处于不可持续性状态,但所反映的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均比较稳定,分别在0.138 9~0.497 8hm2/人和1.170 3~2.613 7之间,该结果较传统研究结果数值偏小,但更贴近区域现实。从全球生态问题谈判的有利角度出发,我国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国情和区域特色的生态足迹测算因子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相关衍生模型,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态势,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江西省人口由3 270.2万人增长为4 339.1万人,同期生态人口容量却由2 162.63万人降低为1 512.94万人,因此生态超载人口由1 107.57万人增长为2 826.19万人,生态超载率由33.87%提高到65.13%,人口生态超载情况日益严重;人均生态足迹呈缓慢的波动式上升态势,由1.439 0 hm2增长到1.950 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却逐渐降低,由0.951 7 hm2降低为0.680 2 hm2,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由1.26增大为2.05,生态安全等级由"稍不安全"降低为"很不安全"等级;生态经济耦合指数由0.51降低到0.43,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为衡量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小,综合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灰色预测GM(1,1)模型评价了江苏省盐城市2005-2018年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预测了其未来10 a的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5-2018年盐城市生态足迹组分以水域和耕地为主,占足迹总量的64%~72%;14 a间,盐城市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保持稳定,但生态系统发展能力增加了70%;盐城市的生态承载力14 a间仅增加了25%,明显低于生态足迹的63%,生态赤字呈逐年扩大趋势,其中,2018年的生态足迹为当年生态承载力的7.8倍;如果继续当前的消费模式,预计到2028年,盐城市生态赤字较2018年增长44.6%,区域不可持续发展状况将越发严重。研究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应该从减少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三方面着手,以求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省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海南省2012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力求为处理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海南省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74 7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53 6 hm2,生态足迹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37倍左右。对区域生态供需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处于1.1~1.5区间,存在赤字问题,生态承载状况超载,并提出了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绵阳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足迹法是用于评价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以四川省地震重灾区绵阳市为例,计算了2000—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式增长,由2000年的1.377 2hm2增长到2009年的2.408 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赤字由0.954 4hm2增长到1.922 0hm2;生态压力指数由3.257 6增长到4.949 3;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252 1下降到1.599 6;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生态足迹出现急剧增长。随着近年来绵阳市资源消耗增加,发展模式呈不可持续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适当控制人口增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耕地资源,转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草地承载能力的高低影响草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作为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研究其草地资源承载能力变化,为区域草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2013,2015,2018和2020年土地利用及其他相关数据,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赤字(ED)/盈余(ER)和生态压力指数等方法与指标,分析评价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承载力状况。 [结果] ①2013—2020年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生态足迹持续高于生态承载力,总生态足迹与总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增后减趋势,7 a内分别下降了2.76%和7.35%;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承载力7 a间变化率分别为-9.62%,-13.19%;生态足迹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规律,生态承载力东部及北部高于西部及南部; ②草地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先上升后下降,总体上升4.95%,均大于1,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草地生态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性; ③4个时期ER/ED均小于0,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草地生态承载状况多年连续超载,生态安全稳定性持续降低。 [结论] 锡林郭勒盟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理位置及其资源禀赋,叠加高强度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导致全盟草地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社会经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在区域生态足迹计算、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白城市2003—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分析了三者的动态变化,评价了白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探究了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演进关系;基于STIRPAT模型探析了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3年,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392 9,1.785 3hm2/人增加到2.967 0,3.064 6hm2/人。人均生态足迹增速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呈逐渐减小状态,由0.392 4hm2/人减小至0.097 6hm2/人,在2012年出现生态赤字0.046 8hm2/人,可持续发展状况开始恶化;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演进曲线呈现为"勺子型",预计拐点出现在2014年,之后人均生态足迹将随着经济增长呈下降走势;人口数、可比价格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比率、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为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驱动力指数分别为0.157 5,0.164 7,1.050 0,0.471 9,0.020 6,0.588 5。白城市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优化产业布局与能源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与转化力度,发展生态经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人民生态文明水平,进而提升区域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人口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为研究区,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研究区各县(区)的人口承载力,即在生态承载标准下研究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研究表明:盐池县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有4.1万生态人口承载空间。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生态超载状态。其中海原县生态超载最严重,超载人口达5.1万人,同心县次之,超载人口3.84万人,红寺堡区的生态超载最小,超载人口仅2.12万。从生态人口承载力来看,在该区域人口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研究区域生态人口承载力的因素主要为人均的消费水平和耕地的生产能力,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耕地的生产能力主要受水资源的限制。因此,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缓解该区域的生态压力,只能从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区域人口数量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生态足迹内涵的界定及其提出背景、研究进展的概括,阐释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及计算方法。以陕西省及其10个市(区)为例,分别估算陕西省及分市域的人均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99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512hm^2,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地区生态承载力的限度,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中对耕地的需求量最大,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次之。表明该区人的生活消费以主粮为主,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生物资源的消费量以农产品为主。在各市区的生态足迹供需均衡量中,西安、咸阳、榆林和宝鸡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全省均值(2.5998hm^2),渭南、安康、商洛和杨凌地区皆小于该省人均生态足迹。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陕西省应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河北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产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8 3 ghm2,人均生态足迹为2.189 7 g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21 4 ghm2,人均生产足迹为3.436 3 ghm2,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为4.675 8,基于消费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837 4,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988 0,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北省社会发展指数为0.462 7,基于生产消费的河北省社会发展指数为1.833 8,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290 9 ghm2,河北省的生态贸易赤字为-1.246 6 ghm2,生态耗竭值为2.794 3 ghm2.表明河北省生态经济系统处于生态耗竭、不可持续状态,生态多样性低,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发展属于高能源消费型.河北省只有改革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节能降耗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渭南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渭南市1985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该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85年的1.3792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2.3516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波动在0.5252(0.4726~0.5917)hm2左右,人均生态赤字从1985年的0.8423hm2增至2003年的1.8291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985年的0.82逐年增至2003年的1.29,同期生态占用指数从0.63增至1.08,生态经济协调指数波动在0.58~0.88之间。说明渭南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稍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不同尺度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该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对全球147个国家或地区及中国部分省、市和县的试评价表明,该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标准能很好地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4.
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度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进行度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绥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517888hm^2,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生态承载力)为1.28687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011hm^2,绥宁县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2005年、2015年生态足迹分别为1.343577hm^2、1.328835hm^2,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320071hm^2、1.423893hm^2,生态盈亏分别为-0.023506hm^2、0.095058hm^2,万元GDP生态足迹值分别为2.46hm^2、0.83hm^2,生态承载发展度分别为0.98、1.07。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可使该县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渐减小,生态承载发展度逐渐增大并达1左右,能源消费结构逐渐优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固始县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河南省固始县生态农业的现状、生态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模式,提出了基地建设、示范小区建设、配套项目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对策。建立结构和功能不断优化的生态农业复合系统是实现固始县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供需平衡状况、供需结构等方面定量分析了重庆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人均生态赤字1.2806hm2/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已超出其生态承载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不对称性,可用于人类消费的可供生态空间类型结构较为单一,重庆市生态赤字的存在,进一步揭示了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津市统计年鉴资料的基础上,从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个方面,利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得出天津市2004年生态承载力为0.32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53 hm2。表明天津市的生态安全正面临严重威胁,且该趋势正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另一方面也表明天津市总体上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逐步由粗放型、消耗型转换为集约型、节约型。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城市生态足迹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西安市1990~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估算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0.9012hm2/人增加至2001年的1.5820hm2/人,生态赤字从1990年的0.5376hm2/人增加至2001年的1.2691hm2/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态足迹的一次线性拟合趋势预测,并计算了西安市1990~2001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相对于本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来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对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已构成威胁。最后,提出了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减缓生态足迹的增加,确保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林业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西北地区林业政策失灵的案例 ,剖析了西北地区现行林业政策失灵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以土地换生态 ,完善退耕还林的西北地区生态林业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陕西省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09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7hm2,人均生态赤字0.166hm2,陕西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研究结果对该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