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速度非常快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4周龄以内的雏鸭,5~15日龄之间的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死亡率高时,可达90%以上。病雏鸭的主要特征是不能站立,频频抽搐,羽毛蓬乱等。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30日龄内雏鸭,5~15日龄的比较容易感染发病,成年  相似文献   

2.
一、鸭疫巴氏杆菌病(一)病性与流行特点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各品种和各日龄段的鸭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突然受寒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缺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感染鸭疫里氏杆菌后引起的以浆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慢性传染病;本病以感染雏鸭为主,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心膜、胸膜、腹膜和脑膜纤维素性渗出是本病的主要剖检病变;诊断本病时必须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方案确诊;防治本病需要在发病日龄阶段使用敏感抗生素提前预防的办法,效果显著,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管理,避免鸭群出现大应激,给予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等,才能将本病的发病概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近年来最常见的雏鸭疾病之一。它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雏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对肉鸭饲养、蛋鸭育雏危害严重。1 发病特点1 .1 感染年龄严格 通常以 2~ 8周龄雏鸭易感 ,1周龄内、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临床可见同一鸭场 ,雏鸭发病而 58日龄以上的鸭则未见发病。1 .2 感染途径广泛 以呼吸道、皮肤伤口感染为主 ,此外 ,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可感染发病。临床情况表明 ,饲养管理不当 ,不良环境条件 ,常可促其发生与流行。1 .3 发病急骤 临床可见鸭群中个别雏鸭…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特点及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李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1~8周龄鸭对本病敏感,但多发于10~30日龄雏鸭。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常因引进带菌鸭而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蹲伏、缩颈、头颈歪斜、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随着病程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麻痹,因该病易发、难治且发病率、死亡率高,是当前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广大的养鸭地区多数商品肉鸭场均有不同程度流行.是造成肉鸭死亡和胴体废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疾病防治篇     
肉鸭传染性浆膜心包炎防治技术荣 庚 鸭传染性浆膜心包炎是由于鸭感染了鸭疫里氏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易发接触性致死性的败血症,该病在海南省各地流行,主要感染2-7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死亡率特高,7日龄内和8周龄以后的肉鸭极少遇见。因为海南气温高,雏鸭下水早(多为3日龄下水游戏),池塘多数养有鲳鱼,鲳鱼常咬伤雏鸭的脚蹼,经皮肤外伤而感染此病的占85%左右。因海南白天与夜间的温差很大且夜里有微风,养鸭户95%以上将雏鸭放在小棚里过夜(没有任何保温措施)而导致雏鸭常在10-15日龄出现感冒,此时鸭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遂平县鸭病毒性肝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遂平县鸭群病毒性肝炎病占鸭发病量的42.5%,占第一位,鸭病毒性肝炎也是造成雏鸭死亡的主要病因.在被调查的218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发病日龄以3~14日龄最多;发病季节以冬、春季最多;散养场户比规模化鸭场的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对该病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传染源病鸭、病鹅和带毒鹅(鸭),各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鹅均可感染。雏鹅尤为敏感,但以15—20日龄幼鹅最易感染,死亡率也高。本病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夏之际和秋冬流行最为严重,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并有出血点。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2005年5~6月份,江苏省铜山县茅村镇先后发生了两起雏鸭病毒性肝炎,3日龄发病的一起,死亡雏鸭1600只(共养殖3000只);27日龄发病的一起,死亡800只(共养殖2000只)。给养殖场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所引起,呈全世界流行,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不同性别、日龄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根据疾病发生的缓急程度,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猪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剖检以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为主,预防本病需提升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何世成 《湖南农业》2009,(11):19-1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本病发病率、死亡率高,易发难治,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其特征为头肿大(大头瘟)、流眼泪、腿发软、拉绿屎。 病原和流行病学特点 所有鸭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相似.但彼此间存在毒力上的差异。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可经过病鸭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环境物品的间接接触而感染。鸭、鹅和天鹅对本病易感。成年鸭发病率与死亡率高.30日龄内雏鸭较少发病。  相似文献   

15.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鸭,特别是5~10日龄雏鸭最多见,成年鸭有抵抗力可成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猪呼吸道传染病,以地方流行为主;病猪和处于潜伏期的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各种日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日龄越大的猪越易耐过,以仔猪感染后造成的损失最大,应激对本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感染猪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后期鼻甲骨的下卷曲部发生萎缩,使得整个面部呈现出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损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引起许多条件致病菌的乘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本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可高达100%,呈尖峰式死亡曲线。在过去的文献中也有小鹅、雏鸭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报道,其发病之急,死亡率之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法氏囊病又称甘保罗病.是一种免疫系统抑制疾病。鸡常发生此病。鸭和鹅等禽发生本病的比较少。但随着鸭、鹅等饲养规模的扩大,鸭、鹅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也多有出现。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于鹅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多见于20多日龄的雏鹅,以腹泻、脱水、肌肉出血和法氏囊肿胀、坏死或萎缩为主要特征。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禽病的总称,雏禽经常感染大肠杆菌病而发病。  相似文献   

19.
正细菌性传染病(续第2期第25页)一、水禽里默氏杆菌病水禽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近几年来鹅群常发生感染,有时呈地方性流行。本病常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窦腔炎、脑膜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已成为危害水禽养殖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本病危害绵羊和山羊,且以3~6月龄的羔羊发病为多,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呈散发性流行。人也可感染羊口疮病毒。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自然感染是由于引入病羊或带毒羊.或利用被病羊污染的圈舍和牧场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