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源杀菌剂与化学药剂协调防控番茄病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阐明化学药剂与生防菌剂及植物源杀菌剂交替使用对番茄病害发展的影响,田间试验检测了交替施药的防病效果及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B-1水剂及化学药剂交替喷施7次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和早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6.9%,61.0%,72.3%和77.2%.植物源杀菌剂1-氧-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ABL)乳油与化学药剂及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BAB-1水剂交替喷施9次对上述病害的防效分别为88.6%,87.4%,85.4%和83.2%,相当于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交替喷施9次的防效.此外,化学药剂与BAB-1水剂及ABL乳油交替喷施明显延缓了这4种病害的发展,减少了化学药剂施用次数.  相似文献   

2.
测定氟噻唑吡乙酮(杜邦增威赢绿)与代森锰锌桶混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氟噻唑吡乙酮OD与80%代森锰锌WP桶混对黄瓜霜霉病防效优异,于黄瓜霜霉病发生前,2次施药,10d间隔,防治效果都在99%以上,优于对照药剂68.75%氟菌·霜霉威SC、68%精甲霜·锰锌WG、60%唑醚·代森联WG和47%烯酰·唑嘧菌SC,3次施药,7d间隔的防治效果。推荐防治黄瓜霜霉病,于黄瓜霜霉病发生前,使用杜邦公司10%氟噻唑吡乙酮OD 13.3ml/667m2,与80%代森锰锌WP 166.7g/667m2桶混使用,2次施药,10d间隔,可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3.
选用25%吡唑醚菌酯EC、250 g/L嘧菌酯SC、52.5 g/L噁酮·霜脲氰WG、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66.8%丙森·缬霉威WP、50%烯酰吗啉WP和50%醚菌酯WG等7种杀菌剂,进行了"紫秋"刺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防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紫秋"刺葡萄霜霉病都有稳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液、250g/L嘧菌酯SC 1 000倍液、52.5 g/L噁酮·霜脲氰WG 2 000倍液、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 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WP 500倍液、50%烯酰吗啉WP 3 000倍液,平均防效都在80%以上。建议生产上应用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液、250 g/L嘧菌酯SC 1 000倍液、52.5 g/L噁酮·霜脲氰WG 2 000倍液、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 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WP 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WP 3 000倍液等6种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10 d喷施1次,连喷3~4次,即可控制葡萄霜霉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选用3种杀菌剂进行黄瓜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发现42.8%氟菌·肟菌酯SC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制剂用量为14 mL/667m2的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75%肟菌·戊唑醇WG 13.3 g/667m2和30%醚菌·啶酰菌SC 25.8 mL/667m2的防效,并且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及这两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了2011~2016年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茎叶喷雾法对这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抗性频率分别为88.5%和34.3%,供试菌株中对烯酰吗啉的低抗菌株及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菌株占优势,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8.92和2.44,抗性指数分别为0.42和0.27。黄瓜霜霉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在河北定兴和山东寿光日光温室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药剂田间推荐剂量喷施4次,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效(85%以上),与两地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产生低抗、对双炔酰菌胺敏感的监测结果一致。由此推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可在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噁霜灵及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作为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64%噁霜灵·代森锰锌WP 和250 g·L-1嘧菌酯SC的替代药剂单独使用或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霜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通过试验,进行啶氧菌酯、氰霜唑等杀菌剂对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效果对比.[方法]利用喷雾法测定6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供试药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10%OD、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吡唑醚菌酯25%EC、氰霜唑100 g/L SC、烯酰吗啉50%WP、啶氧菌酯22.5%SC.[结论]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 d平均防效达84.13%,末次药后14 d平均防效仍为79.21%,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药剂.除22.5%啶氧菌酯水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外的其他几种药剂亦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推荐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4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莴苣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种杀菌剂对莴苣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每种杀菌剂的防效随用药量增大而提高。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 18 g/ha、80%代森锰锌WP 3 000 g/ha防效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 300 g/ha防效相当;试验药剂30%吡唑醚菌酯EW 99 g/ha的防效略低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的防效,但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20%霜脲氰SC 3个处理的防效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的防效。根据试验结果,试验药剂20%霜脲氰SC在试验中防效偏低,不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另外3种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80%代森锰锌WP、30%吡唑醚菌酯EW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药剂轮换使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用量为1%申嗪霉素SC 15~18 g/ha、80%代森锰锌WP 2 400~3 000 g/ha、30%吡唑醚菌酯EW 99 g/ha。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雾,7~10 d后进行下一次施药,连续防治2~3次。用药液量750 L/ha,均匀喷雾于莴苣叶片正反面。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氟吡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2011—2016年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1 821株霜霉病菌,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估5种常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已普遍产生了低度抗性,平均抗性倍数为5.86;所有供试菌株的抗性频率为51.89%,其中低抗菌株及中抗菌株分别占36.18%和15.71%;平均抗性指数为0.34,每年检测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呈增长趋势,且随着监测区域的变化而变化。在河北省定兴县和山东省寿光市进行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按推荐剂量喷施,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药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80%代森锰锌WP及250 g/L嘧菌酯SC的防效,但防效明显下降,由2011年的92.58%~93.31%降至2016年的80.07%~80.82%。表明需要制定和实施抗药性治理对策,如限制山东和河北2省黄瓜的每个生长季节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SC的使用不超过2次,而且要与不同作用机理的卵菌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9.
针对紫皮石斛锈病。试验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250 g/L嘧菌酯SC,29%吡萘·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 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29%吡萘·嘧菌酯SC 600 mL/hm~2与75%肟菌·戊唑醇WG 300 g/hm~2,防效相当且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施药处理,在第3次施药后7 d时达最高防效分别为87.70%和88.56%,鲜重折合产量比空白对照分别增产13.48%、13.22%,可在实际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枯草芽胞杆菌BAB-1粉尘剂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农药登记的微生物杀菌剂主要为水剂和可湿性粉剂两种剂型。为了克服常规喷雾导致温室大棚内湿度增加给防病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以枯草芽胞杆菌BAB-1为有效成分开展了粉尘剂研究,通过对载体和助剂的筛选,明确了最佳的载体、助剂种类及其比例,最终确定100亿CFU/g枯草芽胞杆菌BAB-1粉尘剂的配方为:滑石粉20%、分散剂GY-D900 2%、菌株BAB-1原药补足至100%。该制剂具有很好的悬浮效果(30 min时悬浮率>50%)。室内盆栽试验表明,菌株BAB-1粉尘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效达到57.14%~71.43%,对黄瓜灰霉病的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施用1次的防病效果分别为48.80%和1.65%;温室大棚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番茄大棚中施用3次后对灰霉病的防效达到79.04%,对照化学药剂嘧菌酯800倍水溶液的防效为82.55%。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胞杆菌BAB-1粉尘剂的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云南省瑞丽市柠檬上发生一种严重的苗期新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柠檬苗的嫩叶、嫩梢和茎,症状表现为褐色叶斑,枝梢枯,严重时植株叶片全部脱落,甚至整株干枯而死。本研究从柠檬苗的病叶和茎上分离得到23株菌株。对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的观察表明,这些菌株都属于疫霉属棕榈疫霉。致病性测定证明,该菌为柠檬苗疫病的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其中4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3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在90%左右。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21.372、133.392、133.833mg/L和814.071mg/L,其中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4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相应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监测了2011—2015年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含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混剂及嘧菌酯单剂等7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38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为100.00%,抗性倍数为482.99和354.97,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随着监测地区和监测年限而波动,唐山、沧州、石家庄、衡水、廊坊和保定市的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高于其它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在不同年度间高位波动。按照田间推荐剂量喷施,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2.15%~74.13%;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和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65.30%~70.19%和63.26%~68.35%,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的防效达82.00%以上,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在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可作为替代或混配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3.
防治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的生物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类白粉病是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加大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力度,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研发的1×109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和1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悬浮剂以及市场上常用的枯草芽胞杆菌、哈茨木霉菌、寡雄腐霉、武夷菌素、多抗霉素等多种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几种生物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制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效为57.65%~84.98%,其中3%多抗霉素水剂6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为84.98%,且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增产率达12.65%。其次为1 0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天惠)4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和3×108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可作为西葫芦白粉病防治的选用药剂。1×109 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对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78.68%和73.59%,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针对加工番茄叶霉病菌进行了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并对14份加工番茄品种抗叶霉病进行了评价,目的是筛选出对加工番茄叶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结果表明:30%烯酰·咪鲜胺SC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06mg/mL。防效试验中,5种药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22.5%异菌脲SC、56.7%氢氧化铜WG、47%春雷王铜WP和30%烯酰·咪鲜胺SC对叶霉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供试的14份加工番茄品种中,没有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4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2个。‘屯河9号’、‘石红666’、‘金红宝87-5’和‘737’为中抗品种,‘石红18’和‘石红45’为高感品种,其余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胞杆菌BAB-1是一株有效防治蔬菜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生防细菌。为提高该菌株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BAB-1菌株为有效成分开展水分散片剂的研制。通过生物相容性试验、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崩解剂、粘结剂及分散剂进行筛选,最终确定100亿CFU/g枯草芽胞杆菌BAB-1水分散片剂的适宜配方为酒石酸5%、碳酸氢钠25%、氯化钠0.5%、乳糖5%、PEG6000 2%、NNO 4%,BAB-1母药补足至100%。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水分散片剂崩解时间为272.17 s,pH值为5.75,悬浮率为73.77%,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500倍液处理能够有效防治黄瓜与番茄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84.11%和75.15%,与对照药剂43%氟菌·肟菌酯(露娜森)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76.25%与84.85%),但显著高于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2.71%与57.9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喷雾助剂提高烯酰吗啉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效果,采用喷雾法测定了有机硅助剂Silwet 40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捷成、植物源助剂克欧森和怀农特4种助剂对5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在莴苣上的沉积率及对霜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烯酰吗啉不添加助剂以及分别添加4种助剂后,第1次施药后1 d在莴苣植株内的沉积量分别为4.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金钱树疫病病原菌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5%四霉素水剂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457μg/mL,EC90值为0.2174μg/mL;其次为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抑菌效果显著,前者的EC50值为0.0758μg/mL,EC90值为2.4683μg/mL,后者的EC50值为0.3407μg/mL,EC90值为2.0794 μg/mL;22.7%二氰葸醌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氟码·乙铝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1382 μg/mL、2.3796μg/mL和5.4602μg/mL;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为498 μg/mL.在供试的7种杀菌剂中,性价比以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最高,其次为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