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驯鹿主要周围免疫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E染色法对驯鹿主要周围免疫器官--脾及淋巴结作组织学观察,脾脏表面覆盖有浆膜,浆膜下是一层较厚的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被膜,被膜与实质内的脾小梁相连,实质由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组成,白髓和红髓是相间排列,二之间的分界不明显,白髓主要由脾小结构成,脾小结由中型淋巴细胞组成,且有生发中心,脾小结中有1-2条有2-3个皱襞的中央动脉,偏于脾小结的一侧有动脉周围淋巴鞘,在白髓的外周有边缘区,边缘区内有1-2个鞘动脉。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脾索成索状,由网状细胞及中,小型淋巴细胞组成,脾窦不规则,其内皮细胞扁平状,核呈长梭形,脾窦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存在。淋巴结是由被膜,实质中的皮质和髓质构成,淋巴结表面覆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皮质由淋巴小结,皮质淋已窦和副皮质区构成,髓质由髓索和髓窦构成。  相似文献   

2.
一岁龄犬淋巴器官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只1岁龄犬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并以酸性α-醋酸萘酯酶法显示T淋巴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岁龄犬胸腺发达;ANAE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小叶的皮质部;髓质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但分布有胸腺小体。淋巴结内分布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小结,ANAE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的套层及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脏被膜和小梁发达,白髓以典型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的形式散布在红  相似文献   

3.
王丽萍  王永林 《野生动物》1995,(6):40-41,23
采用酸性。α-醋酸萘醋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石蜡连续切片,分别做ANAE染色和H·E、Wilder法染色,对艾鼬脾脏进行组织结构及T淋巴细胞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艾鼬脾脏被膜较薄,被膜下淋巴组织呈弥散性分布.脾小梁不发达:白髓是以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结的形式散布在红髓之间;牌小结未见生发中心;边缘区不发达,淋巴细胞排列疏松,在边缘区内分布有较多椭球,椭球体积较小;红髓发达,脾窦宽大。ANAE阳性反应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边缘区和椭球内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研究脑炎原虫病兔外周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变化,采集20只病兔和12只对照兔的淋巴结、脾脏和圆小囊,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病理切片的HE染色、吉姆萨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病兔淋巴结内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生发中心明显,髓索增粗,副皮质区增宽。脾脏的脾小结增多,变大,具有明显的生发中心,边缘区明显增宽,动脉周围淋巴鞘明显变大,聚集大量淋巴细胞。圆小囊的淋巴小结增大,数量增多,生发中心明显,淋巴小结周围弥散大量淋巴细胞。通过α-ANAE和sABC染色,在淋巴结、脾脏和圆小囊中均可检出大量T细胞、巨噬细胞和IgG阳性细胞。据此认为患脑炎原虫病时,病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增强,但以细胞免疫反应更强。  相似文献   

5.
CD8α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广泛参与对MHCⅠ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和信号传递,对细胞免疫应答和防御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Bos grunniens)CD8α编码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成年雄性牦牛的主要免疫器官(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血结)内CD8αmRNA及蛋白的表达。RT-PCR反应扩增得到牦牛CD8αmRNA序列编码区长为729bp,编码243个氨基酸,与黄牛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D8αmRNA及蛋白在各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胸腺表达量最高,在脾与血结表达量相似,二者表达量均高于肠系膜淋巴结(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8α阳性T细胞在胸腺皮质、髓质均有分布;在脾主要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和红髓髓索;肠系膜淋巴结及血结内,CD8α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小结周边及髓索。结果提示,牦牛胸腺的CD8α阳性T淋巴细胞输出量可能影响次级淋巴器官内T细胞含量;血结可能与淋巴结及脾一样,在细胞免疫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数据将为适时免疫、致病机理和疾病防治等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感染对仔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影响,本实验采用HP-PRRSV Hu N4株人工感染30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接种后的第7 d、10 d和14 d,分别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对脾脏、淋巴结和肺脏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数量进行研究,分析病毒感染后单核巨噬细胞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仔猪脾脏以及淋巴结中的单核巨噬细胞逐渐增多,第14 d达到峰值;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结果显示,在感染HP-PRRSV的仔猪肺组织和脾组织中出现大量巨噬细胞的增殖。脾组织的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结果显示PRRSV出现在巨噬细胞中,表明脾脏巨噬细胞是HP-PRRSV的主要靶细胞,并且诱导脾中巨噬细胞的增生。本研究对进一步研究宿主感染HP-PRRSV的天然免疫反应及阐明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对梅花鹿巴氏杆菌病脾脏T.B淋巴细胞及其DNA和RNA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外周、边缘区及椭球内。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脾小结生发中心和脾索中。DNA和RNA的分布未见异常,即DNA存在于淋巴细胞核,RNA存在于淋巴细胞的胞浆中,脾脏被膜、小梁平滑肌肿胀,排列疏松,脾髓内含有大量血液。红髓发达,脾索中浆细胞增多,窦腔内网状细胞增殖,有大量黄血盐沉着。白髓不发达,被膜下有弥散性淋巴组织,生发中心不明显;中央动脉淋巴鞘发达。边缘区不明显。鞘毛细血管数量不多,体积也比较小。  相似文献   

8.
用石蜡连续切片,进行H.E和Wilder染色,同时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对银狐脾脏组织结构及T淋巴细胞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狐脾被膜较薄,脾小梁不发达.白髓以脾小结和中央动脉淋巴鞘的形式不规则的分散于红髓之中;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脾窦适中.边缘区内鞘动脉数量较多,但椭球较小(直径约16~38μm).ANAE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小结周边、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和椭球内.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仔猪肾脏组织的主要病变和病毒主要分布的细胞类型,试验取人工感染PRRSV JXA1株的仔猪肾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毒GP5蛋白和N蛋白在肾脏组织内的分布。结果表明,感染仔猪的肾脏组织呈现广泛性充血和出血,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感染仔猪肾脏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RRSV GP5蛋白和N蛋白呈广泛性阳性着色,阳性细胞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等。说明PRRSV感染仔猪病毒粒子能够侵入肾脏组织,感染肾血管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感染仔猪各主要器官中的增殖和分布情况,本研究根据PEDV N基因和宿主细胞GAPDH基因建立荧光定量RT-PCR法,并以该方法检测各个发病期的哺乳仔猪各器官内PEDV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仔猪感染PEDV后,在49 h~72 h出现典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症状,肠、肠系膜淋巴结、肺等器官出现严重病变。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在仔猪体内肠、肠系膜淋巴结、肺、脾、肾、心、肝这些器官中均可以检测到PEDV;其中肠、肠系膜淋巴结、肺中病毒载量最高,而且感染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研究表明,PEDV的感染呈持续性、多脏器性,并对肠和肺有组织嗜性;结合本实验室前期的病理研究,推测其在消化器官、呼吸器官中增殖能够导致功能细胞的损伤,在免疫器官的增殖能够造成免疫抑制和混合感染。本研究为PEDV的感染特性、定植规律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on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天津分离株(PRRSV-SJ株)滴鼻感染10日龄~15日龄PRRSV阴性的健康仔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RRSV在仔猪体内靶器官的动态分布,初步探讨PRRSV感染后在仔猪体内的病毒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间接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PRRSV-SJ株感染仔猪后1 d~28 d,均可在仔猪肺、淋巴结、扁桃体、气管、脾、肾等组织中检出PRRSV.感染后1 d~7 d,肺门淋巴结和扁桃体的病毒阳性细胞数量最多,阳性反应强.感染后14 d~28 d,脾脏的病毒阳性细胞数量多,阳性反应强.感染后1d,PRRSV就可在气管、肺门淋巴结和扁桃体检出.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对鸡不同生长阶段免疫器官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胸腺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被膜及髓质,而皮质内反应较弱;随日龄增加,VIP在被膜和髓质内一直维持较强的表达;实质中VIP强阳性淋巴细胞数量随日龄逐渐增多,至42 d开始减少.脾脏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出现于被膜及红髓,并在整个生长阶段维持较强的表达,红髓的脾索和脾窦间还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呈VIP强阳性反应;白髓中仅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有VIP的表达,并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弱.法氏囊中VIP的表达范围广泛,涉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尤以黏膜上皮细胞和法氏囊小结髓质的表达为典型;随着日龄增加,黏膜上皮细胞VIP表达逐渐减弱,囊小结髓质一直保持较强的VIP阳性着色,囊小结皮髓质交界处上皮细胞层内VIP强阳性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鸡免疫器官中VIP阳性反应物质的广泛分布,提示这3种器官是神经系统以外产生VIP的重要部位,法氏囊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牛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牛结核病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通过牛分枝杆菌致弱株鼻腔吸入的方式感染犊牛,利用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牛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牛分枝杆菌主要侵害病牛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镜下可见肺脏中出现特异性的肉芽肿结构和炎性灶,淋巴结中出现特异性的肉芽肿结构、炎性坏死灶和淋巴细胞减少,脾脏中红髓白髓界限不清,淋巴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脂肪组织的染色需作冰冻切片,实验室常用的是苏丹或油红以及硫酸耐尔蓝等染色方法。用石腊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 染色)法显示脂肪组织,所需时间和步骤较多。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用 H.E 染色法制石腊切片和肠系膜铺片所显示的脂肪组织效果相同,但肠系膜铺片较石腊切片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氟中毒对小鼠脾脏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氟中毒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个氟剂量组随着氟剂量的增加脾脏系数呈梯度减少,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通过HE染色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脾脏皮髓交界明显,白髓和红髓中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分布。而氟剂量组皮髓交界不明显,白髓和红髓中淋巴细胞减少,排列稀疏,淋巴小结也很少形成,且形状不规则。提示氟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且随着氟剂量的增加,病理变化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鸡脾脏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脾脏中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in testinalpeptide ,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脾脏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出现于被膜及红髓 ,并在整个生长阶段维持较强的表达 ,红髓的脾索和脾窦间还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呈VIP强阳性反应 ;白髓中仅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有VIP的表达 ,并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弱。研究结果提示鸡脾脏是产生VIP的又一个重要部位 ,脾脏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 ,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用健康仔猪13头,分成4组:健康对照组2头,健康攻毒组5头,免疫组和免疫攻毒级各3头。健康攻毒组经皮下注射猪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组和免疫攻毒组均经皮下接种猪口蹄疫牛皮肤细胞弱毒苗(FMD-BC),观察1个月后,前者扑杀,后者再攻FMDV,1个月后扑杀。结果:健康攻毒组5头仔猪均出现口蹄疫(FM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现学变化,其淋巴结、脾脏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出血,淋巴小结减少和缩小,淋巴细胞稀少,浆细胞呈坏死性变化,酯酶阳性(ANAE~ )细胞和次级淋巴小结均减少;免疫组未见任何FMD病理学变化,主要见全身各部位淋巴结及脾脏不同程度地增大,尤以肩前、髂下和脾门淋巴结更为显著,其淋巴小结显著增多、增大,淋巴细胞活化,大、中淋巴细胞增多,以过渡型和未成熟型浆细胞为主,ANAE~ 细胞和次级淋巴小结均增多;免疫攻毒组的变化与免疫组相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腹泻断奶仔猪肝脾组织形态的影响,将30头25日龄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和银杏叶复方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利血平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腹泻模型,银杏叶复方进行治疗。预试期7 d,试验期30 d。组织学观察可见,对照组肝板完整,肝索排列规则;脾虚模型组肝脏梗死严重,肝板结构破坏;银杏叶复方组保有完整肝板,肝细胞大而圆、胞核正常,部分有轻微出血,枯否氏细胞等形态和对照组接近。对照组和银杏叶复方组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大小适中,小梁正常分布在脾中,动脉周围淋巴细胞数量正常,边缘区红白髓数量正常,未见明显病变;脾虚模型组白髓范围大且和红髓界限不清,小梁密集分布于脾中,动脉周围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边缘区出现大量血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脾虚模型组的仔猪肝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银杏叶复方组的损伤较小,形态与对照组较为接近,说明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腹泻断奶仔猪的肝脾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7,(9):46-48
本文对3例混有软骨成分的犬乳腺肿瘤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分析。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染色,并采用兔抗Ⅱ胶原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病理切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这3个病例,2例为乳腺良性混合瘤,1例为复合性乳腺癌。3个病例的肿瘤组织中均混有软骨成分。  相似文献   

20.
双峰驼脾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驼脾脏的形状和其它动物明显不同,为镰形,外缘呈锯齿状。其被膜很厚,富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平滑肌层比结缔组织层厚,主要由相互垂直的两层构成。次级平滑肌性小梁发达,相互交织成网状,构成红髓的主要支架。白髓有典型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无边缘窦。边缘区明显,分布在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ACP活性很强的巨噬细胞,开口于此的中央动脉分支十分丰富。鞘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边缘区,其次是脾索的滤过区,白髓发达的个体更为多见,常见红细胞从椭球漏出,但胞质中未见含铁血黄素,ACP呈色反应呈阴性。脾索滤过区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和吞噬有含铁血黄素、ACP活性很强的巨噬细胞。脾窦十分发达,窦壁细胞ACP和AKP均呈强阳性,窦腔中也有上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脾脏中的分布和其它动物及人相似。上述结果证实,骆驼脾脏属于免疫功能很强的防御性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