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是3周内雏鸭最易感染,引起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这两种病常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一起典型的病例,供同仁和广大养鸭户参考。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2000年5月18日,我市某养鸭专业户从南海某种鸭场购进2500羽樱桃谷肉鸭苗,地面散养,肉鸭苗从6大龄开始发病,死亡急.当天死亡43只,第2天死亡123只,第3天死亡321只,5月26日来我兽医门诊部就诊。对病死雏鸭剖检结合临诊症状.认定为雏鸭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2.
3.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主要侵害2~6周龄各品种的雏鸭,特别是2~3周龄雏鸭的慢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20%~40%,是目前危害邵武市养鸭业健康发展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疫病.现将一起北京鸭发生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到我局动物医院求诊的病鸭中 ,发现一种主要侵害小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病雏鸭临床表现为眼睛湿润 ,眼、鼻有分泌物 ,全身发抖、歪颈 ,少数病例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以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为特征。发病率为 30 %~50 % ,病死率为 50 %~ 70 %。经综合分析 ,诊断为鸭疫里默氏菌病。1 发病特点本病全年均可发生 ,但以气候温度较低的冬春季为甚。 1— 8周龄都易发病 ,尤以 2~ 4周龄的雏鸭最常见。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当雏鸭营养差 ,育雏舍环境条件恶劣 ,又受转栏、淋雨等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5.
6.
鸭疫里默氏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规模养殖的禽群一旦染疫发病常以高死亡率给养鸭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长期从事养殖生产技术推广,对于规模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1流行病学鸭疫里默氏菌主要侵害鸭,各品种鸭均易感,以2~6周龄雏番鸭最易感。耐过鸭生长、发育受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福建以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本病高发季节,这可能与气候变冷,保温条件差等有关。感染鸭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鸭的品种、日龄、鸭疫里默氏菌毒力的强弱、饲养水平的高低、卫生条件的优劣以及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该病,且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 in Duckling),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所致的传染病.1932年于美国首次报道鸭疫里默氏菌病,尔后相继报道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等多个国家.我国郭玉璞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随后,全国各地相继有本病报道.由于本病感染死亡率及淘汰率高,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颇大,为当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根据福建省莆田市一起鸭疫里默氏菌病的发病情况,阐述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与诊断,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鸭疫里默氏菌病,别名新鸭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该病好发于雏鸭阶段,主要病因在于雏鸭群感染鸭疫里氏菌所致。在肉鸭养殖过程中,该病是一种常见病症,在过去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环丙沙星、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表明,此类药物对急性期的病鸭具有一定的治 相似文献
12.
1 概述。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番鸭最为易感(尤其是白番鸭),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患禽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拉灰白色稀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跛行等症状。剖检以浆膜出现广泛性的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样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等,死亡率为1%~80%,甚至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鸭、火鸡、鹅等多种雏禽易感的接触性传染病,表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世界上首次RA感染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当时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3个商品鸭场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福建省林业杰等于1989年在福州的鸭场分离到RA。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大多数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发生,在我国几乎所有养鸭区都有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表面破溃的皮肤感染,有时日粮中营养不均衡也会成为该病…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中旬,漳州市芗城区某狮头鹅饲养场雏鹅发生一起以拉青绿色稀粪、呆立、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的疫病。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狮头鹅鸭疫里默氏菌病。现将诊断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病毒性肝炎和沙门氏菌病两种疾病均为雏鸭常发疾病,给养鸭业带来不同的经济损失,如两者并发感染将加大对疾病的诊断难度,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菌病的诊治病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19.
1发病情况2009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翻身河村养殖户王某从邻县购进1200只雏鸭苗饲养,15日龄时出现零星死亡,该养殖户即用青霉素、庆大霉素饮水治疗,用药后病情不见好转,不断蔓延。病雏表现精神差,不食,腹泻,死前有角弓反张现象。该养殖户是鸭、番鸭、鹅混合饲养,但只有鸭生病,共饲养2批3000只雏鸭,第1批1800只30日龄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