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渝县塑膜温棚培育河蟹幼蟹业,1998年发生河蟹幼蟹上岸病的塘口超过50%,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以上,给河蟹幼蟹培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寻找上岸病的治疗办法,笔者进行了多项试验,现将1999年进行的“上岸停在防治河蟹幼蟹上岸病中的使用效果”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上岸停购自汉宝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河蟹苗购自赣榆县育苗一条街一工厂化育苗场。试验池为塑膜温棚结构,每个池长30~40米,宽8~10米,深0.8米,水深0.6米。培育池每平方米水面放苗量0.018~0.022公斤。2.地点…  相似文献   

2.
2.黑鳃病主要由副溶血弧菌或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初期病蟹部分鳃丝变成暗褐色,随着病情发展会全部变成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出现叹气状。主要控制技术:(1)用长效水体消毒剂或强消精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达0.2~0.3克/米3水体,连泼二天。同时每千克饲料添加Vc、VE2~5克+鱼血宁20~40克+益水宁2~4克,连喂5~7天。(2)全池泼洒二氯海因0.3~0.4克/米3水体或溴氯海因0.2~0.3克/米3水体,同时每千克饲料添加克暴灵5~7克+蟹宁20~40克+Vc1~2克,连喂5~7天。3.…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勒泰地区不同水体浮游生物种群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调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30处不同水体的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59.2%,浮游植物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湖泊、水库、坑塘和河流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4.359mg/L、2.706mg/L、6.231mg/L和1.976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为3.32mg/L、3.773mg/L、1.859mg/L和0.544mg/L。全区湖泊、水库、坑塘浮游生物产量为99096.71T,鱼产潜力43982.4T。讨论了水体营养类型的划分和渔业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5种药物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试验,结果呋喃唑酮无效,硝酸亚汞(1. 25 ±0. 25) mg/L、硫酸铜酸亚铁(5:2)合剂(8.5±0.5)mg/L、甲醛(30±5)mg/L、孔雀石绿(0. 9 ± 0. 1) mg/L对聚缩虫杀死率均在 95%以上;治愈率依次为:(92.5 ± 2.5)%、100%、(87.5±2.5)%、(82.5±2.5)%;剑尾鱼对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硫酸铜合剂>甲醛,安全浓度依次为:0.32、0.48、4. 1、9.4 mg/L。表明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用硫酸铜合剂(8. 5 ± 0. 5) mg/L、甲醛(30 ± 5) mg/L浸泡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崔峰  肖明松 《内陆水产》2000,25(5):37-38
在长期不换水或换水次数很少的池塘中,河蟹易患纤毛虫病。用0.3mg/L的孔雀石绿全塘泼洒或用10mg/L的孔雀石绿浸洗病蟹30min,可杀死纤毛虫。泼洒福尔马林及硫酸锌浸洗不宜作为河蟹纤毛虫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大眼幼体培育幼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河蟹上岸症,其主要特征是:蜕壳后上岸不下水,或赶下水后立即上岸,同时上岸和在水中的幼蟹大量死亡。这种病主要发生在I—V期幼蟹期,本病在幼蟹培育期危害极大,发病严重时,其死亡率高达95%以上,特别是早繁苗更易患此病。针对此病,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门进行了研究,找到了主要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我们对如何控制此病的发生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养殖管理措施,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根据我们的研究,认为河蟹上岸症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两点:(1)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7.
养鳖温室水质管理技术措施养生水体中氨氮浓度低于0.02mg/L、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mg/L、溶氧高于6mg/L,水温维持30℃为理想的养鳖水环境。但通常这种水体无专门的净化设施是很难长久维持的,特别是在温室内养鳖,因鳖密度高、排泄物、残饵量大、换...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斯必兰(Gymnocorovisspilanthoides)、羽毛草(Myriophyllumaquaticm)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3种观赏水草对不同浓度的镉污染水体(Cd2+ 0.5、1.0、5.0、10.0mg/L)的修复效果以及镉对这3种观赏水草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观赏水草均对水体镉污染有一定程度的抗性并能不同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镉,其抗性和去除效率的大小均表现为斯必兰>水芹>羽毛草;3种观赏水草对镉的富集能力也为斯必兰>水芹>羽毛草。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观赏水草中斯必兰对水体镉污染的耐性最高、修复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何望 《内陆水产》1994,(10):10-12
高效鱼肥精在0.1、0.2、0.4ppm浓度下,分别比对照组(0.0ppm):水体DO平均高出0.70、1.50、1.76mg/1;24h水体初级毛生产量增加8.38、16.38、24.97mg/1·d;实验前期24h水体净生产量分别增加3.89、37.99、53.57mg/1·d,同时,实验期第2天,试验组透明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对成蟹养殖期,附着于成蟹体表的盖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其分类学鉴定,并做了不同药物的防治实验,其结果表明,7.5mg/LZnSo4、6mg/L-12mg/L蟹安、0.3mg/L孔雀石及30mg/L福尔马林对盖虫有较强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在盐碱地新池塘配方施肥培育鱼种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足基肥的盐碱地新池塘中,将有机肥、无机肥氮、磷、微量元素按比例连续不断地配方施肥和水质调控,使水体中NH4^+-N+NH3-N为0.835 8mg/L,PO4^3--P为0.128 6mg/L,SiO2为1.49mg/L,N/P为6.02:1。微量元素Fe、B、Mn、Zn、Mo、Co分别按60、50、50、5、5、5μg/L施入池水,隐藻、硅藻为优势种群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达到46.939mg/  相似文献   

12.
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臧维玲 《水产学报》1997,21(4):422-427
养殖中国对虾的试验塘,以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加以管理,养殖周期为87-159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虾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NH3-Nt〈1mg/,0.005mg/L≤NO2≤0.016mg/L,溶氧处于过饱和状态,CODMn〈12mg/L,池塘单位水柱毛产氧量约为7g(m^2.d),总耗氧量约为5-11g/(L.d),并借助增氧机补足池水所缺需氧量。  相似文献   

13.
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急性致毒试验表明:Ⅴ期幼体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1.14mg/L,安全浓度(SC)值为0.11mg/L;Ⅸ期幼体96h的LC50值为1.40mg/L,SC值为0.14mg/L,建议在育苗期间加强水质管理,有效地控制水体中非离子氨氮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最大深度为3-5米,热天水温层化的池塘,多用于商品化水产养殖。本研究采用的六个水塘中无溶解氧、黑色金属含量为2.4-43.2mg/L、总镁0.01-2.25mg/L、总氨氮0.24-3.59mg/L、总亚硫酸盐0.07-1.25mg/L。  相似文献   

15.
如东县大规模使用塑料膜温棚培育五期幼蟹,自1997年起超过60%的塘口发生“蟹苗上岸不下水病”,直接经济损失在450万元以上,给广大培育幼蟹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内学者对河蟹这类疾病做了深入的研究(陆宏达,1999),认为该类疾病为2株嗜水气单胞菌,1株拟态弧菌为致病原,在天然海水培育河蟹大眼幼体时,育苗场经常交换使用土霉素、氯霉素、环丙杀星等抗生素,当养殖户买回大眼幼体后,不能提供类似的水环境,水中的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形成了买回大眼幼体后几天内便会发生蟹苗的“上岸不下水病”,为了探索治疗“上岸不下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测水数据将有机肥、无机肥氮和磷按比例少量多次施肥,使试验水体中NH4-N+NH3-N平均值为0.8389mL,PO4^3--P为0.1285mg/L,N/Po 7.33/1,COD平均值为17.85mg/L,有机腐屑和细菌占有机悬浮物的75%,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8.5711mg/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3.218mg/L,叶绿素为232.6μg/L,池中绿藻、隐藻、硅藻为优势种群,成功地  相似文献   

17.
河蟹人工育苗期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人工育苗期间,受精卵和状幼体用抗真菌药物制霉素药浴,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当药液浓度在35mg/L时浸浴3gm在65mg/L时浸浴2h,在125mg/L时浸浴1g,均能杀死固着在蟹卵及幼体上的钟虫Vorticellasp和聚缩虫Zoothamniumsp.,并使虫体脱落。蟹卵和状I期幼体用125mg/L制霉素药浴6h亦无融作用,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及幼体的蜕皮变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罗刚 《水利渔业》2004,24(1):24-25
介绍了将河蟹早繁苗种利用锅炉加热和自然水体进行幼蟹培育的技术。苗种质量的优劣、饲料的适量投喂、及时出池或分池是培育幼蟹获得高产的关键。此外还简要阐述了培育过程中常见的上岸病、蜕壳不遂、肠炎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赣榆县用塑膜温棚培育河蟹幼蟹 ,1998年发生“上岸病”的塘口超过 50 % ,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0万元以上 ,给河蟹幼蟹培育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探索治疗“上岸病”的方法 ,笔者进行了多项试验 ,现将 1999年进行的“上岸停”在防治河蟹幼蟹上岸病中的使用效果试验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上岸停”药购自汉宝科技发展 (集团 )有限公司 ,蟹苗购自赣榆县育苗一条街各工厂化育苗场。试验池为塑膜温棚结构 ,各池长 30~ 4 0 m,宽 8~ 10m,深 0 .8m,水深 0 .6 m。每平方米水面放苗 0 .0 18~0 .0 2 2 kg。试验地点在赣榆县华威长江蟹种培育…  相似文献   

20.
塑棚调温培育五期纳置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充足的饵料,把放养蟹苗的时间从5月中下旬提前至4月份或更早一些,通过25-30天时间,将大眼幼体培育成规格整齐、大小合适、肢体齐整、体质健壮、成活率高的五期幼蟹。利用3-4月份培育的早繁苗,当年养成规格100克左右的成蟹,亩产可实现60-80公斤,高产池塘亩产可达150公斤。一、搭棚建池:河蟹培育池应根据养蟹数量来定面积大小,一般0.5-1.0亩;池深08-10米,水深0.4-08米,池坡比1:15左右;水源充沛,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