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中,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鱼用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1突出主养鱼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就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为改善池塘水质,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可以适当搭配其他鱼类,但要严格控制鲤鱼的搭配数量,一般每667m2水面混养50尾以下为宜,以免影响主养鱼的生长。2选用合理的饲料配方不同种类的鱼或同一种类的鱼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中,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主养鱼的食性、个体大小、年…  相似文献   

2.
董勇 《内陆水产》1998,23(10):19-20
传统的淡水养殖是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混放在同一水体中饲养,其管理的重点在于力求单位面积的高产量。此种饲养模式的缺点是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比例偏大,投喂的饲料主要是菜饼、麸皮、稻谷等原态饲料,营养单一,利用率低,易污染水质,不利于鱼类良好生长,易暴发鱼病。鲤鱼89:20成鱼池塘高产养殖模式,由于采用颗粒饲料投喂,克服了传统放养模式的缺点,具有鱼体生长显著加快,有利于抢占市场,饵料系数低,产量高(每667m2产量可达1-2t),效益好等优点。现将这种模式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1.1…  相似文献   

3.
杨州 《内陆水产》2002,27(7):19-19
鱼类的集约化养殖是在传统的粗放型养殖基础上逐步改进、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模式,是实现养鱼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是世界养鱼业发展的主导方向。现行的鱼类集约化养殖形式多样,包括池塘高密度精养、流水养鱼、网箱养鱼、温室养鱼、工业化养鱼等。集约化养殖占地少、放养密度高、养殖周期短、水体利用率及饲料利用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体现了水质、鱼种、饵料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化组合。但是,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养殖技术,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鱼类集约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养殖业者的关注,为逐步改…  相似文献   

4.
冯俊荣 《齐鲁渔业》2001,18(6):37-37
网箱养殖是大水域精养方式的一种.高投/。高产出.养殖成本较其它精养方式高.其中饲料成本可占养殖成本的50%以上,因此.降低饲料成本是提高网箱养鱼经济效益的关键。 网箱养鱼的饲料成本取决于饲料的单价和网箱养鱼的饲料系数。饲料的价格是由饲料的原料的价格决定的.因此.在满足鱼类营养需求的条件下.用来源广、价格低但质量有保障的原料.即可保证饲料的低成本。但由于受鱼类营养需求及对饲料适口性的要求的限制.较大幅度降低饲料的价格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从降低饲料系数人手来降低饲料成本。 影响饲料系数的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5.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2012年从美国大豆协会引进,又称为池塘内循环“跑道式养殖”。该养殖技术为传统池塘养殖与流水养殖的技术集成,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革新为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小面积(小于5%)高密度养鱼,大面积(大于95%)养水的养殖方式。在养鱼槽中高密度“圈养”附加值高的吃食性鱼类,外围净化区放养花白鲢、螺蛳、河蚌等品种,同时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实现养殖水体的自然净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鱼塘中设置网箱,将共存于同一水体中的不同养殖品种相对分离,借助箱内外水体交换,实现资源(溶氧、饲料、肥料等的综合多级利用,是传统养殖技术改进的有效途径。其实施方法是按混养比例中吃食性鱼类数量和网箱养鱼一般密度在池塘中设置小网箱,箱内单养吃食性鱼类,箱外混养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这一箱池结合的养殖方式在同一池塘中混养多品种的前提下实现了不同种类的单养,既有利于饵、肥等物质的多级利用,又方便不同养殖品种在投饵、用药、出池等操作。是近年发展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很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养殖水体中氨氮主要来源于肥料、饲料、鱼类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氨氮中毒的原因是水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鱼类精养,是目前池塘养鱼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方式中,饲料成本可占到养殖成本的60%以上。在当前池塘养殖效益低、增效难的状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增加效益的关键。池塘养鱼饲料成本的高低是由饲料价格和饲料系数的高低来决定的,在目前饲料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优质饲料已无降价的空间,因此选用高品质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成为减少饲料成本的关键因素。影响饲料系数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鱼种和饲料的质量、环境因素、养殖方式、喂养管理技术、鱼类病害、越冬、养殖期气候条件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精养模式下,养殖户追求高放养高产出,饲料投喂量逐年加大用药量也相应增加。养殖水体自净能力严重滞后于养殖投入的污染,水体生态平衡被破坏,水质问题层出不穷,鱼病也变得复杂多样。伴随着饲料的大量投喂,鱼类的肝胆、肠、肾、脾在高负荷的运转下频现肠道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免投饵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养鱼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密集养殖措施而获得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网箱不投饵生态养殖,是直接利用大水面中丰富的天然饵料粗放稀养方式生产无公害优质滤食性鱼类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只投入网箱及鱼种费,投资少,但投资回报率高,一本万利。根据天生桥水库养殖户的养殖经验,  相似文献   

11.
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研究鲍传和(安徽农业大学水产系,合肥230036)在池塘养殖时主养品种(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在养殖中保持良好水质,简称80∶20模式。这一健康养殖模式打破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12.
冯俊荣 《齐鲁渔业》2001,18(5):23-23
乌鳢属鳍形目、鳢科鱼类。因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生活能力强,病害少,死亡率低。便于活鱼运输,而深受养殖户欢迎。目前,乌鳢养殖正在由农村沟塘的半精养方式向水泥池精养方式发展。 据报道,在自然条件下,雌性乌鳢一般2冬龄、体长30cm左右时性腺发育成熟,也有个别的1龄雌鱼性腺已发育成熟。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温室水泥池中养殖的乌鳢性成熟年龄有所提前。不足1龄的,体长超过30cm,体重 500g以上的个体,性腺全部发育成熟,经人工催产可以产卵。 造成性早熟的原因.大致有3个方面: 第一方面,长期摄食高蛋白、高…  相似文献   

13.
小网箱养鱼是九十年代农业部从美国引进的新技术,利用大水体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精养技术,结合罗非鱼的生活习性,通过高密度养殖和科学的养殖投饵方法达到高产高效。小网箱养鱼在我国内陆地区已推广5万多m^3,主养鱼类是斑点叉尾鲴、鲤鱼和罗非鱼,产量比我国传统大网箱养鱼产量高几倍。国内利用小网箱试验养殖鲤鱼,在黑龙江镜泊湖养殖产量高达361kg/m^3;在山西漳泽水库试养获得461kg/m^3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生长快,食性杂,味道好,营养价格高,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我市自1995年开始引进以来,渔民的养殖积极性较高,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在近两年普通养殖品种市场价格不高,养殖利润较低的情况下,养殖罗氏沼虾效益可观,盈利可达3000-4000元/亩,前途广阔。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养殖水体,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种增加养殖密度、提高池塘养殖产量的高效立体养殖模式。 1.池塘准备 养虾塘应选择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淤泥较少(10cm以下),池底平坦,四周坡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鱼类精养,是目前池塘养鱼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方式中,饲料成本可占到养殖成本的60%以上。在当前池塘养殖效益低、增效难的状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池塘养鱼饲料成本的高低是由饲料价格和饲料系数的高低决定的,在目前饲料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优质饲料已无降价空间,因此选用高品质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成为减少饲料成本的关键因素。影响饲料系数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鱼种和饲料的质量、环境因素、养殖方式、喂养管理技术、鱼类病害、越冬…  相似文献   

16.
金丝鲶鱼体色金黄,是胡子鲶科的一个优良鱼类养殖品种。具有肉质好、生长快、食性广、适应性强等优点,人工养殖经济效益高。其养殖技术措施如下:一、选择专池培育,高密度精养。金丝鲶耐低氧,抗病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广。采取专池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可以大幅度提高群体生产力。一般精养高产鱼池面积为1亩~2亩,水深12m~15m。金丝鲶种内竞争激烈,常出现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现象。因此,池塘养殖金丝鲶,鱼种规格要力求整齐,一般以放养4cm~7cm规格的鱼种为好。每亩放养量为4000尾~6000尾,以保持鱼种有较…  相似文献   

17.
配合饲料喂鱼的一个显著优点是能够使鱼集中上浮抢食,进行定时定量投喂,以大幅度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这是高产精养池塘投饲方法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在实际养殖生产中,一些主养中下水层鱼类的精养池塘出现了主养鱼长期不上浮摄食,只在水中或池底觅食的情况,无法达到“四定”投饲要求,败坏了水质,  相似文献   

18.
《渔业经济研究》2005,(5):46-47
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鱼类精养,是目前池塘养鱼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方式中,饲料成本可占到养殖成本的60%以上。在当前池塘养殖效益低、增效难的状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精养池塘一年四季水质特点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不但是健康养殖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目前,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方式多由粗养转为集约化养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现将精养池塘一年四季水质特点作一初步概括,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一、春季(3月~5月) 1.水质特点随着光照的增加,水体温度逐渐上升,但是降雨仍然很少,  相似文献   

20.
配合饲料在鱼类养殖生产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途,尤其对池塘高密度精养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2005年我们结合中国水产科学院在我市进行的“水产养殖饲料管理经济学研究调查”活动,分别对使用配合饲料进行鱼类精养、半精养、粗养3种类型的养殖户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见下表),总结出应用配合饲料养鱼有6个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