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外养殖:温度逐渐回升,自然界野生甲鱼从“冬眠状态”开始苏醒。因此,亲任在温度渐渐上升到50℃左右,也从“冬眠状态”苏醒过来,结束长期在亲任池底泥沙中蛰伏生活,要投以适口、新鲜的饵料,开始量可小些,随着水温上升亲鳖摄自率增加,投饵量相应增多。 室内养殖:上一年孵出的稚甲鱼,经越冬期控温养殖后,进入四月份,幼甲鱼多数体重可达50-100克。在温度较高的日子,可选 50克以上的个体,按每平方米投施 5—8只,开始分养。放苗后,用0.3ppm“鳖净”全池泼洒。 出温室前,建议投喂1%的甲鱼多维。四月份甲鱼…  相似文献   

2.
深秋是商品甲鱼收获的季节。尤其对工厂化养殖来讲,商品甲鱼不能在短期内销售完,为了便于管理和甲鱼的安全越冬,越冬并塘在每年的10月—11月份进行。现介绍一下甲鱼越冬并塘的技术要点。1 调整好甲鱼越冬塘的底质和水质 甲鱼是变温动物,其活动规律和栖息环境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异。严寒的冬季来临之际,甲鱼即潜入水底泥沙或洞穴中。一般水温降至15℃时,甲鱼即停食,开始寻找适合其安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01,302(1)
甲鱼越冬死亡症是指冬眠后期尤其是冬眠期后,甲鱼大量死亡的病症,也称苏醒死亡症。是影响甲鱼尤其是产后亲鳖越冬成活率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病因]甲鱼越冬死亡症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因素: 1.营养不良。后期(8月中下旬或更晚)出壳的稚鳖,个体小,只经过短暂的摄食阶段,尚未累积充分的营养,就要进入漫长的越冬期,抗病、抗冻能力十分差,因此冬眠后期和冬眠后就容易死亡。 2.产后消耗大,体内营养未得到充分的补充。雌鳖的摄食能力在产蛋后会下降很多,如果投饵营养不充分,雌鳖体质在得不到完全恢…  相似文献   

4.
谢德友  韦安银 《科学养鱼》1995,(9):32-32,27
甲鱼无冬眠繁育试验报告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甲鱼就进入休眠越冬,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甲鱼的生长期仅为半年左右,生长速度缓慢.若人为满足甲鱼正常生长条件要求,使其常年生长繁育,这方面的报道鲜见。我们现将1993-1994年进行的甲鱼无冬眠繁育的试验报...  相似文献   

5.
患红脖子病的甲鱼如何安全越冬11月份在自然状态下,甲鱼已停止摄食,并开始进入冬眠,如果甲鱼得红脖子病后置于越冬池中,甲鱼已没有摄食能力。因此,此时治疗甲鱼红脖子病只有两种措施:一是将甲鱼挪进室内,将水温逐渐提升到25℃以上,用“佳纬牌”甲鱼全价配合饲料,加入“鳖健康”1.5%和“鳖健康2号”0.5%制成药饵投喂,一周内炎症就会消失。继续用“佳纬牌”甲鱼全价配合饲料并加入0.3%的“水产专用VC”,做成药饵投喂,甲鱼将彻底痊愈。然后逐渐降温,移至室外越冬,进越冬池前,需用“鳖净”0.4mg/L药浴…  相似文献   

6.
国外简讯     
日本大阪兵库县,在九年前即开始利用温泉水养殖甲鱼。目前,已有很大发展,上市量达1千只,但还供不应求。为此,他们计划在1986年将建成大批生产设施,使甲鱼产量比原来提高10倍,上市量可达1万只。据估计,明年夏季,待亲鱼池、养殖池、加温设备等工程结束后,即可投入生产。过去,养殖甲鱼一般采用自然水,因水温较低,从10月到次年6月为冬眠期,成长速度很慢,通常从800克养到1,000克(1公斤)需要4~5年。而利用温泉水养殖,一年四季均能使水温保持30℃,没有冬眠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2009,(11):36-38
12月份将进入冬季的大雪和冬至时节,气温和水温将会逐步降低,养殖投喂开始减少或已停喂,水质开始转好,同时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包括病原菌、寄生虫等因水温关系会受到抑制或被淘汰,因而各种鱼类疾病的发生情况将会进一步好转。预测12月份水产养殖病害会比11月份略有下降。病害将以白斑病、红腿病、托拉病、偷死病、烂鳃病、水霉病、孢子虫病、车轮虫病、隐核虫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白点病、疖疮病、腐皮穿孔病等为主。热带鱼类及甲鱼等养殖品种要做好越冬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甲鱼的中心问题是缩短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常温饲养条件下,每年夏秋季孵化脱壳的稚甲鱼,其个体重量仅为4-5克,且不久即进入半年以上的冬眠,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据资料介绍:在自然条件下饲养的稚甲鱼,越冬成活率大约为20-30%;而且体重下降5-10%;要经过二年饲养才能达到50克左右。  相似文献   

9.
冬季饲养甲鱼,在保证安全越冬的基础上,如能打破冬眠,就有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 选好越冬池。甲鱼属变温动物,水温降至15℃以下停食,10—12℃潜入水底泥沙中冬眠,至次年春水温15℃以上才开食。因此,一般在11月至次年4月冬眠。池塘应选在背风向阳、水质无污染、环境安宁、排灌自如、管理方便的地方。有余热水、地热水处更好。池底应留泥沙厚30厘米。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传统的甲鱼养殖方法,一般需要4~5年才能达到体重7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因为饲育水温在15℃以下,甲鱼就潜入泥砂中冬眠,到翌年4月上旬,水温达15℃以上,方从冬眠状态苏醒。水温25~30℃方摄食生长。所以,一年中约有半年时间处于冬眠,实际增肉期只有4个月。从60年代后半年开始利用温泉水、工厂的温排水和用锅炉加温等方法使全年的饲育水温保持在30℃。  相似文献   

11.
邢禹效 《科学养鱼》2001,(12):10-10
一、外塘放养甲鱼的季节上海地区外塘放养甲鱼应在5月上旬末至8月下旬初之间。放早了,气温、水温太低,甲鱼在外塘不摄食,而且在冬眠、半冬眠状态下放养,生产上既无意义,也对甲鱼生存不利。8月下旬之后,外塘饲养的甲鱼离冬眠的时间已不多,甲鱼没有时间和机会蓄积脂肪及营养过冬,会较大地损害甲鱼的体质。二、外塘放养甲鱼的规格外塘放养甲鱼的规格,就上海地区的生产实际而言,在4~350克之间。5月上旬末~5月中旬初,放养的甲鱼可选平均体重在250克,或者更大一点。养殖生产顺利,可在国庆节出池,商品鳖平均体重可达到…  相似文献   

12.
室外养殖:气候状况如一月份,甲鱼养殖主要工作内容仍是抓好亲鳖池管理和稚鳖的越冬育种饲养。随着稚鳖个体逐渐增大,要定时抽测体重,增加饲料投喂量.对越冬池的水温、水质要做好保温、排污两件事。 温室养殖:在甲鱼室内控温养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水质调控。 2月,由于风雪和严寒的日子较多,所以检查和修补塑料棚的工作不能忽视。 在11月分级投放的稚鳖体重增加4倍左右,并出现体重差别。由于体重增加,池水的负载量加大,水色难以保持绿色,往往由黑色变为灰色或粉红色并发出恶臭,需进行一次分养。更换池水,清池底污物。二月份…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当年孵化出的稚甲鱼因生长期短,一般仅能达到5克左右,个别的能达到15克。由于饲养期短,稚甲鱼体内积累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较少,很难应付漫长越冬期的消耗,即便能够勉强越冬,也为第二年的养殖带来困难。如果稚甲鱼能在越冬前达到35~50克的规格,体质健壮,则为其后无论是冬眠或者进行温室再培育都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室内的二级培育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稚鳖室内电加温越冬试验稚鳖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越冬的成活率较低,为了探索稚鳖的越冬技术,我们在隆回县鱼苗场进行了稚鳖室内电加温越冬试验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加温越冬的方法,将水温调至适合鳖生长的最佳温度,改变鳖的冬眠习性,延长其生长期,从而达到缩短鳖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养殖甲鱼越冬死亡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偏低,池塘封冻与甲鱼冬眠期较长,人工养殖甲鱼在每年越冬期间均出现体质衰弱及大量死亡现象,笔者分析养殖甲鱼越冬死亡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一、甲鱼越冬死亡原因分析 1.水质原因 一方面,池塘封冻时间过长,水体与空气接触  相似文献   

16.
黄鳝的安全越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继升 《内陆水产》2002,27(12):8-8
近年来人工养殖黄鳝已成为养殖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但有的养于户懂养殖技术,盲目上马到冬天黄鳝不能安全越冬。每年春节前后黄鳝销售价格最高,但到春节上市时黄鳝必须安全越冬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黄鳝养殖池带水越冬法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黄鳝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此时可将养殖池的水位从10~15厘米提高到30~50厘米,保证冬季雪天结冰天气池底水温在0℃以上。若满池结冰,必须每天把冰块打开防止黄鳝缺氧死亡。干池越冬法冬季来临时,水温10℃以下排干池水,保持池底泥土湿润,在池子泥土表面盖上一层稻草或麦草或玉米秆…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越冬期培育的甲鱼出棚季节。出棚后,因寒冷应激反应,各地都发生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程度的死亡,使生产效益下降,养殖者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越冬出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成因及现象进人四月份后,气温回升快。这时个体已逐渐达到出棚规格,摄食量日益增加,饲养地负载量越来越大,水体中的氨氮、硫化物含量积累明显加快。促使腐皮溃烂及撕咬而死亡现象日趋严重。稍有换水或增氧等措施不及时,常发生氨氮中毒现象,迫于养殖上的压力,当外界水温刚上升到26-27t时,就急于往外分池。始料不…  相似文献   

18.
《海鲜世界》1993,(3):26-26,25
进入秋季以后,随着水温的逐步下降,人工养殖甲鱼①要强化投饲,促进生长。甲鱼是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都较为敏感,秋后当水温降到20℃左右时,甲鱼的摄食及活动能力开始降低,当水温降至16℃左右时,就会仃止摄食,因此秋后应投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高蛋白高脂肪饲料品种,  相似文献   

19.
甲鱼养殖通常采用温室与外塘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小甲鱼在温室中培育,这时放养密度高,加温的燃料成本低,等到外塘的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养殖模式。但甲鱼从温室转移到外塘时,若处理不当,往往造成甲鱼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之一是温室水温高,外塘水温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在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的现象;在水温低于15℃时就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2℃就会出现昏迷死亡。这种现象在养殖越冬南美自对虾的模式中十分普遍和严重。同时也出现了冬棚内水环境难于控制,虾疾病频发,生长速度过慢,甚至出现越冬养殖失败的情况。今年1月份来,我省出现罕见的持续低温,导致全省各地渔业遭受重大损失,受灾严重,但我县南美自对虾养殖总体保持健康生长方式,至今未发现受低温天气影响导致严重损失。在今这里介绍我县南美自对虾成功越冬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