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鳃霉病是由鳃上霉菌引起的鲤科鱼类常见鳃病,具有发病持续时间长、易传染、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会因发现不及时造成重大损失。在我国淡水养殖地区,鳃霉病均有流行,如广东地区鲮鱼苗的发病率达70%~80%,死亡率高达90%以上,同时,该病也是口岸鱼类第二类检疫对象。由此可见,该病对淡水鱼类养殖业影响较大,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北方地区盐碱池塘的鲫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因盐碱池塘水质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00,294(5)
每年的5-10月份的高水温期,特别是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的鳗池,容易发生鳃霉病。鳗额鳃霉病是由血鳃霉寄生于鳗闻鳃部微血管内引起的病害。患病的鳗阐外表几乎看不到特殊症状,打开鳃盖,可以看到鳃部糜烂缺损,常被误认为是烂鳃病,病重时鳃板大块缺损,有污点斑,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除鳃外,其他器官均无特殊病变,病鳗在水面无力缓游。鳃霉病的病情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开始发病时,发现少数鱼死亡,到第2-3天,突然出现大批死亡。诊断可取鳃组织制作压片镜检,若血管内含有菌丝(通常其内有较多的抱子…  相似文献   

4.
鳗鲡是一种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高档水产品,价格一直较高。近年来,福建省养鳗业飞跃发展。但是,在现有各种养殖模式下,由于水环境及养殖因素各方面的影响,鳗鲡发病机率高,给养殖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鳗鲡的鳃霉病就是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益辉 《内陆水产》2007,32(7):29-29
鳗鲡是一种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高档水产品,价格一直较高。近年来,福建省养鳗业飞跃发展,但是,在现有各种养殖模式下,由于水环境及养殖因素各方  相似文献   

6.
1病因及症状鳗鲡鳃霉病是由鳃霉(Branchiomyces)寄生于鳗鲡鳃部微血管引起的病害。患病鳗鲡外表几乎看不出特殊症状,打开鳃盖,可看到鳃部糜烂、缺损,常被误以为烂鳃病。病重时鳃板大块缺损,有污点斑,导致病鳗呼吸困难。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抗药性增加,鳗鱼蠕虫类寄生虫难以控制,导致鳃部鳃丝缺损,容易引起其它细菌性、真菌性疾病继发感染,特别是鳃霉病的暴发,很难治愈,给许多鳗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发病率高,传染快,且容易引起综合症,造成治疗时间长(15-30天不等),死亡率高,基本在20%-30%以上,个别鳗场因处理不当而高达60%-70%。 笔者在福建、广东地区从事鳗病防治工作多年,对此病有一定的防治经验,现将其;介绍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病理症状:鳗鱼发病前往往食量增加,1-2天后突然减食甚至停食,然后出现死鱼20—3…  相似文献   

8.
进入十月份以后,水温逐渐降至25℃以下,适宜的水温给真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特别在水质清瘦、浮游植物含量少的水中,植物性的真菌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大量繁殖,这时,体质不好或者夏季发生过细菌性烂鳃病的鳗鱼,在比较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就极易被霉菌感染,引发鳃霉病,同时会继发感染柱状屈挠杆菌加重病情,损失极大。鳃霉病一般发生于水温20℃左右,摄食不佳、密度高、排污不彻底的池塘,特别是在进入大棚加温越冬之后,如管理不善就更易发生。病鳗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在池边缓流处逆水无力游动,鳃部一大一小,易挂台,身体僵硬,排水…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00,298(9)
鳗鲡鳃霉病是由血鳃霉寄生于鳗鲡鳃部微血管内引起的病害。流行季节为每年5-10月的高水温期,特别是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时的鳗池,容易发生此病。患病鳗鲡外表几乎看不到特殊症状,打开鳃盖,可以看到鳃部糜烂、缺损,常被误认为是烂鳃病,病重时鳃板大块缺损,有污点斑,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除鳃外,其它器官均无特殊病变,病鳗在水面无力缓游,鳃霉病的病情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开始发病时,发现少数鱼死亡,到第2-3天,突然出现大批死亡。 [病理过程]鳃霉通过菌丝产生大量孢子散落于水中,孢子与…  相似文献   

10.
在鱼苗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营养阶段和分塘后初期,鱼苗易发生鳃霉病,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呼吸,严重时可导致鱼苗暴发性的急剧死亡。笔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症特征]鳃霉病的出现往往表现为急性型。病鱼表现:食欲减退,行动迟缓,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在白色,严重时整片鳃呈黑色,有时有点状出血或出血现象,继而腐烂;显微镜检查可见鳃小片肿大粘连或鳃丝坏死崩解,鳃丝中有大量鳃霉菌丝贯穿缠绕,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常出现暴发性的急剧死亡。[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去年秋末,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魏园村金鱼养殖基地暴发了大规模鳃霉和肤霉病,笔者选用二氧化氯+氨苄青霉素治疗这两种病,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池的条件该基地占地面积150亩,养殖池为水泥池,池深0.4米,规格为4米×4米,平时水深为0.20~0.25米,每2~3天换水一次。二、病原和症状金鱼鳃霉和肤霉病发生于2002年10月初,初起,病鱼身上出现小白点,并逐渐扩大,继而出现棉絮状菌丝,部分鱼鳃边缘残缺,鳃丝边缘出现白点,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并出现大批死鱼,镜检为水霉菌感染。三、治疗方法鱼病初起,基地技术人员采用了常规治…  相似文献   

12.
正鱼类鳃霉病目前发病较多,本文为了描述方便,把鱼类鳃霉病根据发病时个体大小和孵化的时间分成养成期鳃霉病和苗种期鳃霉病。此病将对我国鱼苗种产业和成鱼养殖产业带来大的困扰。一、鳃霉病的病原形态和致病机理鳃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病原是鳃霉。鱼类寄生的鳃霉,从菌丝的形态和寄生情况来看,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较粗直而少弯曲,分  相似文献   

13.
<正>鱼类鳃霉病目前发病较多,本文为了描述方便,把鱼类鳃霉病根据发病时个体大小和孵化的时间分成养成期鳃霉病和苗种期鳃霉病。因为对此病重视度不够、显微诊断不完善、苗种高发、治疗药物效果待提高等因素,此病将对我国鱼苗种产业和成鱼养殖产业带来大的困扰。一、鳃霉病的病原形态和流行病学1.病原形态鳃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病原是鳃霉。鱼类寄生的鳃霉,从菌丝的形态和寄生情况来看,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较粗直而少弯曲,分支很  相似文献   

14.
鳃霉病是危害饲养鱼类较严重的一种病,从鱼苗到成鱼都司被感染,尤其对鱼苗危害更大。曾在衡阳市灵;市渔场“吨鱼塘”养殖的银鲴鱼种因患有此病而大批死亡。同池的部分草鱼也被感染。为此我们对该病原体的形态特征、病征、病理变化及水环境做了详细了解,并进行了防治实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渔业飞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密养、精养模式的不断推广,由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由细菌、真菌、寄生虫、甲壳动物、营养和水环境等因素引起的鱼类鳃病在生产上最为常见,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由于气温的原因,春秋两季鱼类极易感染竖鳞病和水霉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极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竖鳞病和水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仅供参考。一、竖鳞病1、发病原因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球病、松鳞病。该病是因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等。  相似文献   

17.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鲢、鳙、鲂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一、症状发病早期,病鱼全身有轻度充血,严重时由点状出血斑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鳃丝末端甚至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  相似文献   

18.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魄、缩、纺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症状:没病早期,病鱼颌部、口腔、眼眶、鳃盖、鳍的基部及鱼体腹部和体两侧有轻度充血。严重时则充血并出血现象加剧,由点状出血斑演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看上去鱼体呈红色,用手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肌肉失去弹性,水肿。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甚至鳃丝末端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懈剖检查:腹腔积水,腹水呈透明的浅黄色或半透明的浅红色,内有大…  相似文献   

19.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5,30(1):12-12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鲢、鳙、鲂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孙书静 《内陆水产》2014,(10):73-73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 去年7月份,正是北方地区进入盛夏季节,天热多雨,水质易恶化。我县刘二堡乡北方水产养殖场,有5处水深1m,水面2hm2的鲤鱼池发生鲤鱼大面积死亡。连续3d,鱼池水面不断漂浮着死鱼,并且都是以2kg大鱼为主,这些鱼腹部膨胀,眼睛突出眼眶,全身充血,出血,很快腐烂发臭。以每池500尾、10元/kg计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