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友金 《南方农业》2015,(3):121+125
虽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尤其是近几年,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旅游观光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农业及农村,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具备生产性能及改善环境的功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虽然在近几年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其尚存在一些问题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的新兴生态旅游业。观光农业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它的出现拓展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阐述了观光农业的内涵及其国内外发展概况,并以新疆独山子观光农业园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探讨了观光农业园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与开发内容.进而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森林公园是利用优美的森林环境为游人开辟的游览、休息、娱乐、度假的开放式巨型场。因其内必然包含有不同的人工设施,所以要将森林的自然美和人工艺术的美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互爱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观光农业型园林的概念及其不同于其它园林的特色.在对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我国观光农业型园林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以期对我国观光农业型园林的规划设计有所启悟.  相似文献   

5.
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在当前"繁荣"市场的背后是景观设计遭遇的"尴尬"境界。本文从城市景观设计的作用及现状等方面,探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广州市高架桥底的绿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高架桥底的景观设计与空间整合的规划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李茜 《南方农业》2012,(1):46-48,76
农业农村发展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课题,观光农业的兴起为解决这一课题指明了方向,文章旨在对渝东南乡镇发展观光农业的探索,指出农业和农村发展既要直面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意识不开放等问题,也要充分发掘自身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努力改变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洞庭湖区湿地的同心环带状特征,将洞庭湖区湿地分为洞庭湖湖泊河汊区、洞庭湖湿地平原区和洞庭湖环湖低丘岗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并据各环带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湿地观光农业开发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实现洞庭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河道护岸作为城市河道的重要景观要素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分析了城市河道景观现状特点及设计原则之后,以北京的昆玉河为例探讨了城市河道护岸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闽北要发展应凭借生态优势和武夷山这块金牌,论述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工程。提出只有运用科技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预防监督,减少环境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加快植被恢复更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方可实现闽北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要遵照以人为本、生态为先、追求情趣、实用观赏、主题鲜明等新理念,进行景观环境设计。特别是在绿化设计上,应强调人性化意识,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色。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进行科学搭配组合,并能体现出季相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绿色山西建设包含绿化、绿色、生态三方面的内容,是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绿色山西建设的优势为:有广阔的植被恢复土地空间,"入贸"为发展绿色产品提供了机遇,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确定有利于建设绿色山西,市场呼唤绿色产品。绿色山西建设的优越性:有利于全社会绿色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绿色产品,有利于搞好以绿色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工业企业加强对污染的防治。根据绿色山西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绿色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推广、建立绿色产品与品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绿色品牌信息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混凝土工程的裂缝存在较为普遍,通过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山区道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门头沟区境内G109国道沿线生态现状和人文现状,选取典型山区道路黄土台(K45+800-K46)路段,对其开展周边环境的整体生态修复和局部区域的景观设计尝试。通过采取包括客土喷播、回填栽植、垂直绿化等一系列的综合性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进行边坡稳定性生态防护,同时结合包括坡面栽植植物形成图案和重建生态景观林等的景观设计,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山区道路自然生态景观和人造景观,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低丘岗地改造是对景观单元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以湖北省红安县盐店河村为例,在完成生态调查和景观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景观设计方案,并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稳定性评价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测算,对两个景观生态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增加耕地为目标的土地整理设计思路制定的方案,虽然采用了各种农田水利和护坡工程措施,但由于加大了对荒草地的开发,进一步减少了景观组分,降低了景观生态的稳定性,由原来的0.546下降为0.340,而生态服务价值为109.85万元/a,略有提高;以生态补偿为目标制定的方案,引进了新的景观组分,坡旱地改造为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因而景观生态稳定性得到较大提升,达到0.66,生态服务价值也得到较大提高,达到139.65万元/a。  相似文献   

16.
景观格局是地貌格局、土壤格局、水资源格局、植物分布格局及生产力格局等的综合。根据地质、地貌和区域景观特征,可将重庆岩溶区划成三大景观区:渝东北中山区(I)、渝东南中低山区(Ⅱ)、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Ⅲ)。各景观分区景观格局特征主要表现为:景观多样性指数分别为Ⅰ区1.38、Ⅱ区1.35、Ⅲ区1.77;各景观分区的人工干扰指数分别为Ⅰ区0.33、Ⅱ区0.69和Ⅲ区0.95,人工干扰的程度按照区域代码顺序依次增强;景观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密度分别为Ⅰ区0.49、1.43和0.0005,Ⅱ区0.48、1.46和0.0003,Ⅲ区0.63、1.04、0.0025;景观变化态势按照景观分区代码Ⅰ、Ⅱ、Ⅲ的顺序表现为耕地、居民工矿用地和水域面积比例呈明显递增,而林地、草地呈现明显递减的,园地分布比例为Ⅲ区远大于Ⅰ、Ⅱ区;未利用地比例出现Ⅱ区最小,Ⅲ区最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 2 0 0万hm2 耕地中 ,坡度大于 2 5°的坡耕地占 2 5 %以上。库区内坡耕地水土流失强度大多为中度、轻度 ,少数地方达到强度 ,坡耕地年产沙量约为 80 0 0万t。管理信息系统以三峡库区土壤类型图和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 ,建立各土壤类型允许极限侵蚀量数据库、各土壤类型标准侵蚀量数据库 ,根据各类型坡耕地水蚀因子 ,结合专家知识库 ,对坡耕地利用方式进行评价 ,提出合理的坡耕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景观空间格局是生态系统或系统属性空间变异程度的具体表现,它影响着各种干扰的传播、物种的运动、土壤侵蚀等诸多生态现象。对重庆市巫溪县与璧山县生态修复示范区的土地利用景观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巫溪县的主要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为灌木林地和山区旱地,璧山县则主要为丘陵区水田、旱地及有林地;(2)璧山县植被覆盖度较好,其自然生态系统较人工生态系统面积比例比巫溪县大;(3)巫溪县有占全县面积0.7%的裸岩石砾地及7.8%的坡度大于25°的旱地,表明巫溪县人为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坡耕地;(4)巫溪县复杂的山地地势及受干扰的退化系统,形成了其斑块面积变异性大、形状不规则、破碎化程度高的景观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保杰    顾和和  纪亚洲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4):253-257,264
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复垦前(2000年)后(2013年)1:1万的矿区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基于GIS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九里矿区复垦前后17个景观格局指数在10~300 m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并对复垦前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规律、拟合函数、变异系数和最佳景观粒度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个景观指数随着景观粒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型、逐步增加型、局部尺度效应型和随机变化型共4种变化类型,其中,10个景观指数随景观粒度的变化趋势可以用不同的函数模型进行拟合(R2 > 0.94)。从复垦前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来看,复垦前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但拟合函数和变异系数均有一定的变化,如拟合函数不一致,变异系数降低等;适宜徐州九里矿区1:1万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指数分析的最佳景观粒度范围为20~40 m。  相似文献   

20.
云南高原山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3S技术为支撑,选取不同格局指数,在划分研究单元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高原山区-易门县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空间格局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易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