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朱刚利  王启瑞  郑哲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62-11463,11466
[目的]探讨缘蝽亚科棘缘蝽属、黑缘蝽属、瘤缘蝽属、缘蝽属和同缘蝽属10种昆虫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秦巴山区缘蝽亚科10种缘蝽的EST同工酶。[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缘蝽亚科5属不同属间差异要大于属内各种间差异,同缘蝽属与其他4属亲缘关系较远,与巨缘蝽亚科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该亚科10个种EST同工酶谱带清晰、多态性强、稳定性好,适用于缘蝽亚科昆虫鉴别和物种系统发育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及Cytb基因序列变异情况,建议将同缘蝽属从缘蝽亚科划入巨缘蝽亚科。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无尾两栖类的遗传变异、系统发生、亲缘关系及种属鉴定等提供参考,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对六盘水市7种无尾两栖类动物的肝、肠组织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无尾两栖类的EST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种族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同一物种不同组织的酶谱差异性较小,不同物种同一组织酶谱差异性较大,并且物种亲缘关系较近的酯酶同工酶酶带之间的差异较小,物种亲缘关系较远的酯酶同工酶酶带之间的差异较大。酯酶酶谱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物种间形态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八种盲蝽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分析了盲蝽科的绿丽盲蝽[Lygocoris (Apolygus) lucorum(Meyer-Dur)]、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taeniphorus Rruter)、黑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stus Fall)、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oelestialium Kirkaldy)、中黑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甘薯跳盲蝽(Halticus minutus Reuter)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成虫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发现8种盲蝽的同工酶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具有各自的特征酶谱.最后,探讨了酯酶同工酶电泳法鉴别盲蝽科昆虫种类及其在昆虫种属鉴定、遗传变异、系统发育等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白芷进行同工酶分析。[方法]通过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选育的3种不同类型(表型)的白芷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其亲缘关系。[结果]过氧化物酶共得到15条谱带,其中7条是3个类型白芷的共有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中得到12条谱带,其中6条是共有的特征谱带;聚类分析表明,3种不同类型的白芷间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为白芷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靠且快速的生理生化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宁夏地区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nae)4种蝽不同个体的酯酶同工酶(EST)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种的EST同工酶谱带清晰,稳定性好,且显示出各自的特征谱带.4种蝽模式图的比较表明,种内不同个体酶谱差异较小,不同种之间模式图差异比较明显,并且每种都有自己的特征谱型,可作为半翅目昆虫系统分类学研究的重要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6.
刺儿菜性别连锁的同工酶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刺儿菜进行同工酶分析,确定适合作为遗传标记的同工酶类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刺儿菜雌雄株花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及酯酶同工酶(EST)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OD、MDH及EST同工酶在刺儿菜雌雄株的花和叶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花和叶片中,POD同工酶均发现了性别特异的酶带,MDH同工酶仅发现在花中具有1条雄性特异带,苹果酸酶同工酶(ME)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花中的酯酶酶谱外,两种同工酶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酶谱无明显差异。[结论]同一种酶在刺儿菜叶片和花中的雌雄株酶谱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秦岭4种缘蝽同工酶的初步研究(半翅目:缘蝽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秦岭4种缘蝽的EST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姬缘蝽亚科2属间差异要大于属内各种间差异。控制开环缘蝽及点蜂缘蝽的EST位点分别为4和5个,而且乙酸萘酯为底物的酯酶除未发现杂合子而无法确定的以外,都是单体酶,不同个体间酶谱差异主要是同一位点来自父母本的2个等位基因的不同而造成的,雌雄差异可能由性连锁基因引起。点蜂缘蝽3个居群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栽培半夏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不同的4种类型半夏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的同工酶进行比较,并根据同工酶分析结果探讨半夏种内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过氧化物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类型的半夏之间有着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特征谱带外,各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谱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罗汉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对罗汉果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植株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染色体计数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结果]超低温保存前后,POD同工酶图谱上均显示9条酶带,且迁移率一致;EST同工酶图谱上均显示8条酶带,迁移率也一致;POD和EST同工酶谱、染色体数目和RAPD谱带均未发现差异。[结论]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罗汉果种质资源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0.
胡枝子属牧草种子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两种胡枝子种子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的谱。分析了种间和种内异形种子间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并且对种子硬实率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胡枝子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存在明显种间差异。而二色胡枝子两种颜色种子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差异不明显,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可以作为胡枝子属亲缘关系及基因多样化研究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同工酶的酶谱特征,研究辣椒种类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以12个辣椒材料为试材,进行POD同工酶电泳,对不同浓度分离胶进行选择,并应用POD同工酶对12个辣椒材料,进行亲缘关系的鉴定。[结果]POD同工酶以浓度10%的分离胶分离效果最好,得到的酶带最清晰,有利于进行相关分析。12个辣椒材料遗传距离在0~0.51范围内,当遗传距离为0.36时,可以将其分为3类;当遗传距离为0.16时,可以将其分为6类。[结论]利用POD同工酶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与根据辣椒果实性状进行的分类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同工酶分类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等方法对思南县张家寨茶园害虫种类、分布、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害虫共有82种,隶属2纲9目46科,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油葫芦、东方蝼蛄、中华稻蝗、茶蚜、稻绿蝽、大臭蝽、烟蓟马、铜绿金龟子、茶天牛、小地老虎10种;低海拔虫害发生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斑须蝽是近几年大田作物发生危害较重的害虫之一,为了更好的对斑须蝽进行综合防治,进行了斑须蝽的寄主选择性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四壁嗅觉仪测定了疯须蝽对玉米、向日葵、烟草、马铃薯、大豆的嗅觉反应,发现斑须蝽对大豆的选择趋向最明显;野外调查发现,斑须蝽对5种作物均取食为害,但对不同寄主取食偏好性不同,5种寄主植物中,斑须蝽最喜食大豆,在其它4种寄主上的取食选择性差异不大,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结论一致,斑须蝽对大豆的选择趋向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黄孝湘  李建华  杨明生  汪宜宇  陈义勇  李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36-12538,12540
[目的]为探究克氏原螯虾的食用安全性以及哈夫病的致病因素等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以孝感市不同水域中生活的克氏原螯虾为材料,对其主要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2处水域的pH、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存在差异,2处水域中克氏原螯虾的鳃、心脏和肌肉的LDH同工酶酶谱也存在差异。B水域(流水)中克氏原螯虾的酶带数目比A水域(静水)多。从Ldh-5同工酶染色深浅可以看出,静水虾肝胰腺、心脏和眼球的Ldh-5同工酶活力比流水虾的大,而肌肉和腮则是流水虾的Ldh-5同工酶活力较大。[结论]2处水域克氏原螯虾组织LDH同工酶的差异是由水质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在果蔗生长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不同的取样时期和植株不同器官,对8个果蔗品种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得出的叶片、根组织不同生育时期POD、EST同工酶酶谱进行聚类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同工酶谱的遗传相似系数存在差异,特别是外引黑皮果蔗(Badila)与中国地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或根部的POD同工酶和EST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图都存在着差异;(3)叶片中的POD、EST酶谱在各个生育时期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叶片是这两种酶基因表达的最重要活性部位,因此叶片可以作为同工酶分析较为稳定和适宜的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卵巢成熟过程EST的变化。[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卵巢中酯酶同工酶(EST)的表达情况。[结果]所研究的两个阶段卵巢中EST同工酶的表达可分为Ⅰ、Ⅱ、Ⅲ共3个区。其中Ⅰ区和Ⅱ区卵黄形成期EST表达较强,酶带明显比成熟期浓,尤其是Ⅰ区,卵黄形成期EST同工酶的表达最强。相反,在Ⅲ区,成熟期EST酶带明显比卵黄形成区浓。[结论]在克氏原螯虾卵子成熟过程中,EST基因的表达存在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鹅观草属三个物种及其居群间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小麦族鹅观草属 3个物种 :毛叶鹅观草Roegneriaamurensis (Drob .)Nevski、纤毛鹅观草R .ciliaris (Trin .)Nevski和竖立鹅观草R .japonensis (Honda)Keng的 2 2份材料的幼苗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① 3个物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相似 ,说明 3个物种有相同或相近的遗传基础 ,亲缘关系较近 ,但 3个物种种间无完全相同的酶谱 ,或多或少表现差异 ;②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 ;③同种不同居群间酶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冰寒  吴少伟  黎祖福  张以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27-4029,4040
[目的]研究花鳗鲡8种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分布的生理意义。[方法]对花鳗鲡7种组织或器官(心脏、肝脏、肌肉、肾脏、鳃、眼、鳍)中8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花鳗鲡的EST、MDH、LDH、POD、SDH、SOD、ADH 7种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EST在肝脏中活性最强;MDH在心脏、肝脏中染色较深;LDH在心脏和鳍中含量最高;POD在肾脏中活性最强;SOD在肝脏和肌肉中的含量最高;ADH在肝脏中含量最高。[结论]除ME外,花鳗鲡的7中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且不同组织中酶的活性大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