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转基因猪在农业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方法制备转基因猪仅局限于外源基因的随机整合。胎儿体细胞同源重组技术与核移植技术相结合,使猪的基因组定位修饰成为可能。在人猪器官移植研究中,对引起超急排斥反应(HAR)基因进行敲除,首次实现了猪基因组的定位修饰。因为猪被广泛用作人类疾病模型,所以基因修饰为改变这些模型或创建更多模型提供了较好的途径。然而棱移植动物易出现表型异常。表型异常可能是外源基因改变而未被正常转入所致。虽然利用棱移植基因定位修饰技术已成功制备出转基因动物,但棱移植技术、体细胞培养条件及基因修饰技术尚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植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有用的外源蛋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廉价生产系统,它可能替代传统的外源蛋白生产体系。通过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或稳定表达方式,多种基因工程疫苗已在植物中表达成功,并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的研究现状,并对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的潜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目前使用的各种转基因动物技术——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法、扎刺法、精子载体法、电击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和基因打靶技术 ,并简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转基因动物在提高生产性能、异种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和生物反应器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较系统的概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家蚕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猪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核显微注射法。其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入到原核期或经重构发育至原核期的受精卵细胞的胚胎原核中,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此即转基因后代。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动物制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预言 ,2 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开发的热点。其中之一就是 ,利用转基因动物制药[1] 。在制药业中 ,医药产业经历了 3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天然药物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2 ] 。在基因工程药物中又有 3个阶段 :其一是细菌基因工程 ,即把目的基因通过适当的改建导入大肠杆菌中 ,再通过细菌等原核微生物表达的目的蛋白作为药物 ;其二是细胞基因工程药物 ,这是把人或哺乳动物的基因直接导入哺乳动物的细胞中 ,生产有生物活性的产品 ;其三是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低成本、高活性的药物[3 ]…  相似文献   

8.
9.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猪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采用国标法对转基因玉米中概略养分、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8头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按体重和窝别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组成的饲粮,测定概略养分和能量的消化率。结果表明,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植酸酶活性(7134 FTU/kg干物质)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植酸酶活性(126 FTU/kg干物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中非植酸磷含量比非转基因玉米高1倍,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与非转基因玉米基本相近。两种玉米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P<0.05)。因此,在猪饲粮配制中,如果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替代非转基因玉米,将提高饲粮消化能值和非植酸磷含量,从而减少无机磷源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
异种器官移植转基因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6年,Jaboulay将猪肾移植给一位患肾功能衰竭的年青妇女,移植物存活了3d,手术后病人死于尿毒症。此后,外科医生们很快把目标转向同种器官移植(AllotransPlantation)。1954年,人类第一例同种肾脏器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环孢素A的发现,同种器官移植取得了飞速发展。现在,外科医生一般都把移植手术作为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治疗的最终方案。迄今为止,全球已经做了近50万例移植手术,器官移植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心脏坏死的人数是患爱滋病而死…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吉林等地出现老鼠消失、母猪流产怪现象从5月到8月,记者几次在晋中和榆树附近的农村走访,除了老鼠变少外还发现了当地其他怪事:母猪产仔少了,不育、  相似文献   

12.
生长猪对转基因豆粕外源DNA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中的外源DNA在生长猪体内的代谢和沉积。选用去势公猪,于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饲喂常规和转基因豆粕日粮,收集回肠食糜和粪便;另外进行生长猪饲喂试验42d,添加约30%常规或转基因豆粕,屠宰后采取组织样品,检测外源DNA残留。结果表明,在回肠食糜和粪便中检出源自抗草甘膦豆粕的外源cp4 epsps基因,但重现率均仅有6.7%,外源DNA的完整性在小肠后段很大程度上受到破坏;PCR检测下限为5Pg时,在生长猪肝脏、肌肉、脾脏和胸腺组织中无cp4 epsps基因残留,外源DNA已被代谢降解。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精子载体转基因技术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载体法是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在受精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从而使外源基因进入子代的基因组中。相对于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感染法、胚胎干细胞法等方法而言,它的主要优点是利用精子的自然属性克服了人为机械操作给胚胎造成的损伤,提高了转基因效率,而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而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热点技术。现就精子结合外源基因的机制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发展起来的精子细胞输精管内注射法、曲细精管徽注射法和睾丸直接注射法等精子载体转基因新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利用转基因植物表达疫苗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与医学免疫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迄今为止,大部分植物表达疫苗的免疫原性都得到了证实.植物表达的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贮运简单、生物活性高和可直接食(饲)用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非同位素标记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对9头不同世代的转OMT-PGH帮6头原代转hDAF基因猪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的分布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头原代转OMT-PGH基因猪外源基因分别整合在第7,13,2和8号染色体上,6头原代转hDAF基因猪外源基因分别整合在第13,6,11,2,7和7号染色体上,证实了用原核注射法转基因猪外源基因的整合是“随机”的,来自同一亲本,不同世代的5头转OMT-PGH基因猪,其外源基因均存在于第13号染色体上,与共同祖先原代转基因猪的整合位点相一致,表明转基因猪外源基因可以传递给后代,且整合位点的遗传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刘梅  朱延雄  刘爱华  王雷 《饲料工业》2006,27(11):22-25
1引言转基因作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也称为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 organisms,GMOs)。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销售收入均以倍数增长。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2005年达到9000万公顷,其中大部分种植在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从转基因作物种类来看,转基因大豆占60%左右,其次是转基因玉米和棉花。我国大豆年产量仅次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居世界第四,2003年大豆产量约1620万吨。但是,国产大豆仍远不能…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手段将确定的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上,在其基因组内稳定的整合导入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转基因动物研究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改变动物的遗传组成,是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动物胚胎学和配子生物工程技术的一项综合技术。通过这种遗传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介了我国猪品种培育存在的问题和传统育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以及转基因技术在猪品种改良方面的优势,并介绍了及转基因技术在提高猪的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和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新华网6月28日消息:截至目前,中国已为7种转基因植物批准发放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这7种作物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植物发展状况对桑树基因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把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方兴未艾。从1983年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植物基因工程发展势头始终不减,现已跃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阶段,并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