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甲氧虫酰肼(RH-2485)对舞毒蛾幼虫的杀虫活性,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该药剂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SDS-PAGE对舞毒蛾幼虫不同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2~6龄幼虫均表现出较高活性,其中对2,3龄幼虫毒性最强,说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龄期差异。该药剂对2,4,6龄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主要解毒酶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诱导、抑制作用;在不同的处理时间,对这些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舞毒蛾4龄幼虫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血淋巴、中肠及表皮组织中均发现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蛋白,其中处理12h和24h时,对血淋巴和中肠组织中的蛋白质影响比较明显,48h后,对表皮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较为显著。甲氧虫酰肼作为非甾醇类蜕皮激素竞争物中的新型化合物,能干扰舞毒蛾幼虫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诱导血淋巴、中肠和表皮组织中产生特异蛋白,从而影响舞毒蛾正常的生理代谢,起到毒杀作用,可有效防治舞毒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多杀菌素对森林害虫舞毒蛾的杀虫活性,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致死中量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24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249mg·L-1(3龄)和0.2269mg·L-1(5龄);致死中量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解毒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碱性磷酸酯酶(ALP)大体上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差异显著(P<0.05);而对酸性磷酸酯酶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LC10和LC50剂量的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幼虫成活率及化蛹率(P<0.05)。多杀菌素对舞毒蛾有较强杀虫活性,能够有效影响舞毒蛾的生化指标,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可以作为防治舞毒蛾的安全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3.
兴安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诱导处理与落叶松诱导抗性及广食性昆虫舞毒蛾协同抗性之间的关系,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检验舞毒蛾幼虫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其中肠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4种解毒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舞毒蛾幼虫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取食经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落叶松后,试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此之外,取食其他3种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幼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幼虫羧酸酯酶活性也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取食茉莉酸甲酯和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的幼苗显著低于对照,而取食另外2种处理的幼苗显著高于对照。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植物抗性,可影响同一种群后续取食者的解毒机制,这是植物抗性和昆虫种内竞争的综合表现。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且有效抑制后续取食者的解毒作用,其作用强度与作用时间与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极为相似。茉莉酸甲酯可作为有效的植物诱导剂,在害虫...  相似文献   

4.
采用3种浓度的舞毒蛾NPV进行了舞毒蛾幼虫防治试验和柞蚕幼虫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舞毒蛾的效果在93%以上,对柞蚕幼虫无毒性和致死作用。应用舞毒蛾病毒方法简单,效果好,为今后在柞蚕场区防治舞毒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以林木害虫舞毒蛾为实验材料,用不同剂量超声波处理舞毒蛾虫卵,观察处理后虫卵死亡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剂量的增大死亡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超声波作用生物效应显著,当作用时间为40 min时,孵化率急剧下降,低于50%,当作用时间超过120 min时,虫卵几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LdNPV)混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毒杀效果,室内联合作用时Bt稀释16 000倍对LdNPV仍具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 ×107,2.5×106,2.5×105 OBs/mL均对Bt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104,2.5×103OBs/mL对Bt则分别表现为相加和拮抗作用.林间套笼试验结果表明,Bt与LdNPV混用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8天,死亡率为11.57%,混合处理14d的累计死亡率为69.65%,均高于单剂.灌木喷洒试验结果表明,Bt和LdNPV混用的死亡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第5天和第16天,而Bt和LdNPV单剂的高峰分别出现在第6天和第18天.平均虫口密度降低率以混合处理最高,为38.67%.本试验证明Bt与LdNPV混用对舞毒蛾具有增效作用,并能弥补单剂缺陷.  相似文献   

7.
寄主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选择了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和山杏Aarmeniaca sibiricaLinn.,研究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生长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发育历期、蛹重及产卵量与所取食的寄主植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取食华北落叶松的舞毒蛾个体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38.22±0.56 d,蛹最重,平均为1.48±0.09g,产卵量最多,平均每雌560.65±41.67粒;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46.68±0.65 d,蛹最轻,平均为1.17±0.08 g,产卵量最少,平均每雌315.47±49.07粒;取食山杏的舞毒蛾间于二者之间,平均历期为39.53±0.58 d,平均蛹重为1.24±0.08 g,每雌产卵量394.50±58.65粒。可以认为,在供试范围内华北落叶松最适宜舞毒蛾生长发育,山杏次之,青杨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8.
电磁辐射对舞毒蛾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研究了电磁辐射对舞毒蛾卵孵化率的影响,其目的是为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用微波、X射线、γ射线照射舞毒蛾卵,观察照射后卵孵化率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经过微波、γ射线、X射线照射后卵孵化率都明显降低,但X射线、γ射线辐照剂量改变较小时对孵化率影响不明显,而微波辐射随着辐照剂量升高孵化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γ射线辐照对舞毒蛾幼虫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γ射线辐照灭虫方法防治病虫害,可以避免化学防治的药物残留问题。采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舞毒蛾幼虫,再用经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损伤程度,研究γ射线对舞毒蛾幼虫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后的幼虫细胞核DNA片段的大小与辐照剂量之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这为物理灭虫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的毒杀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杀虫活性成分,其中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有显著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且两种作用方式无显著差异,施药时间≥3 d、药液浓度≥5g/L时,平均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强于氯仿萃取相和乙酸乙酯萃取相.  相似文献   

11.
舞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赫章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及防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Studymethods10IntheMayof1997,theoverwinteredeggsofLymantriadisparwerecollectedinfield,immersedinformalin,anddriedincoolplace.Theeggsweredividedinto4groupswith500eggsineachgroup,putinglassbottles.Theratesofhatchingprogresswereinvestigatedeveryday(LanandWan1996;Zhang1988).Afterhatching,thefirst,secondandthirdinstarlarvaewereraisedwiththeneedlesoflarchinglassbottles.Thelarvaeolderthanthethirdinstarwereraisedoutdooringauzecagesinwhichthebranchesoflarchwereprovided.Thelarvaedevelopedintonextinst…  相似文献   

13.
以美洲棉铃虫Helicoverpa zea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和穿膜肽TAT为基础合成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并测试3种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注射活性;探究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和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经取食途径进入虫体后对舞毒蛾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AT-Helicokinin I和Helicokinin I对舞毒蛾幼虫均表现出注射毒性,且TAT-Helicokinin I比Helicokinin I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60,600 pmol/头的剂量对舞毒蛾幼虫均表现出显著致死性,6 pmol/头的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生长无影响;Helicokinin I饲喂舞毒蛾幼虫未显现出毒性,而饲喂TAT-Helicokinin I对试虫生长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该研究证实TAT与Helicokinin I融合后能够降低昆虫消化道酶对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在2003年,在内蒙古林区利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MP-342、性引诱剂和植物制剂等多种生物措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防治试验.利用两种浓度(2.632×106 PIB·mL-1 and 2.632×107 PIB·mL-1)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2龄幼虫进行喷洒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和77.8%.BtMP0-342被用于舞毒蛾3、4龄幼虫的防治,防治效果达80%.性引诱剂在诱捕舞毒蛾成虫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是从大兴安岭地区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对舞毒蛾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内应用原液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效果达82%.  相似文献   

15.
舞毒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从舞毒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技术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归纳整理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综述了世界范围舞毒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用刺槐种子凝集素处理的叶片喂食舞毒蛾幼虫,对幼虫取食叶片后的死亡率、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处理叶片的幼虫,有较高的死亡率,达59%;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养代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舞毒蛾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森林食叶害虫,取食多种阔叶和针叶树木。为了解舞毒蛾在我国危害较轻的原因,作者在林间设立样方,调查下树将要化蛹的舞毒蛾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及致死因素,蛹的死亡率及致死因子。发现病毒是导致老熟幼虫死亡的主要因子,死亡率高达96.6%。蛹的致死因子较多,其中一种皮蠹取食导致的致死率较高,达到58%,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致死率也较高。研究表明,舞毒蛾化蛹阶段致死因子及死亡率较高,可能是舞毒蛾发生危害较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