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腐殖酸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土壤污染也日益严重。将腐殖酸应用于土壤改良中,是将来改善土壤污染的一个主流方向。通过分析腐殖酸类物质的改土效果,得出了腐殖酸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等功能的结论;最后对腐殖酸改土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为我国土壤改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砾土质戈壁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类土壤分别施用不同量的农家肥(N)、腐殖酸有机肥(Fu),以空白(CK)为对照,进行林地土壤肥力测定,并对春季、夏季、秋季生长期生长量进行调查,以了解对砾土质戈壁区林木生长情况与土壤肥力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改良方面,处理6(腐殖酸有机肥3 kg·株~(-1))和处理3(农家肥3 kg·株~(-1))各项指标最优;处理5(腐殖酸有机肥2 kg·株~(-1))的树高、茎粗的增加量分别提高了16.27%、8.29%,处理3的这2项指标分别提高了16.94%、5.29%。在砾土质戈壁区域荒山造林中可按穴施肥,农家肥和腐殖酸肥料均以每株2 kg为宜,对林木促进生长效果最好,同时为降低成本,可将农家肥(N)、腐殖酸有机肥(Fu)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巴基斯坦高温干旱的自然条件及高填方高速公路边坡土壤高盐碱、贫瘠、板结等特点,通过添加有机质(甘蔗渣、河泥)、腐殖酸、脱硫石膏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通过实地调查,选择适宜该地栽培的草本种类及种植方式进行边坡植草。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加入甘蔗渣和河泥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板结情况,最佳施用比例为50%原状土+20%甘蔗渣+30%河泥;在土壤中加入腐殖酸和脱硫石膏可有效的降低土壤pH值,降低土壤盐碱度,最佳配比为0.5kg/m^2腐殖酸+8kg/m^2脱硫石膏;在土壤中加入磷酸二铵可有效的增加土壤中氮磷含量,最佳添加量为22.5g/m^2。通过沿线物种调查,优选出高抗性本地品种狗牙根,并通过对比试验得出最佳种植方式为条植。该研究对于巴基斯坦高填方公路边坡绿化防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及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PGPR接种剂和腐殖酸型肥料对于黄土高原的造林成活率和经济林木的产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它具有防病、促进生长、增产、改良土壤等多种作用,植物表面吸收后,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有很大的影响。对提高植物体内过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自我营养调节与生殖关系平衡具有明显效力,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人工林土壤腐殖质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闫德仁 《林业科技》1997,22(5):10-12
18年生与10年生落叶松林地相比,落叶松土壤中的凋落物数量增加,但由于林内光照条件变弱,不利于凋落物的分解;土壤腐殖质分子中芳香环的缩合度、芳构化度和腐殖酸分子量较小,E4/E6值升高,形成的腐殖质结构较差。土壤转化酶、脱氢酶、H2O2酶、多酚酶活性提高并对有机质的转化具有调节作用;由于落叶松针叶分解缓慢,加剧了养分吸收与归还的矛盾,使土壤肥力水平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和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阔叶林土壤有机总碳含量和腐殖酸碳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林、灌草丛和稀疏草丛,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喀斯特森林退化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减少、流失量增加;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有机总碳和腐殖酸碳含量存在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异:石坑>石沟>石缝>石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第1主要因子由植被类型决定,第2主要因子由小生境类型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根际土壤微生物DNA提取及纯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了四种方法对红松和长白赤松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DNA进行了提取,同时分别采用了三种方法对所提取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粗DNA进行了纯化,并且对不同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以SDS为基础的含有1.0%(w/v)的高浓度NaCl的蛋白酶K法。这个方法可有效地去除腐殖酸和其它杂质。由于透析法能够积极有效地去除粗DNA中的棕色物质和腐殖酸,所以非常适合纯化根际土壤微生物DNA,而且纯化产物进行PCR扩增时效果很好。此外,挤胶法由于其经济有效的优点,所以也是一个很好的纯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粗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油茶林地土壤铝的含量和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茶林地土壤铝的化学形态、土壤铝含量与油茶叶片铝含量的相关性,测定了湖南省14个油茶林地土壤和油茶叶片的铝含量以及土壤铝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油茶林地根际土壤和0~20 cm土层总铝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中不同形态铝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机态络合铝、酸溶无机铝、腐殖酸铝、可交换铝、单聚体羟基铝,有机态络合铝、酸溶无机铝和腐殖酸铝是油茶林土壤中含量较高的活性铝,三者占可提取活性铝总量的75%以上。湖南地区油茶老叶铝含量为8.277~15.890 g/kg,嫩叶铝含量为4.097~7.451 g/kg,老叶铝含量显著高于嫩叶。油茶嫩叶中的铝含量与土壤中的可交换铝和有机态络合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茶老叶中的铝含量只与土壤的有机态络合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波 《防护林科技》2015,(3):60-62,69
硝化作用是土壤中重要的化学过程,土壤类型、pH、水分、氧的浓度、利用方式和温度等因素都对其有重要影响,其中最关键的2个因子是pH与N的有效性;硝化作用在酸性土壤中表现得更加强烈,而主要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理却一直未被证实;有机质显著地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腐殖酸也对氮素的转化过程影响显著,它们对酸性土壤中硝化作用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讨盐碱地改良途径。1983年我们采用了微区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效果显著.本文中的微区改土是指局部土壤的改良,小至1个树穴大至1条绿化带以至几亩绿地的范围。通过隔盐层、隔盐袋、腐殖酸肥料、过磷酸钙、酸化水等措施,使树木根际微区土壤物理状况、营养条件得到改良。这一方法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现将研究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代马尾松林土壤不同形态铝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2代马尾松林地土壤pH值和不同形态铝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林龄增加和连栽而下降;交换性铝和可溶性铝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和连栽而增加;腐殖酸铝和有机络合态铝含量随连栽而降低;单聚体羟基铝和酸溶无机铝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对土壤酸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殖酸是由动植物遗骸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以及地球化学过程衍变积累起来的一类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其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农林产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腐植酸的特性,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探讨腐植酸对土壤、植物的作用机制,解析腐植酸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从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抗逆性、改良树木生长环境等几方面介绍腐植酸在林业上的应用价值和现状,并对腐植酸在林业上开发应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腐殖酸与复合肥配施对白蜡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腐殖酸与复合肥一起施用可显著促进白蜡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较未施肥对照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19.86%和53.25%;相比之下,单施腐殖酸对树高生长的效果要优于单施复合肥,而单施复合肥则较腐殖酸更有利于胸径生长。腐殖酸与复合肥共施后,白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沙棘根际土壤有机质特征及转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沙棘根际和非根际的有机质特征和转化酶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根际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可浸提腐殖酸及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胡敏酸E4/E6比值都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是非根际土壤的1.73倍。说明根际是树木和土壤相互作用最直接的区域,根际效应是树木改良土壤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废弃粉状活性炭的再生与资源化利用,笔者以废弃粉状活性炭为原料,以凹凸棒土为黏结剂,通过混合捏合、挤压成型、干燥烧结制备了多孔炭陶瓷。采用氮气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表征了多孔炭陶瓷的孔隙结构和形态,测试了多孔炭陶瓷对碘、亚甲基蓝、苯酚和腐殖酸的吸附能力。考察了黏结剂用量、烧结温度和时间对炭陶瓷孔隙结构、吸附性能和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多孔炭陶瓷吸附水体中腐殖酸的性能。结果表明,黏结剂用量、煅烧温度和时间均对炭陶瓷的孔隙结构、强度和吸附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当黏结剂与原料炭的质量比为1∶4,烧结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0℃和0.5 h时,可以制备出强度达98%、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分别为607 m2/g和0.720 cm3/g的中孔发达的多孔炭陶瓷。该成型炭陶瓷具有发达的中孔结构,对腐殖酸的平衡吸附量可达193.3 mg/g,显著高于商用的成型活性炭。溶液的p H和吸附温度影响炭陶瓷对腐殖酸的吸附量,在溶液p H为3、吸附温度为45℃时,炭陶瓷表现出较好的腐殖酸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总 DNA 提取及其 PCR 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土壤微生物总 DNA 提取方法对广东省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的样地土壤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通过 PCR 扩增,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对整个 PCR 扩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剂盒提取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更加方便有效,当土壤样品量比较大时,直接提取法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在土壤微生物的 PCR 扩增实验中,加入2μl 的 BSA,可以有效地抑制腐殖酸等对后续 PCR 扩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2 a生楸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腐殖酸液肥、生物菌肥、保水剂和生根粉技术对提高丘陵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栽植穴内施入腐殖酸液肥、施用抗旱保水剂或使用GGR生根粉溶液对根系进行浸泡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楸树在困难立地上的造林成活率;在栽植穴内填加生物菌肥,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中,每株施用2.5 kg腐殖酸液肥或施用200 g抗旱保水剂,造林成活率最高;此外,使用1000 mg/L的GGR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苗木根系2 min,造林后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的苗圃地土壤为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研究其对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0.017 mg/L氧化石墨烯溶液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质、腐殖酸、胡敏素和富里酸的含量。不同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效果表现为0.017 mg/L>0.050 mg/L>0.007 mg/L>0.010 mg/L。4种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均会降低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降低程度由高到低为0.007 mg/L>0.010 mg/L>0.017 mg/L>0.050 mg/L。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赣南脐橙生产区的施肥研究概况,指出了山地红壤出现产量不高主要与Mg和Zn的缺乏有关。赣南地区土壤富含稀土元素,而土壤腐殖酸、富里酸及其养分管理影响着脐橙果树吸收与积累稀土元素,而稀土元素含量的高低对于脐橙品质表现出显著的影响。研究了微量元素调节和稀土元素对脐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推进赣南脐橙养分管理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桉树、福建柏人工混交复层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桉树福建柏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营造桉树与福建柏混交形成复层林,能有效提高桉树的生长,提高林下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