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奶牛真胃变位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称为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DA),它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日渐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2.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严重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外科病,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真胃左方变位最常见,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早在50年代就有该病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而我国对本病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奶牛饲养相对粗放,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兽医工作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不足。许多真胃变位病例得不到确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个别地区发病率达8%-10%,其中产后发病的高达85%以上,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研究报道很多,但多限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关病因和发病学的研究极少,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每年仍有大量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本病或者是治愈后产奶量持续低下。基于此点,有必要对该病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真胃左方变位为主,综述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供兽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真胃变位.真胃变位是奶牛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5].真胃变位分两种类型:(1)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2)真胃向前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和右侧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也叫真胃扭转.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奶牛真胃变位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6-11]. 相似文献
4.
5.
6.
真胃变位也叫真胃移位或皱胃变位,在临床上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近几年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率比较高。笔者已接触100例左右。真胃右方变位较少遇到。现就临床诊治真胃左方变位过程中体会总结如下,和广大兽医工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7.
真胃变位可引起奶牛的消化机能障碍,并导直肠检查时,可于右侧肋骨后缘,左肾前下方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摸到变位的真胃后缘形似半球,压之有弹性,可感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到真胃内充满液体和气体,与瘤胃界限分明。瘤胃腹腔的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背面膨满,于右侧“钢管音”明显处(1~12肋间)髋也称真胃移位。后者是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了不关节下角水平线上斜向前下方穿刺,抽取穿刺液同程度的扭转,逆时针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的检查,为橙红色液体,有的呈酱油色,含细小草末,称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黑龙江省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真胃左方变位即是真胃从腹中线偏右的正常位置经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之间。笔者曾收到一例危重患牛,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道梗阻,导致消化机能障碍的内科疾病,包括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引起畜牧兽医界的关注和重视。真胃左方变位用手术方法治疗疗效确实,见效快。 相似文献
11.
皱胃变位(DA)可分为左方变位(LDA)和右方变位(RDA),前者是皱胃从正常位置瘤胃底部移至腹腔左侧,留置于瘤胃与左腹壁之间,皱胃内可积聚大量气体使其升至瘤胃背囊的左上方;RDA是皱胃扩张或扭转后位置发生变化,但皱胃仍位于腹腔右侧。2~5胎、3-7岁的体胖高产成年乳牛多发;产后1~6个月内最易发病;冬季发病率高。临床上LDA多发。Rohn等报道RDA总的临床症状比LDA严重,死后剖检RDA的主要病变在胃肠道系统,而LDA主要可见肝脏病变和其它并发疾病。国外关于奶牛DA的病例报道最早见于1898年,1950年Begg等首先对本病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确认。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外侧与肋骨之间。随着奶牛产奶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真胃移位发病呈上升趋势。经对2002年饲养成母牛3487头统计,全年真胃移位发病共计166头,年发病率4.8%。手术治疗成功148头,失败18头,手术成功率89.2%。现对发病情况作简要分析。1发病牛胎次分析在166例的发病牛当中,其中一胎牛71例,占发病总数的42.8%,二胎牛36例,占发病总数的21.7%。一、二胎牛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4.5%(表1)。真胃移位的发生往往与牛围产期的饲养、饲喂方式密切相关。一胎、二胎牛多发真胃移位,需要对其围产期的饲养特别是怀孕后期…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国外关于奶牛皱胃变位的病例报道最早见于1898年,但当时奶牛的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产奶量不高,该病的发病率还很低。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及北欧一些国家较多地采用了集约化技术饲养奶牛,该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发病率为1.8%~10.0%。目前,牛皱胃变位(尤其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已相当普遍,且多发生于产后不久的高产奶牛,已成为威胁我国奶牛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为此,研究通过检测真胃左方变位的血液学方面的变化,旨在揭示此病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