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资》2014,(15):21-21
<正>入春以来,小麦主产区气温偏高,墒情普遍较好,冬小麦苗情长势明显好于去年,生育进程总体正常。小麦生长中后期要强化田间管理,因地因苗制宜,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一是主攻起身拔节期肥水。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阶段耗水量占一生总耗水量的三分之一,缺水会影响穗数和粒数。对前期没有追  相似文献   

2.
遥感数据因其空间连续成像和重复采样的特点,可用于区域尺度小麦拔节期监测,为冬小麦晚霜冻害监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河南省冬麦区为研究区,建立气象台站获取的积温与遥感获取的陆面温度(LST)累积值间的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将冬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积温需求量转化成累积LST需求量,利用Terra/MODIS LST数据产品MOD11A2,从返青日期开始求算累积LST值达到返青-拔节期间的累积LST需求量的日期,获得拔节期开始时间。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拔节期开始日期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年际间同期气温差异会引起小麦拔节期开始时间显著波动;空间分布上,除信阳地区外,河南省冬小麦拔节期开始时间大致由南到北逐渐推迟;小麦拔节期开始时间监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大部分能控制在5 d之内,说明利用LST遥感数据结合积温法可以监测冬小麦的拔节期。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清明已过,黄淮北部、西北地区冬小麦处于拔节期,黄淮中南部进入拔节孕穗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孕穗抽穗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入春以来,小麦主产区气温偏高,墒情普遍较好,冬小麦苗情长势明显好于去年,生育进程总体正常,为夺取小麦丰收奠定了基础。小麦生长中后期要强化田间管理,因地因苗制宜,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一是主攻起身拔节期肥水。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阶段耗水量占一生总耗水量的1/3,缺水会影  相似文献   

4.
万代红络合剂液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万代红络合剂,结果表明,三叶期、返青期、拔节期喷施可增加分蘖数;返青期、拔节期、灌浆初期喷施,小麦干物质积累效果明显;三叶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初期喷施,可增加小麦穗粒数。以拔节期和灌浆初期喷施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为12.42%。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氮素营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称重控水的方法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干旱胁迫影响其氮素的吸收、运转及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灌浆初期>灌浆初期至成熟期>返青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干旱胁迫极显著地降低冬小麦的氮素营养效率。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水肥调控研究结果表明,高肥力条件下一、二类麦田的春季水肥施用方法,即在冬前浇好封冻水的前提下,推迟浇返青水,在小麦拔节前进行第1次随水追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气候要素和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利用1980—2014年河南省30个冬小麦站点和18个夏玉米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一阶差分结合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生长季温度、降水和辐射3个气候要素变化以及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冬小麦返青期推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分别缩短了4.8±1.9和3.3±0.9 d/10年,抽穗-成熟期延长了2.3±0.8 d/10年,全生育期长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夏玉米大部分站点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显著;44%的站点全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抽雄-成熟期延长2.5±1.4 d/10年。2)冬小麦生长季温度升高,33%的站点降水减少,总辐射无显著变化趋势;气候要素变化主要发生在返青-拔节期。夏玉米生长季温度升高的站点占39%,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39%的站点日均总辐射减少;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日均总辐射减少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和抽雄-成熟期。3)冬小麦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降水和辐射变化均较敏感,夏玉米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和辐射变化敏感。温度、降水和日均总辐射变化使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6.3±4.2 d/10年,使夏玉米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0.8±0.9 d/10年;而品种等其他因素使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分别延长了5.2±5.4和2.6±2.6 d/10年。气候要素变化缩短了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品种及管理措施等因素改变减缓了气候的负作用。但是各要素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濮阳市2010~2011年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楠 《农技服务》2011,28(12):1716-1716
为指导小麦生产,对2010~2011年濮阳市冬小麦全生育期(播种期、出苗—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开花—灌浆期、成熟期)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1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  相似文献   

9.
《当代农业》2010,(10):19-19
西南旱情尚未缓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气候影响,特别是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先后出现晚霜冻。时值冬小麦返青期,华北南部、黄淮和西北地区东南部冬小麦拔节期,恶劣天气已发展迟缓的冬小麦苗情转化,特别是对已拔节的冬小麦将造成冻害,影响其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0,(10):19-19
西南旱情尚未缓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气候影响,特别是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先后出现晚霜冻。时值冬小麦返青期,华北南部、黄淮和西北地区东南部冬小麦拔节期,恶劣天气已发展迟缓的冬小麦苗情转化,特别是对已拔节的冬小麦将造成冻害,影响其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75%。【结论】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返青期和灌浆期为旱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这两个生长阶段的田间水分管理以确保高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小麦生长的水分亏缺敏感期和合理施氮量。【方法】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和11个水分亏缺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影响。与全生育期不亏水处理相比,返青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7.70%,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4.95%和7.56%;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13.69%,15.88%,产量显著降低了5.69%,8.06%,且对有效穗数、穗粒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但耗水量显著减少了5.44%,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8.02%。与全生育期不亏水处理相比,返青期+拔节期、返青期+抽穗期、返青期+灌浆期、拔节期+抽穗期、拔节期+灌浆期、抽穗期+灌浆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和产量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17.44%,17.57%,产量显著降低了11.60%和14.52%,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了8.02%和7.56%,且对有效穗数、穗粒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氮处理(0.3 g/kg,N2)冬小麦产量最高,耗水量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结论】冬小麦对拔节期、抽穗期、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很敏感,中氮处理具有最高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喷灌模式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喷灌水量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冬小麦不同时期喷灌,探讨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分蘖动态及日耗水量、水分生产率的变化。[结果]各处理返青期到收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最大,各处理拔节期后的土壤水分差异较大。各处理冬小麦的日耗水量在拔节期到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为4.25mm。各处理的冬小麦分蘖大体上都呈"几"字形变化,并验证了小麦分蘖动态与产量的关系。拔节-抽穗和抽穗-扬花期为冬小麦的需水关键期,此时多灌10mm水可提高产量400kg/hm2。产量最高处理的水分生产率为1.98kg/m3,不是最高但最经济。[结论]喷灌条件下需水关键期灌水和灌水量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灌水量相同时拔节-抽穗期灌水更能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陕西省蒲城县2010-2015年冬小麦发育期的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同期冬小麦发育期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株成穗数、成穗率、茎秆重、籽粒与茎秆比等要素与起身-拔节、拔节-孕穗、孕穗-抽穗、抽穗-开花、开花-乳熟、乳熟-成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孕穗-抽穗期降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穗粒数与拔节-孕穗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千粒重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理论产量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地段单产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成穗率与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与抽穗-开花降水量、乳熟-成熟降水量成负相关。建议要高度重视冬小麦返青后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关键期的降水供应。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依据淄博地区的地理条件及生产实际,阐述了冬小麦播种前、越冬期、返青拔节期及生长中后期等关键时期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鲁中地区的冬小麦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超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9):243-244
春季是小麦生长中重要的时期,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等决定穗数、粒数等产量要素的生育时期都在春季进行,因此,小麦春季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科学施肥、早春锄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介绍了安徽省淮北地区春季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2014年驿城区冬小麦高产的有利气象条件。播种-出苗阶段,底墒水充足,小麦出苗率高,生长整齐;返青提前,使返青期长,穗分化时间加长,可能造成小麦小穗数增加,穗粒教增多;拔节-抽穗期,虽然降水比常年偏少,但能够基本满足小麦开花灌浆对水分的需求;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和日照条件,对小麦的抽穗、灌浆非常有利,也是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3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对今年的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提出了施肥指导意见,本文节选部分产区小麦、水稻施肥指导意见,供种植户参考。华北平原灌溉冬小麦区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万-60万,群体偏小的二类小麦  相似文献   

19.
<正>拔节孕穗期是决定小麦成穗率和结实率、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生育期内的第二个需肥高峰。这个阶段一般需肥量占小麦总需肥量的一半左右,这时小麦如果肥饱水足,可促进穗大粒多、粒饱,提高粒重。正常生长的小麦,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厘米时称为拔节。以节间长出地面2厘米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小麦拔节期是冬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小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暖秋冬造成喀什地区11880 hm2冬小麦越冬前起身拔节;越冬后有213 hm2冬小麦因冻害死亡。通过对冬小麦越冬前旺长原因的分析,提出冬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后补救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